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黃剛鄭江暉 視頻剪輯 楊滋通訊員 袁敏 常德報道
「高科技和設備到達不了的地方,就用團結和信仰去踏平!」
2022年8月,重慶北碚山火,一隊「摩托騎士」無畏無懼、向火逆行,背著背簍不分晝夜救援,他們的「騎士精神」感動了無數網友。
2024年6月24日,暴雨圍困下的常德市桃源縣鄭家驛鎮,也有這樣一支「摩托輕騎兵」,他們迎風斗雨,挺進「孤島」,馱著物資逆行在大山救援。
一火一雨中,隔空交織的是同樣的凡人大義。
13名黨員、村民志願者組成「摩托小分隊」。
時間撥回2024年6月22日凌晨,一場暴雨突襲鄭家驛鎮,多地山洪暴發。處於暴雨帶中心的游鹿溪村5個村組,通訊、交通、水電全部中斷,形同「孤島」。
「山洪沖毀公路13公里,沖毀橋樑3座,50多戶村民房屋受損。」游鹿溪村黨支部書記向輝看著災情數據,心急如焚。
挖開!搶通!挖機、鏟車齊齊出動,在搶通一條可供摩托車通行的便道後,鎮里發出戰鬥號召,組建一支「摩托輕騎兵」率先進村。
「我來!」「我報名!」……大家一呼百應,一支由13名黨員、村民志願者組成的「小分隊」火速集結完畢。
冒著大雨裝運物資。
12輛摩托車和1輛三輪車一字排開,搖身一變成為物資運輸車。米、油、肉、面、飲用水,食物裝車完畢!蠟燭、打火機、消毒用品,物資捆綁紮緊!
「大家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開慢點。」出發前,鄭家驛鎮黨委書記胡強千叮萬囑。
「轟隆隆……」13輛車載著滿滿當當的120份物資向「孤島」挺進。
艱難在山間行進。
洪水沖泡過的大山,泥濘不堪,13名隊員冒著大雨依次行進,捏緊了車把手,一刻不敢放鬆。
「太容易打滑了,低洼地方還要蹚水,有些垮塌路段剛用挖機開出一條毛路。」隊員徐長清告訴記者,即使他已經小心謹慎,還是免不了在路上摔了一跤。
原本20分鐘路程,隊員們艱難行進了近一個小時才抵達。村民們在村口翹首以盼,身後不遠是洪水肆虐過後的「傷疤」:房屋被浸泡,竹子被折斷,道路被沖毀,山坡裸露的泥土分外醒目……
洪水沖毀了道路。
大家顧不上疲憊,趕忙將物資一一分發下去,歷經洪災的村民圍著隊員熱淚盈眶,「真是及時雨!」 朱家佬組組長李雪芬接過物資,連連道謝,「現在雖然困難多、困難大,但大家都在全力幫助我們,相信只要齊心協力,我們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看著這群「天降騎兵」,大家戰勝災情的信心一點點在恢復。
分發物資。
其他救援工作也在同步推進。
與此同時,供電、供水、消殺等救援工作也在不斷推進。為了儘快恢復與外界的聯繫,電力搶修人員翻山越嶺,肩挑手扛了兩台發電機進村,「路修進一米,電力搶修就跟進一米。」常德市供電公司黨建部負責人周軍說道。
截至目前,失聯的5個村組已恢復通訊,所有村民均已安置妥當,生產生活逐步恢復中,「孤島」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