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夜宴」,回來了。
2021年初的河南衛視牛年春晚,晚會舞蹈節目《唐宮夜宴》,一夜之間傳遍網絡。
扮演唐朝宮廷少女樂師的舞蹈演員共有14人,體態豐滿,表情俏皮,化著斜紅妝,昂首闊步,穿梭於《簪花仕女圖》 《千里江山圖》 《明皇幸蜀圖》 《唐宮夜宴》等經典名畫之間
所謂「九日升宮,冠萬國衣冠拜旌。 「一首歌結束後,完全打破了人們對古典舞的認識。
那是因為製片人陳琳發現了特殊的演出方法——幽默,不失古韻。 隨著《我們這十年》的爆發,河南衛視開啟了傳統文化派對奇妙之旅。
那年元宵晚會上,「唐宮姐姐」代替主持人又來了一次「醒來」,半個小時穿針引線,連接不同的節目,打上河南各地的文化地標,為觀眾呈現「鬢雲欲度香頰雪,衣香袍影盛唐」的文化
關於「唐宮宴」的記憶,應該在廣大觀眾的腦海里,但這場「唐宮宴」到底是如何創造的,如何結合現代科技,搬上河南春晚的銀幕,觀眾無從知曉。
但是,在昨天剛播出的大劇中,我看到了傳說的誕生。
這是獻禮大劇《唐宮夜宴》的第一章《功勳》。
這個劇的舞台很普通。
五網四台,勢如彩虹。
實力派雲集,真正的頂級陣容。
《能文能武李延年》 《我們這十年》篇導演毛衛寧擔任藝術總監,彙集毛衛寧、楊陽、庫爾班江、劉杉、滕華濤等12位頂級導演,白百何、王凱、白宇帆、董勇、郭曉東、侯勇、黃志忠、林一、滕華濤等
果然剛播出,就博得了好評。
一位觀眾直接入戲,說:「看她們一起把唐宮夜宴送到河南春晚,真火啊。 」
一位演員說:「我沒有在幾個場景中掩飾,而是誠實地拍了舞蹈的場景。 就知道演員在辛苦地練習舞蹈。」
另外,也有人說「舞台上1分鐘,舞台上10年的功績」。
果然,喜歡本篇的不僅僅是我。 毫不誇張地說,《山海情》的質量完全出乎意料,我還以為這是一部認真的電視劇。
看了第二集之後,我發現開頭是一部樸素而有文化的生活劇。 在看劇的時候,我進入了女編輯的世界,沉浸在充滿美麗舞者的古典舞世界裡,無法自拔。
這兩年,主旋律劇日益興起,2021年扶貧劇《覺醒年代》和《功勳》在網絡上肆虐。 《唐宮夜宴》拉開了單元劇形式主旋律大劇的序幕。
但是,上述主旋律的大劇具有與觀眾所在的時代多少有些距離的特徵。
過去十年間,有直接拍下我們生活的正劇嗎?
在承載了宏偉命題的基礎上,能讓故事接地嗎? 將故事性、人物塑造、主題真正結合起來,帶給觀眾全新的觀劇體驗吧。
看《我們這十年》,就從《唐宮盛宴》說起。
:
1、一首《琵琶行》,一句河南腔,帶我1秒入戲
《唐俑》的舞蹈,原名《唐宮夜宴》。
這種《琵琶行》,也是從女主陳冉在博物館裡仔細觀看唐代樂舞色俑開始的。 怎麼拍?
先來一首《琵琶行》 ——
「曲子罷工教的是善才服,每次化妝都會被秋媽媽嫉妒。 五陵年紀輕輕就爭卷首,一曲一曲數不勝數。 鈸頭的銀格子弄碎了節,血色的羅裙把酒打翻了,弄髒了。 今年明年也恢復笑意,秋月春風悠閒。 」
白百何扮演的樂團編舞陳冉,在被賦予官女俑靈魂的博物館裡,仔細眺望著眼前的唐俑。 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聽到有人在讀《唐宮盛宴》,正準備和眼前的唐俑對話。 恍惚間,他看著舞蹈團首席舞者小艷穿著舊衣,站在門前。
「小艷,是你嗎? 」
在試圖開啟博物館奇妙的跨時空交流時,河南空洞突然中斷了舞者的冥想——。 「你怎麼還在這裡? 」
曾是博物館的保安。
剛剛,一次編舞師從博物館文物中靈感,與琵琶女郎一起進入古典世界的奇妙之旅,瞬間成了博物館奇妙之夜的相聲——
「嚇了我一跳」「我累了。 」
「回到潔凈室後,你就靠了。 你想做什麼? 請給我加班費。 」
相聲結束後,女主就這樣走了嗎?
