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陳宏全新出發,SAP助力中國「雙碳」加速度

2022-07-07     英才雜誌

原標題:黃陳宏全新出發,SAP助力中國「雙碳」加速度

本文作者 | 丁沐陽

服務超過180個國家、賦能94%的世界500強企業,支撐全球87%的商業貿易,作為歐洲最大的科技公司,SAP用50年的時間成為數字經濟的運行「底座」,也成為大多數國家共同的商業「語言」。

30年篳路藍縷,SAP中國作為商業流通的橋樑,讓更多的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商業體系,與全球企業無縫銜接。這背後作為支撐的是SAP 50年的產業經驗、超過180個國家地區商業規則(包括法律、法規、財務、稅務)的深耕、每年1000多個動態更新、全球最龐大的柔性供應鏈體系等。

回望SAP中國助力中國經濟騰飛的30年,SAP已從1.0時代進化到4.0時代。1.0時代始於1992年,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萌芽,SAP將全球的先進管理理念引入中國市場;2.0時代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始,全球化浪潮興起,SAP幫助中國企業實現集團化發展和全球化出海,接軌國際市場。幫助中遠集團、中糧集團、五礦集團和中海油等中國企業做大做強;3.0時代從2012年開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企業紛紛前進至世界500強行列,SAP加速融入本地生態,助力客戶向雲端轉型。

2021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43家來自中國,成功超過美國的122家。SAP中國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30歲的SAP中國在今年正式進入4.0時代。SAP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提到,如今的SAP又有了新的定位,「在中國、為中國」,做雲時代「新型中國企業」的賦能者,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幫助中國企業向智慧的、協同的、綠色的方向發展。

作為服務全球的企業應用軟體的領導者,SAP與客戶保持高度粘性,深刻理解客戶所在的行業動向,也掌握著通往未來的「財富密碼」,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尋找僅剩的確定性,SAP將全球視野帶到中國,帶中國企業一起洞見未來。

踏上新征程

黃陳宏坦言:數字時代已來,國際競爭及各種變化已經對中國企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如今整個世界的數字化程度已經相當高,5G、人工智慧、智慧城市不一而足,新的科技技術催生新業態、興起新平台,產業結構隨之大調整,而行業價值也在數字化的助力下不斷繁衍生息、創新深化。

在黃陳宏看來,數字時代對企業提出了六點要求。一是智能化、數字化,企業的決策不能再是拍腦袋,而是要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來做;二是產業融合,企業必須和上、下游企業、同行融合在一起,產生協同效應,孤軍奮戰不再可取;三是全產業鏈競爭力,增加全產業鏈的競爭力,推動產業整體發展,企業在產業鏈找到自己位置,產業良性發展;四是出海融入國際競爭體系,在國內、國際促進「雙循環」;五是合規,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滿足財務合規、法律合規、稅務合規等硬規範;六是滿足低碳要求,也就是可持續發展,這已經成為全球共識。

因此,SAP所定義的「新型中國企業」有三個特點,第一,全數據的智慧企業;第二,全連結的協同企業;第三,全綠色的可持續發展企業。

SAP植根中國三十年,服務了16000家中國客戶,現在要做全數據智慧企業「業務轉型的好夥伴」。黃陳宏舉例,水井坊是知名高端白酒品牌,被譽為「中國白酒第一坊」。水井坊從2016年開始成為SAP客戶,依託SAP數字化核心和雲解決方案建立從生產、倉儲、物流到消費者的端到端全業務流程數字化,從而將一家「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搬到線上。

