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了!在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兩顆繞恆星運轉的類地行星

2023-10-31     天文在線

原標題:精彩了!在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兩顆繞恆星運轉的類地行星

科學家在距離地球不足16光年的地方,發現兩顆質量類似地球的行星正快速繞一顆紅矮星運行。

圖:繞GJ1002恆星運行的兩顆類地行星。

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了兩顆繞紅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這兩顆行星可能適宜生存。這兩顆太陽系以外行星或者說地外行星距離地球僅16光年左右,並且其質量與地球類似。

兩顆行星均位於GJ1002恆星的可宜居區域,也就是說,這片區域的溫度較適宜,能夠形成生命必需物質——液體水。

來自加拿大天文研究所的亞歷山卓(Alejandro Suárez Mascareño)在報告中表示:「自然界似乎在告訴我們,類地行星在宇宙中非常普遍。與這兩顆行星比較,我們太陽系中的另外七顆行星顯得距離太陽如此近。」

由於液態水是生命形成的必需物質,所以位於宜居區域的行星變成了我們搜索生命的焦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形成生命物質,舉例來說,太陽系中的土星與火星同樣位於太陽的宜居區域內,但是兩者都沒有形成生命物質。

因為GJ1002恆星是一顆冷卻的紅矮星,因此,相比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其周圍的宜居區域以及這兩顆地外行星都離這顆紅矮星更加近。這導致了離紅矮星最近的行星GJ1002b只需要自轉10天就能繞紅矮星一圈,而其更外圍的行星GJ1002c公轉一圈也僅需21天。

圖:圖片比較了科學家發現的兩顆行星與其所屬的恆星系統中更內圈的行星的相對距離。圖中的綠色標註表示兩顆行星所處的宜居區域。

同樣來自加拿大天文研究所的薇拉(Vera María Passegger)是本次研究成果的合作作者,她表示:「GJ1002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八分之一,因此,其表面溫度低,外表晦暗,這也意味著,這片宜居區域距離這顆紅矮星非常近。」

這兩顆行星與地球非常相似,這也使得這兩顆行星成為天文學家研究太陽系外類地行星大氣層的優選對象。

這兩顆地外行星的發現是一項合作成果。裝置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南歐觀測設備ESPRESSO以及位於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的卡拉阿托天文台共同協助了此次研究發現。

這兩台設備在不同時期觀測到了這顆顯眼的紅矮星。CARMENES望遠鏡在2017年至2019年觀測到了GJ1002恆星,而ESPRESSO望遠鏡則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收集到了這顆紅矮星的數據。

CARMENES對大部分紅外線波長都很靈敏,這使得它成為探測恆星周轉率變化的有力工具,而周轉率變化預示著恆星擁有繞其自身運行的行星。

太空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伊納西(Ignasi Ribas)解釋道:「由於GJ1002恆星的溫度比較低,導致其可見光也比較弱,因此,大部分太空天文望遠鏡都沒能探測出其周期率變化情況。」

而ESPRESSO作為超大望遠鏡,能夠收集光線,從而使得天文學家能夠觀測到這一恆星系,而這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無法實現的。發現這兩顆類似行星則是這兩個功能強大的天文望遠鏡共同合作的成果。

蘇亞雷斯(Suárez Mascareño)總結道:「如果兩個團隊各自探索,或許他們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合作使我們走得更遠。「

現在,天文學家希望能夠用超大望遠鏡ANDES光譜儀繪製出GJ1002c行星上的大氣結構。

團隊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

相關知識:

宇宙由空間、時間以及其中的物質構成,包括行星、恆星、星系以及其他物質與能量。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了宇宙起源的解釋。根據這一理論,空間與時間於137.87±0.020億年前共同出現,而宇宙在爆炸後則持續擴張。然而,宇宙的空間大小仍然是未知的,我們只能測量可觀測到的宇宙規模,截至當前,可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大約有930億光年。

太陽則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恆星。它幾乎是一顆完美的球形岩漿體,由於內核的核聚變反應,其溫度高到白熾的程度。太陽主要向外放射光、紫外線、紅外線輻射等,而這些物質能量也成為地球生命獲取能量的重要源頭。

地外行星是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1917年,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關於地外行星的可能證據,但是,當時,這一證據並未得到認可。確鑿的證據首次出現於1992年。1988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一顆不尋常的行星,但是直到2003年,才得到確認。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球已探測到3899個行星系統中的5284顆地外行星,其中847個系統中擁有一個以上的行星。

BY:Robert Lea

FY: 秋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c6a21e9ee971c65de6420e415bb69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