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墨脫

2024-10-31     天天正能量

巡邏官兵穿行在原始森林中。馬軍/攝

馬軍 李金濤

「墨脫」藏語意為「隱秘的蓮花」,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雅魯藏布江貫穿其中,這裡群山環抱、峰險谷深,生物豐富多樣,被譽為「中國最後的秘境」,西藏軍區「墨脫戍邊模範營」官兵就忠誠守護在這裡。近日,該部官兵又一次踏上了巡邏路。

當天一大早,全副武裝的官兵們就出發了,官兵此行的目的地是群山深處的一個點位。「大家提高警惕,注意觀察。」穿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裡,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老兵楊鑫,他在墨脫邊防已經戍守了15年。雖然楊鑫已經執行過多次巡邏任務,但每一次任務他都不會掉以輕心。

官兵們巡邏的區域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地處神秘的北緯30度附近,巨大的海拔差使這裡分布著中國最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巡邏路上可見奇花異木、飛禽走獸,這片區域被稱為「世界動植物博物館」。這裡除了邊防官兵,鮮少有人涉足。巡邏路上的自然風光令人陶醉,但也暗藏著危險與挑戰。

「這裡山多林密,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有熊、老虎、豹子等野獸出沒。以前聽老兵講的時候心裡有點怕,後面走得多了就習慣了,它們其實也是邊防線上的一部分。」楊鑫邊走邊介紹。

除了要提防野獸的襲擾,官兵們還要經受墨脫獨特自然環境的考驗。雨霧天氣下,大量的二氧化碳混合著腐葉散發的瘴氣,使得這片原始森林迷霧重重,也讓官兵們的巡邏路變得危機四伏。

「前面就是沼澤了,大家跟著我的腳印走。」濕潤多雨的氣候使這片山野里散布著大小不一的沼澤,沼澤被腐葉雜草掩蓋,官兵們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其中。楊鑫看好腳下的路,腳底輕觸泥水,踩到實底後再抬腿前行。後面的官兵沿著楊鑫的腳印,一步一步蹚過沼澤區。

森林裡霧蒙蒙一片,雨滴打在樹葉上「吧嗒吧嗒」作響。即使是上午11點,密不透風的林子裡也不敞亮,眼前一片灰暗。忽然,筆者臉上一陣冰涼,用手一摸,一條螞蟥正在臉上蠕動,筆者趕緊扒拉幾下將其扯下。

在大家中途休息時,班長張院飛從腿上、脖子上、胳膊上連著揪下數條螞蟥,被螞蟥叮咬過的地方滲出點點血跡。張院飛不慌不忙地拿出可攜式碘伏棉簽,習以為常地擦了擦傷口進行消毒。

「在這裡巡邏,哪有不被螞蟥咬的,大家都習慣了。」張院飛介紹,一到下雨天,這裡螞蟥就多得出奇,它們潛伏在樹上、草葉上、地上,只要感受到人的氣味和熱能,就會從四面八方跳到官兵身上叮咬吸血。行軍的時候,官兵們無暇顧及螞蟥,只有在休息的時候才會清理這些「小玩意兒」。

除了動物,巡邏區域的植物也不能大意。途中攀登一個陡坡時,戰士登巴達吉腳下一滑,他順勢一把抓住身旁的竹子,手心突然傳來一陣刺痛。穩住身體,他鬆開抓著竹子的手,發現一道滲著血的口子赫然出現在掌心。

原來,綠色的竹節間長著一圈尖銳的刺,稍不注意就會被利刺所傷。在這裡,「蜇人」的霍麻、導致皮膚過敏的漆樹等植物也長期困擾著穿行原始森林執行巡邏任務的官兵。

巡邏路上溝壑縱橫,很多獨木橋都是橫臥在溝谷間的巨樹,這裡也是官兵們的必經之路。滾圓的橋面濕滑且長著苔蘚,楊鑫一馬當先,他張開雙臂保持身體平衡,拉著保險繩顫巍巍地走到對岸,在大樹上系好繩索,其他官兵再扶著安全繩過去。