SAP的第二個角色是做全連結協同企業「參與雙循環的金鑰匙」,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企業面臨紛繁複雜的國際競爭環境,以及各國不同的法律、財稅合規條款,中國企業如何從國際市場爭奪天下成為企業出海的一大考驗。紫金礦業就是一個成功案例,作為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第二大礦產銅生產企業和重要的鋅、鎢、鐵生產企業,紫金礦業的礦產和項目遍及海外13個國家,合作夥伴與供應商遍布世界各地,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跨國、跨語言」協同,還要遵守全球各地法規。通過 Ariba採購雲,SAP幫助紫金礦業提升採購和費控體系的透明化、智能化、合規性。相應地,紫金礦業依託SAP的平台及技術,立足國內業務管理的成功經驗,融入全球商業網絡中進一步打造出一套全球化的管理體系。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黃陳宏提到,要出海的企業,很多都需要SAP。

SAP的第三個角色是要做全綠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同路人」。綠色低碳不止是國際市場的未來趨勢,同時中國也宣布要用30年的時間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而目前中國單位GDP的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倍以上 ,要實現減碳降碳,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而在可持續發展領域,SAP已經深耕十餘年。

低碳機遇

一個嶄新的「低碳」時代正在呼嘯而來,商業本身在重構,利潤為王不再是本質,機遇與挑戰同行。

低碳時代給企業帶來額外成本的增加。第一,歐盟宣布2027年1月1日起,歐盟將正式開徵碳關稅,而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2021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額為4720億歐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15%。黃陳宏介紹,碳標籤的申請和計算,也會消耗企業的一部分成本和精力。

與此同時,低碳帶來新的機遇也層出不窮,低碳能源、低碳技術、低碳產業等蘊藏著萬億空間。黃陳宏提到,在低碳能源爆發以前,中國的光伏上市企業只有18家,總市值740億元,到2022年這一數字已經超過130家,總市值4萬億,其中有13家市值超過1000億,這都是新能源革命帶來的確定性機會。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風、電和儲能產業也都已經實現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說,低碳文明中蘊含著未來十年最大的機會。

黃陳宏說,雖然2021年才是中國的碳中和元年,但得益於SAP的全球化視野,SAP早就洞察可持續發展的深意,並已深耕碳機遇十餘年。早在2009年,SAP就開始服務客戶的可持續發展,當年提出「到2023年,SAP做到碳中和」,後發布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並且在今年推出了基於雲架構的 SAP Cloud for Sustainable Enterprises,即SAP可持續發展雲解決方案。而深耕這一領域的初衷很簡單,SAP全球服務的前 2000家大客戶,每年碳排放量高達一百億噸,占據全球碳排放的 1/3,黃陳宏認為,在幫助客戶減碳方面,SAP責無旁貸。

黃陳宏對十多年來SAP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成績頗為滿意,SAP在「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的軟體行業排名中名列第一;全球95%的「最環保企業」,90%的「最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都在運行SAP的系統,都是通過SAP的解決方案發展業務。

合作共同創新

企業要樹立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理念,將減碳做到企業核心流程中,這是SAP的核心觀念,黃陳宏認為,「雙碳」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正將可持續發展嵌入到業務的核心流程當中,這樣整個企業會發展得更健康。

SAP本著「人財物碳「一體化的核心理念,落地了可持續發展四大核心方案。

首先,碳排放管理。針對企業生產設施,為碳排放提供統一的盤查、評估和監控手段。奧地利一家全球防火材料巨頭,RHI 鎂業,本身是高能耗企業,全球有35個工廠,生產1.5萬種產品,每個工廠平均碳排放規模為20萬噸,碳排放工作量巨大,合規任務艱巨。通過SAP的自動化碳排放管理方案,碳排計算精度能達到公斤級。

第二,碳足跡管理。通過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碳排放的統計和分析,滿足碳標籤、碳關稅需求。德樂是德國一家全球領先的飲品配料商,在SAP系統的支持下,對5千多種原料、2萬多種產品進行碳足跡分析,在滿足超130個國家合規要求的同時,靈活應對市場動態調整生產布局和採購組合,進行生產、銷售成本測算。

第三, ESG 報告。2021年共有1408家上市公司披露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國際組織、政府、市場監管主體也都有這方面的要求,在SAP的解決方案中,核心的業務流程是和雙碳系統緊密結合的,因此,ESG報告能夠精準、快速披露。

