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的「斷刀」,國產菜刀同行的笑料,也是智商檢測器

2022-07-25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張小泉的「斷刀」,國產菜刀同行的笑料,也是智商檢測器

7月中旬,一把中式菜刀在拍蒜過程中的「斷裂」在中文網際網路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款菜刀的品牌為張小泉,它是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國民級菜刀品牌,然而就這麼一把「土生土長」的菜刀居然連最基本的「拍蒜」都做不到?

就當消費者拿著斷刀圖質問客戶後,後者還真給出了「不能拍蒜」的回覆,一時間消費者懵逼,廣大網友也恰似被當頭一棒。

然而就當大夥仍未緩過神來,一段有關張小泉總經理的採訪再度將事態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中國人用菜刀的方式一直都是錯的...米其林廚師不會這樣用...」

從「菜刀不能拍蒜」到「否定國人的用刀方法」,在一夜之間這個400多年歷史的張小泉品牌也就成了全民笑話。

不僅評論區齊刷刷譏諷的聲浪,就連國產菜刀同行也都排起隊伍來吊打。

你張小泉不是不能拍蒜嗎?那我藝之龍就請美女主播來演示什麼叫做大蒜粉碎機。

利磨坊也緊跟著節奏的步伐,一邊狠狠拍砧板上的蒜粒,也一邊唱起了兒歌。

不過要說能讓大蒜聞風喪膽的存在,那還得屬王麻子。

這同樣是一家老字號的刀具品牌,也饒有著「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的美譽,於是眼見著最大的競爭對手的主動「作死」,王麻子便讓主播們開足馬力---連續拍蒜數十個小時!

當然,王麻子拍王麻子的蒜,網友過網友的癮,據說主播門使盡渾身解數,最終也只賣出了8W多的刀具,銷售額著實有點慘不忍睹。

不過拍蒜也只是開胃菜,當各大菜刀的主播們捲起來後,各種千奇百怪的東西都不曾逃過他們的菜刀。

比如有的表演砍木板。

有的覺得木板太小兒科,於是掏出了實心樹幹。

如果還覺得樹幹差點意思,那不妨看看砍牛腿骨的演示。

而如果還是認為不夠極致,那這一系列砍鋼管、砍鋼筋、甚至是拍石頭又能否讓你體會所謂的「削鐵如泥」的內涵意思?

總而言之,如今的張小泉已經成為了國產菜刀行業的靶子,甚至有不少網友認為同行應該感激張小泉的無私---用400年的口碑積蓄,讓這個日用而不知的菜刀行業成為了頂流。

所以菜刀同行是不可能不使盡渾身解數去譏諷去演繹的,而靠著一輪比一輪誇張且滑稽的戲劇,我想張小泉的「臭名」也理應會長久於中文網際網路的半空迴蕩吧?

反面商業案例

如今距離「張小泉斷刀事件」已然過去將近兩周了,熱度仍未降低,也有不少自媒體剖析了事件爆發的原因。就比如知名的百大創作者「半佛仙人」,在其《張小泉的問題,是無解的》一文中,就將關鍵因素歸結為「客服工作地位低,收入低,從而引發災難售後事故」之上。

但很顯然,這個歸因是有失偏頗的,結合上張小泉總經理的採訪視頻(總經理不差錢,同時要注意該視頻是在早前拍攝的,並不是對本次事故的回應,不過張小泉客服的回覆也饒有類似的意思)。

本次災難更應該視作為「直男公關」,也就是在看到事故出現之後,不是第一時間賠禮道歉,而是試圖將錯誤歸結於消費者的使用方法不當---試圖來上一番所謂的「消費者教育」。

「消費者教育」在商業圈已是流行多年的詞彙,但要說在大眾認知中流行那也只是最近兩年的事情,而每每出現都總伴隨著某某企業的「公關危機」。

就比如另一家國貨品牌鍾薛高,其在2018年的時候因為推出過一款售價高達66元的雪糕,於是遭到了輿論炮轟,紛紛指責該品牌旨在收割國人的智商稅。

然而更出人意料的是,面對該指責其創始人在訪談節目中居然拋出了這樣一番話:「我們這款雪糕是限量款,單是厄瓜多粉鑽的製造成本就高達40元,賣66塊是真不貴...它就這個價格,你愛要不要」。

一句「你愛要不要」,將本就惱火的網友徹底激怒,而這種試圖教育消費者對產品價格認識的行為,同時也將鍾薛高的口碑變成了「笑話」。

此後,但凡出現和鍾薛高有關的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 就比如前段時間熱議的「雪糕刺客」(諷刺冰櫃里的高價雪糕),以及「海鹽椰椰燒不化」(鍾薛高的一款新品),網友也大多將矛頭指向了鍾薛高,指責它在收割智商稅以及販賣有害商品。

