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到職場人,第一份工作往往既是轉型期又是迷茫期。
第一份工作不喜歡要不要辭職、第一份工作應該堅持多久再換、畢業了還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怎麼辦……
被諸多問題困擾著的職場新人,在面對漫長職業生涯的未知數時,擔心走錯任何一步都會產生嚴重的「蝴蝶效應」。
那「選錯第一份工作」又會怎樣呢?
在我看來,「選錯第一份工作」的影響遠比想像得要大。
耐基說過:「每個人生命中有兩個最重要的決定,它們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毀滅你,將深深地改變你的一生。其中一個重大決定是:你將如何謀生?」
職業是我們終其一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福祉。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是職業的開端,也是職業生涯發展的第一步。選擇好第一步,也就為職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所以說,選擇職業,就是選擇將來的自己。正因為職業的選擇關乎人一生的福祉,所以,才有必要對職業進行科學規劃,並使之成為引領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和導航。
職業生涯可以分為 4 個階段:
第一階段:探索期(正式工作前),這個階段逐漸明確自身興趣愛好和個人專長;了解自身需求,為獲得第一份職業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儲備。
第二階段:職業前期(3~5年)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了解和鍛鍊 。
第三階段:職業中期(30~50歲)
30歲到40歲這個階段屬於職業生涯中前期,即職業生涯成長期,主要任務是爭取職務輪換,增長才幹的機會,尋找最佳貢獻區,也就是爭取找到我們的職業錨。
40歲到50歲是職業生涯的中後期,稱作成熟期,又稱為職業生涯的第二青春期,主要任務是創新發展、貢獻輝煌。
第四階段:職業晚期(50~65歲甚至更晚):主要任務是領導、決策或總結教訓、教授經驗。
職場生命有限,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及重點。
如果不能在每一個階段找準定位和方向,則不僅影響職場生命的長度,而且直接影響職場生命的質量。對於大多數需要靠自己的雙手打拚的普通人來說,這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我們生存的質量。
年輕人最大的悲哀是:沒有發現自己真正想做什麼。
職業生涯的設計取決於三個維度:目標、能力和機會。
第一個維度:目標取向
我的夢想是什麼?我對什麼最感興趣?我做人和做事的價值觀是什麼?
如果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能夠與興趣相結合,則無異於找到了職場發展的助推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使下,一個人很容易獲得學習和成長的動長,而且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第二個維度:能力取向
從工作經歷、知識結構、年齡、技能、個性特點等角度對自己能力與潛力進行全面總結,看自己究竟能做什麼。
職場發展能力很重要,勝任力模型中核心維度就是技能/能力。
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對任職者的素質能力有各方面的要求,只有當任職者具備這些要求的素質並達到規定的水平,才能更好的勝任這項工作,並獲得更高的績效,而唯有高績效者才更容易在職場發展中脫穎而出。
第三個維度:機會取向
環境是職業活動的背景,環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限制條件,即環境支持允許你幹什麼?
機會也是我們做出選擇的重要取向之一,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職業生涯規劃最重要的是適應環境,順應環境變化,順勢而為,是職場取勝的並鍵所在。
我知道很多人會反駁:大公司也是從創業公司起來的。
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尤其是剛剛畢業的應屆生,你沒有判斷力挑出那些萬里挑一的優秀企業。
華爾街日報在2012年做過這樣一項研究:
研究人員調查了2004年-2010年間,2000家受到風投支持的初創企業。就算這些受調研企業,都至少拿到了100萬美金的融資,依然75%沒能活下來。
負責研究的風投家Ghosh先生這樣點評:
大家喜歡宣傳成功的案例,但死掉的公司都是悄然無聲死掉的。
選擇決定命運。我想對年輕的小夥伴們說:「請選擇一個優秀的平台,不必在意薪資的多寡。」
1、何謂優秀平台:
行業內中上游企業,有知名度,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規模企業,擁有足夠的資源,具有良好的競爭優勢。
企業擁有健全的組織架構,有明確的職業發展通道。
企業擁有良好的發展和培養體系,支持新人成長。
2、為何要選擇這樣的企業?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簡歷添金注銀,提升職場競爭力。
明確的職業發展通道,幫助定位職業錨,清晰職業選擇。
良好的培訓體系,利於學習和成長,有利提升積累效率。
優秀的企業,可以提供拓展職業廣度和深度的各種可能性。
資源豐富,可以獲得行業、專業先進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加快成長速度。
看看如今華為、騰訊和阿里等企業的造星作用,你就會明白選擇一個優秀平台開始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不是巨人,但我們可以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看到更美的風景,更高的山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擁有更好的職場競爭力。
不要因為工資的問題,放棄一個優秀平台。
工資可以再賺,而優秀的平台不多,優秀的平台意味著豐富的資源,而這些資源是彌足珍貴的職場催化劑和加速器。
很多小夥伴問:我想去大公司,但沒有機會啊。那怎麼辦?
我們希望找到的企業,能幫助我們提升能力,積累經驗,提供良好的背書。所以我們應該盡力去挑出小公司中的潛力股:
避免上當受騙;
避免進入毫無前途的小公司,導致未來跳槽缺乏足夠好的背書;
避免跟錯領導,好的領導往往迅速幫助我們適應職場,而糟糕的領導往往會打擊我們的自信心,影響我們未來求職。
網際網路上有足夠充分的信息,關鍵是我們需要學會找到整理出有用的信息。
以我自己為例,每次面試前,我都會抽出一部分時間來對新公司做一個全新的調查,以便我了解公司的真實情況,同時也確保我在面試中充分了解公司的需求。
我會事前做調查的內容包括:
一、該行業情況
1、屬於哪個細分行業?
2、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3、現屬行業的龍頭老大是誰?
二、公司情況
1、是否上市?
2、是否融資?天使階段?A輪?B輪?投資企業是那些?
3、通過公司名字搜索查看前員工、現員工對該公司的點評。
4、沒上市看看看該公司產品是否有新聞發布會,產品/分公司覆蓋城市……
三、公司架構
1、我的直屬上司是誰?
2、目前團隊有多少人?
3、該部門在公司內部的定位?
四、產品情況
1、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有哪些?
2、最核心的產品是哪一種?
3、該產品目前再市場狀態如何?
五、競爭對手
1、公司核心產品的競品有哪些?
2、它們的融資情況如何?
3、公司和競品在細分市場上的排名如何?
六、上司/創始人
對於大公司來說,你的直線上司非常重要,去LinkedIn搜上司的履歷,挖掘一些背景信息,去知乎/看準網去看看公司過往的一些評論和回答,會有很大的幫助,幫助你做出更正確的判斷。
對於小公司來說,體系不完善,很多工作都依靠創始人推動,所以創始人的角色非常重要,創始人的畢業院校/專業/人脈/曾就職哪些公司……一個優秀的創始人能拉到融資,找准業務方向,相反一將無能,則累死千軍。
總結:
對於職業發展,由於性格、興趣的不同,每個人選擇的道路也不會完全相同。
如果有機會進入大公司,可能會學到更多框架性的內容,職業發展可能會更加順暢,那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就不建議要求太高。
如果進入小企業,摸爬滾打完全靠自己,同等崗位下選擇薪酬高的企業才不會虧待自己。而至於求安穩的情況,自求多福,平衡好工作與生活即可。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