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某車企疑似「發冰淇淋時,區別對待中國和外國訪客」的事鬧得沸沸揚揚,接連上了好幾個熱搜。
作為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新聞很難不氣。都2023年了,同樣作為消費者,中國人就活該這麼卑微?
重要的不是幾個冰淇淋,而是被區別對待。
隔了一天,鴻星爾克 官方發了一條微博,請中國網友吃冰淇淋。
鴻星爾克給中國人出氣,獲得了網友一致好評。
果然還是那個鴻星爾克,絕不會讓中國人受委屈!
這些年,很多外國品牌對中國和中國消費者做出過難以原諒的行為。
2018年4月,在法國巴黎春天百貨,奢侈品牌巴黎某家發售老爹鞋,專櫃前天天排著長龍,不少外國人都來插隊。
某天,面對五個插隊的外國人,一個中國阿姨發出指責。
外國人馬上回身推搡阿姨,還群毆了上前幫忙的阿姨兒子。店員和保安趕到,不分青紅皂白將中國人控制起來。
之後,商場表示:中國人鬧事,請中國人滾出去。
如果外國人認為中國人不配消費巴黎某家,那大可不必做中國人的生意。
最爛的設計,最惡劣的態度,還想圈中國消費者的錢,自己不覺得可笑?
如果說,專櫃侮辱中國消費者或許只是員工個別行為,尚可在接受真誠道歉後諒解,那品牌直接辱華的行為就絕不能輕易原諒。
有些品牌在作死的邊緣反覆試探,比如范某哲,在2019年8月推出一款T恤,衣服上的文字將香港、澳門與國家並列,被質疑涉嫌分裂中國。
紀某希也推出過類似產品。
事發後,他們嚴肅道歉,表示堅決擁護一個中國的政策,堅定不移。
如果能改過自新也罷了, 但就有些不知好歹的品牌,死不悔改。
2018年11月17日、18日,奢侈品牌杜嘉某納為了宣傳上海大秀,在微博發布宣傳片《起筷吃飯》。
視頻中,亞裔模特把筷子當刀叉用,出乖露醜,侮辱中國文化。
眯眯眼妝容,配合陰間打光,大肆宣傳西方社會對亞裔女性的刻板印象。
面對中國網友的抗議,杜嘉某納的創始人兼創意總監Stefano Gabbana卻叫囂:
「中國這個國家就是一堆大便。」
無話可說,堅決抵制。
陳坤、章子怡等國內明星立刻拒絕出演其上海大秀,代言人們陸續解約;淘寶、天貓、京東等平台火速下架相關商品,品牌至今無法搜到。
成都市中心的春熙路,杜嘉某納的店面換成FEND,杜嘉某納在中國,從此一蹶不振。
說到底,奢侈品牌只是貴,並非高貴,它們沒認清自己的位置。
在中國這種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多勢眾的國家,我們不缺那一雙鞋、一輛車、一盒化妝品。
國貨,就足以令我們驕傲。
可惜,早些年許多人瞧不上國貨,網上曾傳出,國人買羽絨服,都帶著鄙視鏈:
買「大鵝」的看不起「剪子」,穿「剪子」的看不上波司登,羽絨服最底層就是雪中飛。
圖源:上觀新聞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數優秀的國產品牌都頂著「低端」的標籤,賣著良心的產品,扛著天大的生存壓力。
只有當他們因為一些意外衝上熱搜時,人們才會意識到他們的好,比如蜂花。
前兩年蜂花被傳倒閉,上了熱搜,吃瓜群眾忽然發現這個品牌的神奇。
它自1985年誕生以來,經營三十多年,有些產品只漲價幾塊錢。
在國家沒有洗護用品相關標準之前,它就有了自己的質量保證體系,經典產品至今還是那個味道。
他們持續創新,與時俱進推出本草系列、精油系列等產品,洗護效果不輸大牌。
他們做開發不惜血本,怒砸四個億建成智能新工廠,擁有數十項發明專利,熱衷追逐黑科技。
可除了產品,他們什麼都做不太好。捨不得錢請明星代言,捨不得錢做設計包裝,捨不得買熱搜。
因為營銷力度不夠, 他們的匠人精神不被大多數國人所注意。
蜂花產品常年被放在超市貨架的最後一排,靠著難以想像的超低毛利艱難求存。
但他們非常幸運,至少他們活下來了,還被表揚了,沒有挨罵。
多少試圖變革的國產品牌,因為在推出新產品時調整價格,被消費者群嘲。
之前六神花露水因為想趕個潮流,抖個機靈做了一款雞尾酒,全網都在罵它收智商稅,割韭菜。
沒人意識到,它三瓶只買69塊8,一直在好好做生意,推新款,比什麼「藍風鈴」和「孤女」都實用得多。
又有多少堅持初心的良心國貨,因為不懂營銷,被國人拋諸腦後,成為外國資本的魚肉。
媽媽和姥姥從前用的中華牙膏,因為打不過那些「牙膏界的愛馬仕」,早早被歐洲某企業收購,從此銷聲匿跡。
還有曾經和我們天天見的大寶SOD蜜,常年不提價,最終於2008年落入某美國企業之手。
大寶不願意脫離甩掉「國貨」身份,可實在是沒辦法了。品牌活下去,才有更多機會。他們最後的要求,是「妥善安置殘疾員工」。
沒錯,大寶常年僱傭三分之一殘疾員工,這對外國資本家來說是沉重的包袱。外國資本家不願意,收購方案一直談不攏。
最終,對方同意全部保留公司員工的權利和福利,大寶終於簽字。
這是它最後作為國貨,為員工付出的努力。
有一種風骨,叫民族品牌。
它們沒有大牌「上檔次」,也請不起流量明星代言。
他們在時代浪潮下折戟沉沙,在昏沉的夜晚卑微前行。
他們像一個固執的守門人,在混亂的環境中咬牙守著自家的寶藏,等待著國人擁有文化自信,再次認可國貨的那一天。
