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帶出「優秀班集體」?她只用了「三張卡」

2024-10-31     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狄鑫

通訊員 高欣

從教28年,當了20多年班主任,她總是清晨最早到班,深夜堅持完成當日紀律反饋;她把班級管理的點點滴滴,變成學生看得見成長和進步;她的英語課潤物無聲,既有時事熱點,又飽含民族自信,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她就是武漢市英格中學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張燕。

「教育的功德,在於教化。」多年來,張燕恪盡職守,嚴慈相濟,所帶班級學風井然,成了無數學生最美青春時光的見證者、引領者、守望者。

張燕老師

用「三張卡」激勵學生,帶出「滿分」班風

「青春期的孩子要重視習慣的培養,習慣比成績更關鍵!」當了20多年班主任,張燕向來重視班級管理,在她看來,抓管理就是幫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知規矩,明禮節,守紀律,才會懂上進。當外在要求內化為自覺行動時,成長指日可待。而好的班風靠嚴明的紀律來保障。」張燕說。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培養好習慣,張燕堅持以身作則,每天早於學生到達教室。班級小管家們各司其職,有的帶讀,有的維持紀律,有的組織同學打掃包干區,忙而有序。每天的午休、晚托都有她陪伴的身影,每節課她至少巡堂一次,及時發現學生的動向和問題。

張老師帶過的班級,小到杯子的擺放,抹布的摺疊,大到路隊的紀律、做操的幅度、餐廳的禮儀都有嚴格要求。經過長期引導教育,班級形象陽光積極,得到了老師家長的一致讚揚,每學期紀律總結均名列榜首。「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因此我們的班級紀律反饋通常是要當日完成,及時溝通,問題不過夜。」為此,張燕經常忙到晚上九十點鐘,還在和家長、學生「熱聊」,處理班級事務。

張燕老師(中)與學生在一起

好的班級管理講究嚴慈相濟,為此張燕特別設立了「三張卡」,分別是「優秀卡」「免罰卡」「獎勵卡」,以此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其中「優秀卡」分別從作業認真、考試優勝、背默優秀、熱心公益、紀律進步、為班爭光、衛生整潔、榜樣力量等維度來量化學生行為。「獎勵卡」則是通過換同桌、半天班委體驗、零食文具等青春期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學生潛力。「青春期是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除了嚴格規範,更需要遵循成長規律,做好引導,讓好習慣,帶動學生成績提升,更為成長打下基石。」張燕說。

張燕所帶班級被評為武漢市洪山區優秀班集體,學生曹李恆被評為「武漢市優秀學生」,他說:對張老師的欽佩和感恩溢於言表,「張老師為我們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從穿著舉止到課桌整理,從學業狀況到心理狀況,她都默默關注。我們如同雛鳥,在她的關愛中羽翼漸豐。她授課方式豐富多彩,寓教於樂。還帶領我們組建小組,每天堅持運動強身健體。張老師傾聽我們的內心,如春風化雨,溫暖我們的心田。」

打破課堂邊界,讓學生關注身邊樹立家國情懷

在班級管理上嚴慈相濟,到了課堂上,張燕強調英語學習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尤其重視英語與中華傳統的融合,引導學生表達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與愛護。「張老師的課堂有很多生活經驗的延伸,學生學習知識時也能感悟生活之美!」武漢市學科帶頭人朱桂琴老師這樣評價張燕。

講到茶文化時,她從中國傳統茶酒文化談到與茶有關的詩歌,再到對待生活的態度;聊到社會熱點事件時,她引導學生打開思維,辯證思考、勇敢表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向內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課堂之外,她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英語標識,主動思考,大膽「找茬」,把英語學習靈活運用社會場景中,養成思考的習慣……「英語作為語言,只是一種工具,除了分數之外,我更希望學生藉助英語這個媒介,去接觸和了解更寬廣的世界。」張燕說。

張燕帶的2018屆畢業生中,有12人高考考上985高校,29人達到211高校分數線。其中劉博非從武漢英格中學升入洪山高中後,被清華大學錄取。劉博非回憶:「八年級時我來到張燕老師班上,當時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我,不太適應張老師嚴謹的教學風格和緊湊的課堂節奏。儘管適應過程艱難,但我們的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張燕與學生們在一起

彼時,劉博非在張燕老師嚴格的要求下,認真落實每一次背誦、默寫,面批面改每一次作文,打牢基礎,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考上洪山高中,最終在洪高老師的培養下實現逆風翻盤。後來,劉博非在給學校的感謝信中寫道:「永遠感謝張老師,課堂上潤物無聲的教誨,課下親切幽默地談心,在我的青春時光,她對我產生了深刻的積極影響。」

教書不忘育人,張燕堅持有教無類,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關愛,在她的關懷下,幾十名同學重拾自信,找到學習目標。

2016年暑假,學生小康(化名)離家出走一天一夜未歸,家長四處尋找無果。張老師得知情況後,從外地趕回武漢,通過校園網,班級QQ群發布尋人消息,仍沒有線索。第二天張老師冒著39℃高溫,徒步走遍南湖片區的網吧,從清早七點到夜幕降臨,她逐個網吧查看,並留下照片和聯繫方式。直到晚上九點才找到孩子,家長感激不已,教師節特意送來感謝信。

張燕教過的08屆學生蔡玉娟,追隨其腳步,如今也成為了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回憶起張老師內心滿是感激,我距離成為像張老師一樣的優秀教師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她就是我職業生涯的燈塔和引路人!」蔡玉娟說。

回顧多年教學生涯,張老師說「教育的功德,在於教化。今後,她會繼續修煉自己靜候花開的耐心和定力,潛移默化去感染和引領學生。」

(來源:極目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c4dda976c8631744a7af2e2ebcf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