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執掌清朝47年,寫了這首詩,詩最後一句我們父母都在用

2023-01-10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慈禧太后:執掌清朝47年,寫了這首詩,詩最後一句我們父母都在用

慈禧太后,想必大家比較熟知,她是晚清時期實際掌權者,統治有近半個世紀。有人說她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堪比漢朝的呂后,也有人說她喪權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但也有人說她憑藉她的能力為清王朝續命幾十年。到底歷史上真實的她是怎樣?

慈禧太后的出生背景及早年經歷

慈禧太后出生於1835年,那時的清朝已經衰落,逐漸走向滅亡。在5歲時,1840年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全國各地都瀰漫著硝煙的氣氛。有人說她是漢人,不是滿族人,後面因家境貧寒,被賣到北京的一個滿族家庭,這家主人公叫葉赫拉那.惠征,所以慈禧改為葉赫拉那氏,不過這種說法有待考證。

葉赫拉那氏長成17歲時,亭亭玉立,比較漂亮,作為秀女進宮,被咸豐帝看上,被封為「蘭貴人」。後面她的人生一路開掛,直至皇太后走向權力巔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她先後封為妃嬪,懿妃,懿貴妃,在後宮爭鬥中勝出。在1856年,慈禧生下一名男嬰叫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慈禧生下男嬰,咸豐帝非常高興,母憑子貴,慈禧被封為懿貴妃。

被封為皇后,野心逐漸顯現出來

當時的咸豐帝體弱多病,面對內憂外患,咸豐帝感到心力交瘁。外面有西方列強的侵略,內有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咸豐帝沒有精力處理國事,但慈禧很有精力,咸豐帝在批閱奏章時,會叫上精力充沛的慈禧一起批閱,慈禧粗通文墨,也會發表一些意見,這也引來了一些大臣們的不滿,慈禧的政治野心逐漸顯現出來。

咸豐帝最後病重期間,都是慈禧幫忙處理國事。慈禧一躍成為皇后,逐漸掌權。

發動辛酉政變,奪取政權,兩次垂簾聽政

咸豐帝在彌留之際,安排了八位顧命大臣在同治帝身邊進行輔佐,可謂是用心良苦,沒想到自己心愛的女人慈禧,正是篡權之人。

1861年,咸豐帝駕崩。她年僅5歲的兒子同治帝即位。顧命大臣輔佐同治帝,還不如慈禧來輔佐,隨即,她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昕,發動辛西政變,將八大顧命大臣以莫須有的罪名全部斬殺,奪取政權進行垂簾聽政。

同治帝從小受慈禧的壓制,在這樣的環境下,他雖身為大清王朝的統治者,卻沒有一點自由。果然是生在帝王之家,身不由己,同治帝註定是悲慘的。長期處在壓迫地位,心理也會發生變化,他時常私自出宮尋花問柳,發泄自己內心的壓抑,結果染病早亡,年僅20歲,讓人唏噓不已。

同治帝去世後,慈禧又新立一位皇帝,也就是她的侄子愛新覺羅.載湉,被稱為光緒皇帝。光緒帝即位後,想擺脫慈禧的控制,接受康有為、譚嗣同的建議,發動戊戌變法,結果被慈禧打壓下去,以失敗告終,譚嗣同被害身亡,康有為逃往國外,光緒帝後面也無緣無故駕崩。

慈禧的政績

慈禧雖然政治手段幹練,心狠手辣,簽訂了一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來保全自己的封建統治。她興辦女學,廢除女性裹腳的傳統,解放女性邁出了一大步。她廢除科舉制度,開展新學教育,結束了幾千年的科舉制度,對現在都有一定影響。她重用漢人,為清政府延續幾十年,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都是晚清名臣,在慈禧執政期間成長起來的。她開展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文明,加快中國近現代化進程。

慈禧也是一位被政治才能埋沒的文學家,一生只寫一首詩,詩的最後一句成為千古名句

慈禧17歲進宮,26歲守寡當皇太后,執政清王朝47年。一生都在工於心計,為奪政治權利掃清障礙。但慈禧也喜歡舞文弄墨,偶爾也會學習書法。

在1867年,她的母親富察氏六十大壽,但慈禧由於垂簾聽政政務繁忙,不能親自到場祝賀。於是她寫了這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目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讓侍臣將這首詩裱起來,送給她的母親。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慈禧溫存的一面,雖然久居高位,面對親情,情感最真實。這首詩語言樸實,平淡無奇,卻表達出子女對母親最真摯的愛。特別是詩的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成為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道出了千千萬萬父母的心聲。

慈禧在1908年崩逝,享年73歲。她是那時的風雲人物,後人對她褒貶不一,有人說她是竊國賊,但她改革一些有利舉措,加快中國歷史發展進程,我們應綜合全面看待。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與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1b6bed07ae9860ab47d6dfacf492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