這麼多年來,國貨沒少站出來護著中國人。
在某些被捧上天的國際大牌各種作妖時, 力挺中國老百姓、始終站在中國人背後的,還得是我們的民族企業。
就像鴻星爾克站出來請網友吃冰淇淋,順應了中國那句老話:「不爭饅頭,也要爭口氣!」
這些國產品牌平時不吭不響,但遇到事了,他們是真上。
前年,河南遭受洪災,降水量相當於7個西湖的水量,整個河南損失慘重。
洪水沖刷而過,房屋倒塌,生活用品被沖走,就連救災的機械設備也被翻滾著帶走,河南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誰都沒想到,向來沒什麼存在感的鴻星爾克,一出手就捐了5000萬物資。
網友自發認為,鴻星爾克不是快倒閉了嗎?網上一查,確實,幾年來虧損不少。
但鴻星爾克不是誇下海口,而是把一批批物資運抵河南,雪中送炭。
不止鴻星爾克,很多國貨做的好事,都被隱藏了熱搜之外。
真心實意為中國老百姓出錢出力, 實實在在做好事的企業,中國消費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如今的國貨,也不是人們印象中「落後」「品質差」的象徵。消費者越來越發現,只有親自用了,才知道國貨有多香。
國貨飽經風霜,終於又一次和消費者「雙向奔赴」。
曾經人們說著「便宜沒好貨」,但國貨憑藉著物美價廉,成了一道道「國貨之光」。
那些被認為包裝「土得掉渣」的國貨,也被年輕人一個個重新撿起,重新看待這些國貨的真實價值。
老國牌蜂花護髮素,網友生怕它倒閉,紛紛站出來出謀劃策。
面對無數點子,蜂花回覆:「這個要花錢吧」「我們本來就很廉價」。
網友心疼之餘,也明白這些老牌國貨走得就是親民路線。
很多國貨好物,輸就輸在,幾乎沒有營銷。
所以 就算包裝不新潮,那又怎麼樣?
它們有的沿襲了近百年的傳承配方,有的從不用科技和狠活,選用的都是最樸實的真材實料。
價格低廉,效果完全不輸大牌,是能真真正正走進老百姓家裡的產品。
比如藏在爺爺奶奶柜子里的「萬紫千紅」,在冬天手部乾燥的時候抹一點,才發現是真的好用。
中國消費者,打心底里不願意再失去這些真正好的產品了。
國貨崛起,也是大勢所趨。
很多國貨都在穩中求新,讓國潮之風,漸漸席捲國際舞台。
備受關注的安踏、鴻星爾克、回力、百雀羚、大白兔等品牌,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據安踏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營收為259.65億,同比增長13.8%。
一些國產服裝品牌,不再被冷落一旁,也不再是人們印象中——店內放著土嗨音樂,常年打折也無人光顧的悽慘光景。
而如今,某些國貨出了當季新品,人們 準備付定金的時候才發現,竟然已經缺貨了?
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老潮牌「回力」,承載著一代人的熱血和夢想,陪著很多國家級運動員征戰。
可惜,2000年前後,回力跌入谷底,輝煌不再。
但這些國貨也只是被埋沒一時,並未被真正拋棄。
如今,年輕人重新發現了回力又潮又好穿,明星也開始穿著回力街拍,連《ELLE》雜誌法國版也寫道:
「這絕對是挑戰匡威在年輕人心目中的時尚主導地位。」
「國民羽絨服」波司登,這些年也如開掛一般,在潮流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幾千塊一件的「大鵝」,可能還真比不上這份中國式溫暖。
或許,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歧視後,我們才漸漸醒悟:
原來,我們的國貨根本就不差。何必捧著那些高高在上的國外大牌,非要去受那個窩囊氣呢?
在過去,國貨比起洋牌子,好像低人一等般。 甚至很多國產品牌,骨子裡也藏著深深的自卑。
他們在包裝上印上日文、洋文,標籤上也貼上「株式會社」,偽裝成日系產品,仿佛才更有「身價」。
而現在,一條條新聞,揭穿著很多外國牌子的「老底」,讓它們風光不再。
比如,被瘋狂追捧的Topshop、H&M等快消品牌,在消費者的質疑下,逐漸退出中國市場。
還有紅極一時的「無印良品風」,打著文藝小清新的標籤,實則性價比是低得可憐。
9年降價11次,卻再也挽回不了中國消費者的心。
不得不說,國貨越來越好,消費者也越來越清醒。
與其上趕著給別人當「韭菜」「冤大頭」,不如去給那些真正有良心、堅持做好產品的國貨多點耐心,多點支持。
曾經很多國貨處境艱難,獨木難支,且戰且退,被外資虎視眈眈當成待宰的魚肉。
我們也失去了很多國產品牌,眼睜睜看著它們冠上了外國姓。
所以,別等他們撐不出了,我們才想起守護它們。
點個「在看」,支持國貨。讓中國的好產品,都能走出國門。
24 / Apr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魚&逗逗龍
微博:視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