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點「茶」成金 富裕一方百姓
一方山水出一方好茶,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位於漢江源頭的寧強縣,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境內玉帶河、嘉陵江貫穿其中,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目前,全縣有茶園17.11萬畝,茶產業年產值達17.5億元,去年帶動農戶增收4.18億元以上,一片片「綠葉子」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錢票子」。
初冬暖陽籠罩下的高寨子街道肖家壩村,山水環抱間,滿山茶樹鬱鬱蔥蔥、層層疊疊。作為我縣重要產茶區,肖家壩村境內的玉皇觀茶園和鳳源茶園獲評「中國30座最美茶園」。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山高霧濃,雨量充沛,使得這裡產出的茶葉清香可口、經久耐泡、品味醇厚,受到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該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交通地理優勢,做大做足「茶」文章,積極開展低產低效茶園改造提升和豐產茶園培育。打造玉皇觀茶文旅融合3A景區,在現有的地方群體種有性系茶園基礎上,積極引進龍井長葉、中茶108、陝茶1號、黃金芽等無性系新品種,並開發茶文旅、研學游等新業態,為產業發展打開了一片廣闊前景。
走進寧強縣羌州南路的陝西詠德茶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陣陣茶香撲鼻而來,只見數台茶葉自動化生產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工作人員在旁巡視、調試機器,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截至目前,我縣全面實施現代農業(茶業)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改造項目,擁有茶葉經營主體274個、茶葉專業化公司3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通過技術改造的茶葉初制加工廠75個。
茶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鮮葉採摘、除草、施肥、修剪等環節均需要大量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縣茶產業帶動農戶增收4.18億元以上。其中,在茶園管理上,千山、羌州、鳳源等40餘家茶企年用工量達50餘萬人次,為農民增加勞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在鮮葉採摘上,吸納季節性採摘工累計428萬餘人次,支付採摘費用3.5億元以上;在加工流通上,茶企長期雇用技工200多人,帶動增收800餘萬元;在土地流轉上,千山、鳳源、至一等30餘家茶企支付土地租金1000餘萬元。
近年來,寧強縣致力於茶園基地建設,種茶區域覆蓋13個鎮(街道)107個行政村,茶園總面積達17.11萬畝,茶產業年產值達17.5億元。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省級標準化示範茶園13個、「漢中生態茶園」13個,茶產業「一線二片三園」發展新格局現已形成。先後榮獲「全國十大魅力茶鄉」;「2023年度茶業高質量發展縣域」、「2023年度重點產茶縣域」和第四屆「中國名茶之鄉」等榮譽稱號,一片片「綠葉子」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錢票子」,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寧強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