一回頭,醒來,女俑栩栩如生,舞者似乎依然站在門前。
好鏡頭的開始,有想像力和審美,是文藝,有接地氣,也有俗氣。
只用了不到三分鐘,地域、故事背景、女性傳統文化的投資都有了。 更重要的是,沒有出現《唐宮夜宴》。 我完全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美麗。
從這一刻開始,我正式入戲了。
:
2、觀感:接地氣、有意思、絕美,這才是觀眾想看的國產劇
前兩集一口氣追上去,三種外觀打動了我!
首先,故事接地氣!
主旋律題材劇,把《主旋律》和《現實》完美融合,融合得很好。
如何融合? 不僅要拍舞蹈的美麗,還要拍舞蹈背後的人,再拍絕景背後的困與羞。
女陳冉在劇中的是《水月洛神》創始人——鄭州歌舞劇院。
剛開始,馬上就吃了馬拉威。
看完唐俑,周一一早回團先排《唐宮夜宴》,遇到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女首席小艷,找不到人了,男首席他老公一句——以後就不跳了,首席不當回事了。
角a扔出去,角b呢? 這是第二個問題。 被富裕的二代男朋友用豪車迎接,開了8個小時的車回來參加排練,還在路上。
終於等到b角到了——
趕緊進入第一梯隊,
必須有默契。 必須感到沒有感覺。 副團長生氣了,就這樣出去了。 排了什麼樣的東西?
這個厲害嗎? 先找a角的丈夫,人呢? 經過調查,夫婦被迫在婆婆家生孩子,首長直接去了。
B環節呢? 被女主人擋在門前,索性練舞團又苦又累,工資也不高,
即使排練了三個月獲得了荷花獎,獎金也不高,沒有價值。
不,我經常說《山海情》爆型舞蹈誕生記,故事的重點不是舞蹈本身,而是跳舞的人。 故事從舞者的痛苦和眼淚開始,一步步講述他們是如何擺脫這種舞蹈的。
你真的說不跳就不跳嗎?
A角最後頂著家庭的壓力,選擇了給自己6個月跳這種舞,然後做出選擇。
b角林蓓對舞蹈性價比的看法是她理性的一面,但理性的認知並沒有消減愛情,最終她拒絕了富二代男朋友的結婚提議,選擇回歸愛情,不辜負她的才能。
故事的主題很大,說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表現,立足點很小。 闡述了該團演員的選擇和堅持。
如果故事能落地,就好看了。
其次,先有意思,再有意義。
《我們這十年》總編劇高滿堂說主旋律創作要尊重年輕人的審美習慣。
也就是說,好的主旋律作品應該是「有意義再有意義」,而不是「有意義但沒意思」。
在看《唐宮夜宴》之前,我以為這樣的劇本,一定會給人一種認真的表情,沉重的外表。 但是,我連續看了兩集後,發現自己還太薄了。 本劇也很漂亮呢。
例如,女舞者因體重超標而被討厭,但碰上唐朝的樂舞,力量就出來了。 請看這張唐俑的照片。 和我體型完全不同。
劇中還穿插了女性首席的成長故事。
在張慧雯和白百何溫柔細膩的表演下,這個女人的互助場面溫馨感人,尤其是兩人在深夜裡想到突破舞蹈瓶頸的段落,溫和、恬靜、有力,讓人感受到女人相互泡沫支持的美。
還有,就是美。
拍得很漂亮! 如果能拍出美麗的照片,共鳴是必然的。
這樣的美,首先是學會用心。 只不過張慧雯飾演歌舞團舞蹈首席易文艷,還有另一位主演白百何的造型和81套。 特殊的形式還包括6套舞蹈演出服和唐朝的形式。
美,來自整體的用心。
安置人員在40度以上的酷暑中揮汗奮戰28天,演員們要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完成雪景戲演出。