類似的「試圖教育消費者,卻反被輿論反噬」的還有特斯拉。

就在幾年前爆發「特斯拉女車主車頂維權事件」的時候,彼時作為特斯拉全球副總裁的陶琳面向媒體給出了這樣一番回懟:「對於一些功能,我們可能會加強和駕校以及交通部門的合作,通過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來迴避類似意外發生」。

雖然目前此案仍對簿公堂,不到最後的判決出爐也不清楚究竟是司機踩錯剎車,還是特斯拉的汽車真的出了嚴重故障。

不過經歷此事之後,輿論對特斯拉確實走向了負面印象,而每每發生與特斯拉相關的事情,公眾的第一反應都是「這一定是特斯拉的故障」,就比如剛發生不了的林志穎駕駛特斯拉撞車事件。

可以說,甭管是張小泉、鍾薛高、還是特斯拉,這些國內外品牌都犯了一個營銷上的大忌---用強硬且理直氣壯的態度去進行所謂的「消費者教育」。

說到底,如今的商品市場依然處於極大豐富的狀態,所有品類都存在可替代的商品,而在這樣一個供過於求的大環境中消費者自然就是上帝,而他們也會不自覺地將一個真理置頂:憑什麼讓我去適應你家產品?你沒能力迎合老子,老子就不把鈔票放你籃子!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次張小泉事件能引發全網轟動是存在著必然性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國產菜刀同行的玩梗嘲弄,無一不將拍蒜能力展示得淋漓盡致的操作,才是最具榜樣性的討喜消費者的營銷咯?

當然,「討喜」是面向商家的要求,在我看來,消費者也應該懂得一些「自律」。

警惕成為情緒的奴隸

如果張小泉的「斷刀」以及鍾薛高的「燒不化的雪糕」都是因為產品質量不行導致的,那相應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好說了,要求品牌方用最真誠的態度最厚重的補償來解決就可以了。

但這兩個事情遠比上述情況複雜,而該複雜也正是對應品牌選擇硬扛消費者的底氣所在。同時在我看來,這也是消費者應該去主動了解的信息,否則也只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張小泉的「斷刀」已經不是個例,在前幾年的一家知名外國品牌雙立人身上就曾發生過,一模一樣的拍蒜場景,一模一樣的斷刀,同樣的還有消費者在質問客服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的時候,客服也回復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話:專刀專用。

事實上,類似的「拍蒜斷刀」事故只要我們用相關關鍵詞搜索,就能立馬在網上搜到一大堆,而究其原因這不是質量事故,而是刀具產品中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從材料的角度來說,越是鋒利的刀,其鋼材的含碳量就會就越大,而含碳量越高也會導致刀的韌性的下降,韌性越低刀身就越脆,也就越容易折斷。

張小泉本次的斷刀正是採用了「50Cr15MoV」的材料來製作,而該材料屬於含碳量比較高的一種,成品的呈現也會比較鋒利耐磨,通常來說售價也會偏貴一點。

也就是說,從材料選擇開始,就註定了張小泉的菜刀是不適合用來拍蒜的,但同時是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切削體驗的。這是功能和體驗上的權衡取捨,並不是質量問題所導致的。

類似的「誤解」在鍾薛高身上也有發生。他們家新款的「海鹽椰椰雪糕」之所以烤不化,那只是因為該雪糕中注入牛奶、稀奶油、卡拉膠、瓜爾膠等等正規食品添加劑含量比較高,而水含量比較少所導致的(國標對雪糕固形物要求是大於20%,而鍾薛高該產品達到40%的比例)。

從製造成本來說,海鹽椰椰要比一般的冰棍貴得多,而相應的營養價值也會豐富不少,至於產品質量問題是不存在的,都是經過了相關部門檢驗方才上架銷售的。

如上知識點是作為消費者的你我務必去了解的東西,至於適合不適合、以及口味喜歡不喜歡那是另外一個話題---在知道的情況下,再結合自身的需求來選擇對應商品,這才是真正的理性。

畢竟在謾罵高價雪糕收割國人智商稅的同時,我們也該認識到國人也該擁有自家的高端雪糕品牌;

畢竟在怒斥菜刀不能拍蒜的時候,也要認識到國人也值得擁有鋒利且耐磨的高端刀具啊。

千萬不要動不動就上綱上線,並被那些只懂得喊《不能拍蒜的菜刀算什麼中國菜刀》、《張小泉斷的不是刀,而是民族脊樑》、《超過XX價格的雪糕就是在收割國人智商稅》等等口號的營銷號帶節奏,並將「中國品牌定位和品質用途的空間」限制在某幾樣狹窄的範圍裡頭了。

當然,張小泉的總經理以後也得注意措辭,別動不動就扯「中國人不能XX」,不懂切菜的只是「部分消費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