第四,綠色溯源和循環回收。對企業的商品進行綠色、環保、溯源的認證 ,甚至溯源到商品的原材料級別;幫助企業建立從資源到產品到再生資源的一個循環管理模式,從而提高資源的循環利用的效率,比如當前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都在推出廢舊電池閉環回收計劃。

黃陳宏提到,除了這四個解決方案,SAP在本土化、解決客戶實際可持續發展需求的過程中,又和客戶共同創新了兩個可規模複製的雙碳解決方案。

一是和盤錦市政府合作開發的城市雙碳的綜合管理平台,黃陳宏提到,盤錦是能源、石化之城,也是沿海城市、濕地之都,非常重視「雙碳」管理與經濟發展的平衡。因此,「盤錦速度+SAP技術」加持的城市雙碳綜合管理平台及「盤錦指數」正在加緊打造,用以全面計算相關的安全、經濟、綠色發展等指標,兼顧了發展與減碳的平衡。

二是與國網數科一同開發了大型集團的碳資產和碳金融管理方案 ,這是第一個從產品全生命周期領域結合綠電、綠證、碳市場政策,實現落地的場景應用。國網數科正在推進電碳交易試點。雙方共同創新打造一套「精益電碳帳本「,幫助企業做到」全口徑的碳資產「(即碳+碳的等價物)在供應鏈上的動態追蹤和協同。

黃陳宏提到,SAP利用數位技術賦能可持續發展,幫助企業、政府把碳排放量化、可視化。把經濟運營、城市運轉、工廠流程等環節中的碳排放數據變得透明,並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在企業的每個環節上進行碳管理、優化、配置,形成「人財物碳」一體化,這是SAP最大的優勢。

打造硬核實力

SAP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將成為SAP中國未來增長新動能,這是繼SAP雲轉型之後的又一力作。黃陳宏提到,事實上SAP的雲轉型也是非常成功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雲業務增長31%,特別是ERP雲收入顯著增長,達到78%,而中國是全球雲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其中表現最好的是「RISE with SAP」(中文是「乘雲而上」),這一標誌性解決方案是一站式數字化轉型加速包,深受中國客戶青睞。

例如國內領先的紙品企業,恆安集團,擁有心相印、安兒樂等知名品牌,是SAP的老客戶。今年初,恆安集團將一直在用的SAP ERP升級至RISE with SAP,利用雲端的數字化核心,進一步重塑業務流程、提升運營效率,特別是在「新零售」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加強供應鏈協同、實現全渠道營銷。

同時,SAP也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出了一體化雲解決方案,可部署於客戶本地數據中心,特別適合大型中國企業,滿足客戶對數據安全的更高要求,安全可靠。

黃陳宏提到,整體來講,中國企業正在加速雲轉型的步伐,越來越體會到雲服務帶來的好處。SAP全球一直在強調雲轉型,關鍵是雲能給客戶帶來很多便利。

SAP有100多個雲產品、覆蓋25個行業的所有業務線、覆蓋全球2萬多個合作夥伴,包括700多家在中國的本地合作夥伴。在產品不斷更迭的背後,是企業強大的研發實力。SAP中國研究院是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究院之一 ,有超過4000 多個研發人員做了40多個SAP 核心的解決方案,例如綠色溯源方案的關鍵模塊、SAP碳足跡分析等;同時,SAP中國保持開發心態,與客戶聯合創新,去年做了50多個聯合創新的項目,SAP中國本地的研發實力強勁,且在不斷的為中國培養軟體人才,通過大學聯盟項目,SAP惠及300多所高校,培養了100萬本地軟體人才。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雙碳是必由之路,SAP正在助力中國企業『加速度』實現雙碳目標,不僅成為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同路人,也是他們在雲時代商業創新的賦能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03a6b94e688404f87dc9c1e3ecf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