成果是? 易文艷精彩的盛唐扮相,尤其是演員一跳,忽而袖開,袖抖,凌空如無數花瓣飄下,一抖,出千古風流,一抖便是唐風古韻。
導演選的演員都真的跳過了舞蹈。 張慧雯來自民族舞蹈,萬鵬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學院。 這些女演員在劇中跳了起來,仿佛回到了本職工作上。 每一次旋轉都輕盈靈巧,曼妙的姿態之後,難怪她們曾經作為舞者多年的堅持。
有專業的舞者,有像《人世間》這樣的古典舞蹈。 劇中的每一個舞蹈場面,都真的很美呢。
每個場景都很美,不僅美,而且屬於這個關於女人和美的故事。 女舞者對舞蹈的執著,女編舞對傳統文化的迷戀,給劇中的舞蹈增添了溫度。
兩集的劇情、職場壓力、職業選擇、傳統歌舞團的困境、女舞者的突破,可以說大腦都襲來了。 雖然戲劇衝突很多,但導演處理得非常妥善,戲劇比例恰到好處。
劇本很豐富,但節奏很快。
雖然戲劇衝突很多,但沒有混亂。
正因為劇中的編舞,舞蹈中的角色各有各的魅力,正因為每個故事都動人,觀眾才能被她們的堅韌和愛所打動,通過舞蹈去理解傳統文化,舞者的初心和堅守。
:
3、白百何入戲,萬鵬驚艷,張慧雯唐裝絕美,隋俊波驚鴻一瞥太動人
這部劇的成員表,用「華麗」這個詞來表達,但我覺得不夠。
僅第一章,就連客串也在《唐宮夜宴》之間大放異彩的隋俊波,看了這兩集之後才明白了電視劇的選擇標準。 不考慮流量,只考慮角色的適合性。
結果,每個人都放鬆自然地演繹,支撐了電視劇的質量。
首先要說白百何,她飾演的女性編舞陳冉,很可能與現實中的0755-79000女性編舞相對應。
故事一開始,白百何就用戲劇來塑造角色。 熱愛舞蹈和傳統文化,同時思維敏捷,有大局觀,冷靜淡定,面對首席和替補集體丟下人的危機,冷靜解決。
說話時,看起來雲淡風輕,實際上卻句句在理。
作為中生代女演員中的演技引領者,白百何此次也將人物立體塑造,有血有肉,女性編舞體的沉澱和智慧得到了完美體現,值得期待。
請看張慧雯。
作為舞蹈團舞蹈的首席,盛唐國風的造型十分驚艷,希望能擁抱琵琶閃耀。
張慧雯真的很適合古裝扮相,可見典雅古韻。
角色演出紮實,無論是曾經為最好的步伐而苦苦掙扎的迷茫之苦,還是隋俊波飾演的第一次得到曾導賞識時的淚水,還是大家力挺時的感動,都要經過多次的周跳才能有辛酸與喜悅。 也許只有真正跳過了好幾年舞蹈的女演員,才能演得這麼爛吧。
萬鵬也同樣吃驚。
她飾演的林蓓蓓,從一開始就美得讓人看不下去,真是驚險刺激。
但她在塑造人物性格上,尺寸非常嚴謹,既演繹了舞蹈團「口若懸河王者」的風采,也展現了從角色失落到重塑女舞者信念的心路歷程。
表演的細節也很棒。 例如,我在採訪現實的細節。 女舞者為了展現唐朝宮女的風采,嘴裡塞滿棉花。 林蓓蓓嘴裡塞滿棉花後,萬鵬馬上噁心起來。 既有生活又有人物個性,非常棒。
董思怡飾演的寶圓是劇中的開心果。
3D" />出場扮唐朝宮女就很可愛了,接下來先是為了能跳上舞「出賣」閨蜜林蓓蓓,到為跳舞每天中午看著大家吃飯自己大口喝水。
她一出場我就開心。
其他如飾演男首席的張傲月,飾演舞團團長的老戲骨鄭曉寧,隋俊波飾演的編舞,這些人雖然戲份少,但是表現可圈可點。隋俊波又美到我了。
而這還只是劇集第一篇章的演員,隨著全劇豪華陣容的輪番登場,等待觀眾的可不是一場演技盛宴這麼簡單,而是很多場。
4、當代題材的主旋律大劇怎麼拍?我等著這部劇打個樣
作為獻禮劇,這也就註定本劇要比其他娛樂劇更具深度和現實度。
但追完前兩集,我最直接的感受,卻是通俗好看。