在邊防線上,「遇到危險,老兵先上」是一代代官兵賡續發揚的傳統,這種傳承在楊鑫身上已經變成了一種本能。在這裡,「用青春熱血捍衛祖國的每一寸疆土」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深深融入官兵血液里的赤膽忠誠。這條浸染著邊防軍人熱血的巡邏路被譽為「英雄路」,大家都以參加巡邏次數多為榮。

巡邏隊伍里的列兵葉那爾·陳達爾說:「在這裡當兵很新鮮、很刺激,很多場景只是在電影里看過。巡邏就像探險一樣,要闖關,說實話很危險,但是我不怕。」

19歲的葉那爾·陳達爾是一名大學生士兵,來自新疆阿勒泰,今年3月參軍入伍來到墨脫。每次任務他都積極申請參加,截至目前,他已經執行過5次巡邏任務。

對於戍邊生活,這名00後列兵有著自己的理解:「一代代老兵都走了下去,我怎能退縮。我有信心把這片土地守好。用句時髦的話說,『守山河無恙,護歲月靜好』。」

鷹喙崖、無底灘、毒蟲谷……一路上,官兵們提高警惕,征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險地帶,他們身上的迷彩服濕了又干,乾了又濕。峰迴路轉,巡邏官兵在河谷邊停下腳步。受連日降雨影響,這裡河水暴漲,之前的巡邏路已經被淹沒。

「起飛無人機,查明情況。」班長張院飛操作無人機沿著河道仔細進行觀察。巡邏區域峰巒疊嶂,林木遮天蔽日,天氣變化多端,在山谷里穿行,準確判定情況是官兵們必須掌握的技能。他們運用分析地圖、設備定位加上無人機實地勘察等方式研判情況。

近年來,隨著邊防條件的不斷改善,官兵的執勤手段豐富多樣,執勤效能穩步提升,官兵守邊固防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為了按時到達點位,結合無人機傳回的影像,官兵們確定安全路線,決定徒涉較淺河段,沿著河道蹚著冰冷渾濁的河水逆流而上。

「兄弟,幫我拍一張照片吧,帥點兒的。」在休息點上,楊鑫請隨行的攝像員為他在邊防線上拍了一張意義特殊的照片。此刻,楊鑫一直緊繃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楊鑫介紹,他的寶寶今年1月出生,如今9個月大了。沒有抱過幾次寶寶,他就歸隊返回單位了。家屬對他說:「你拍一張帥一點的照片,要教寶寶學叫『爸爸』,讓寶寶看著照片,父親就更形象化了。」

聚少離多是軍人家庭的常態,在艱險的巡邏路上,官兵們把對親人的牽掛深深埋在心底。「軍人嘛,保家衛國是我們的職責使命。一想到家屬孩子,感覺虧欠很多。但是仔細一琢磨,在這裡守邊防,何嘗不是守著遠方的家人?」楊鑫說。

這條艱險的巡邏路,楊鑫已經記不清這些年一共走了多少次。就是在這裡,他患過兩次高原肺水腫,先後走掉了3枚指甲蓋。「我們一定要守好邊防線,才能對得起家人對我們的期望。」他微笑著說。

在休息的時候,官兵們圍坐在一起,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我愛邊防線》:「祖國交給我一條邊防線,我把使命扛在男兒雙肩,風雲變幻,擦亮雙眼……」

老兵們骨子裡的這種邊關情懷深深感染著隊伍里的新同志。列兵葉那爾·陳達爾小聲地說,他想成為像楊鑫那樣的老兵,勇敢、老練、有擔當,什麼突發情況都難不倒。

的確如此,楊鑫在邊防線上巡邏了10多年,從新兵走成了老兵,他的青春早已和這條邊防線交織在一起。在祖國長長的邊防線上,正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楊鑫一樣的戰士默默戍守著,才有了大家的「和平安寧、歲月靜好」。

經過數個小時的艱難跋涉,巡邏官兵終於抵達目標點位。他們展開國旗,莊嚴宣誓:「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護。山河無恙,邊關永固。邊防有我在,祖國請放心。邊防有我在,祖國請放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e2b3862d0bfa41a720b0d58a142d8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