淺談團場當前提升棉花品質的途徑

2023-10-26     天山植保

原標題:淺談團場當前提升棉花品質的途徑

淺談團場當前提升棉花品質的途徑

針對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後棉花生產中的品質問題,結合團場改革後發展狀況以及市場需要,如何進一步適應國家高質量發展思路,促進棉花產業健康發展,現根據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就實現提升棉花品質途徑談幾點看法。

1 選育優良品種,積極推行「一主一輔」

選擇優質的品種是品質的根本,培育種植適宜本地的優質品種是保證棉花質量的關鍵,起根本決定性作用。近兩年兵團黨委積極推行「一主一輔」種植措施,改變品種雜、多、亂無序競爭的不利局面。推廣「一主一輔」要有好品質、產量高、適應性廣、抗性強,廣泛受市場歡迎的高產質優的優良品種;要有推廣無阻力、接地氣、適宜性強,讓老百姓主動接受的品種。推廣實施「一主一輔」要進一步科學發展、合理布局、精準實施,不但豐富形式和內涵,要結合實際種植要求、結合市場的需求,推廣推薦認可度高、高產優質的適應不同地域的」當家」主栽品種。這是農業科技戰線當前必須儘快破解和跟上棉花市場發展的問題,也是農業科技面臨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2 把控好關鍵技術措施,確保品種優勢體現

2.1 適期早播

實踐證明,適期早播對於實現早發苗、早開花結鈴以及優質高產是很有效的措施之一。本地區正常情況下3月底是可播期,最佳播期4月1日至10日,4月20日是播期臨界點;干播濕出可播期4月1日至5日,最佳播期4月5日至15日,如何盡最大可能在4月10日左右做到適期早播,夯實基礎是關鍵。新疆兵團各植棉區可以根據所在區域科學確定適宜的早播期。

2.2 適期適時早打頂實現早收穫

早打頂集中養分、促進早熟、提高品質,特別是當前大面積機采情況下是實用的農藝技術措施。自機采棉大面積推廣以來,棉花就採取了在不影響產量情況下推廣「早打頂」,實現集中結鈴適期早機采,是當前棉田提高棉花種植品質的有利措施和條件。本地區棉田一般正常始打頂時間為6月25日(6月底),高峰期在7月1日至10日,最晚為7月15日。受災棉田根據氣候一般晚7~10 d。

2.3 科學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特別是加強纖維形成決定品質及產量的關鍵時期——盛花結鈴纖維形成期的肥水保證和管理,以使棉花能高產優質。

2.4 合理密植

根據當前兵團種植水平及從實際產出皮棉產量、質量來看,棉田種植密度1.2萬~1.3萬株/畝是比較合適的種植密度。

2.5 種植條件的區域選擇

加強土地結構調整,利用農業結構調整,把病重、蟲多、產量低「問題」棉田退出,選擇地力與種植條件能滿足棉花優質高產的優良土地,實現土地資源合理化利用。

2.6 加強病蟲草害的治理

近幾年,棉田草害(尤其是龍葵)對棉花採收(機采)的質量影響是比較大的,造成的污染棉比例在5%~10%,是不小的經濟損失。解決惡性雜草減輕對質量的影響,還要依靠科技的支撐、新技術新農藝的運用及推廣和普及。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對棉田病蟲害防治,減少「僵瓣、病瓣、蟲瓣、軟瓣、光片」,降低對棉花品質的影響。

3 加強發展質量保證體系

3.1 提倡恢復傳統「五分法」

現在五分法在采、加工已經不復存在。尤其一個團場幾十甚至上百個品種,無五分法混收加工銷售使棉花品質降低。在現有棉花種植情況下,拓展性的繼承發揚傳統優勢分級分售法,銷售環節窗口前移:到地頭分級、銷售系統與實際種植鎖定品種、加工企業分堆分軋,確保「原棉入場」加工環節質量保證。

3.2 加強監管力度

加大推進工商市場管理系統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人為銷售「制假造劣」參沙參水行為,保證原棉質量。

3.3 改進現有棉花種植生產模式

創新性的改進現有棉花種植模式,使棉花品質更優,質量可溯源。

3.4 把控好收購加工環節

好皮棉是由好的原棉(原材料)加工出來的,為了確保原棉正常交易收購。要建立健康的收購體系,收購主體要根據市場因素,公平公正的按質論價,杜絕不公,避免導致售賣人為「摻沙撥水」惡劣的損毀品質「報復性」行為。要建立穩定健康的棉花收購市場價格體系,構造和諧的棉花收購環境,讓職工放心採收和放心賣,不受短時間內價格大幅變更而產生的投機行為擾亂市場,杜絕搞惡性競爭,擾亂正常採收銷售加工秩序、擾亂棉花市場環境。建立適宜的加工體系和健康管理模式,理順加工企業的作用以及與市場和國家利益的關係。

4 培育全民質量意識是關鍵

加強宣傳力度、管理力度,提高全民質量意識,與國家高質量發展體系相得益彰,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改變傳統「唯量」的不當思想,從根本上扭轉棉花種植品質問題。

5 找准質量體系「問題」點,針對性的採取措施

找准質量體系問題本質,內在品質問題找「品種」解決,外在問題從管理、制度、政策調整等方面進行改進。

6 完善品種棉溯源體系建設

當今質量溯源體系在各類商品中蓬勃發展,棉花質量溯源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團場以家庭農場承包責任制為主體,規模小,對加工銷售各個環節處理適不適應,還待實際檢驗,可以探索試運行。如採收環節怎麼認證,運輸、加工操作、銷售環節怎麼銜接等等。發展棉花溯源體系,溯源從源頭種業開始掛牌溯源,完成種收加工銷售實施一條龍;要發展建立採收運輸加工相適宜的關聯繫統;增強棉花生產規模集約化(公司化、合作社集約農場)。

作者:侯先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三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圖文編輯:天山植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eab66511999f1bd9b3342b6b242b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