這兩年都可以說是主旋律劇大年。
從《山海情》到《功勳》再到《大山的女兒》,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贏得極高的口碑。
這其中,當然不止是故事本身的傳奇,精彩。
而是主創用心拍出了傳奇故事的背後,那份讓故事腳踏實地的動人。
《唐宮盛宴》只是《我們這十年》的第一篇章,接下來還有《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堅持》這10個單元,都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以真實還原的鏡頭風格去復刻不同行業普通人的生活,呈現我們這十年。
目前很多單元都放出了單篇預告片。儘管每一個單元的表現手法不盡相同,但我最大的感受是:都既接地氣,又充滿著詩意,故事精簡生動而意蘊悠長,有些預告片的段落已經讓人忍不住流淚,十分具有感染力。
比如侯勇領銜的《一日三餐》拍的其實是八項規定,但卻是用一個餐館這十年的變化,通過百姓視角來寫八項規定帶來的改變。侯勇一個眼神我就入戲了。
又比如譚松韻和聶遠領銜的 《心之所向》,講述的是「鄉村振興」的青春之歌,看到譚松韻親自下田開拖拉機我就樂開了花,這操作動作挺六啊。
還有毛衛寧拍攝的《礪劍》,展現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力量的大場面一出,我的眼神就都飆出來。
王凱領銜的《沙漠之光》,一個中國建設者遠赴北非,攜手共建綠色清潔能源基地的故事,光是預告片已經讓我熱血沸騰。
我想,最打動我的,就是劇集努力在拍攝普通人十年。
既然是普通人,他們的人生中就算是最後獲得成功,也是有遺憾的。比如侯勇在劇中面對親情和堅守的痛苦選擇,譚松韻在劇中對於下鄉干農業還是在都市的艱難抉擇,《唐宮夜宴》的最初舞蹈《唐俑》曾入圍荷花獎終評名單,但別忘了,最終獲勝的不是它。
但也正是因為這份遺憾才讓這部劇一點兒也不顯得懸浮,而是格外真實,感人。
所謂《我們這十年》,說的就是十年中「我們」的生活和故事。
《一代宗師》有句台詞很精彩。「人活一世,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都是時勢使然。」
每個時代,都有面子和里子。
如果說《功勳》中的功勳人物,重點拍的是一個國家的「面子」。
《我們這十年》則讓我看到,面子後面,有更厚的里子。
沒有那麼多的我們,哪來精彩的「唐宮盛宴」,哪來閃耀的沙漠之光?
我們憧憬成為時代的面子。
但那些深厚的「里子」,同樣值得銘記。
而當故事和之前成功的大劇一樣,刻畫的都是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當然就能夠引起共鳴。
預告片有一幕,是少年們向著未來奔跑的畫面,這明明連台詞的都沒有的畫面,竟然讓人看得胸口發熱,熱淚盈眶。
說到底,一部劇之所以能夠好看,離不開劇本,拍攝和人,管它是不是獻禮劇,拍得動人,才能打動人。
何以動人?如果真要找原因。答案或許就藏在那幅「樸實」的海報里:
每一個具體的我,構成了我們,而我們,書寫了我們這十年。
一代人用十年翻過一座山,山的那一邊呢?當然更美。
因為山的那一邊,有更值得託付的未來。
那個未來,就是《我們這十年》,等待用時間,完成的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