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在的父母們最關心的除了孩子的樣貌與學習問題之外就是身高問題了。有不少的父母從孩子尚處於嬰兒的階段就開始踏上致力於補鈣的道路了,除了喂母乳或奶粉外,還會買鈣粉、液體鈣等喂給寶寶。
但事實是6個月內的寶寶對鈣的吸收量是很小的,每天200mg就行。而母乳中蘊含的鈣量就高達300mg/L了,所以父母們就不用再另喂補鈣的營養品給寶寶。
小姐倆一個每天吃「鈣片」,一個每天「喝牛奶」,幾年後出現差異。等孩子漸漸長大了,各類的補鈣營養品也總出現在孩子的飯桌上。但有些孩子就是不願意吃沒味的補鈣營養品,這就讓不少的媽媽把目光轉移到同樣含有高鈣的牛奶上。但是牛奶的作用真的能與鈣片相提並論嗎?孩子長期喝牛奶身體真的健康嗎?小林的孩子們告訴你答案。
小林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雖說是雙胞胎,但姐妹倆的性格與飲食有很大的差別。大女兒愛吃鈣片卻特別討厭乳腥味,所以大女兒從記事起就不喝牛奶,但小女兒恰恰相反愛喝牛奶卻不怎麼愛吃鈣片。
姐妹倆按照這樣的模式持續了7年。漸漸地,小林發現了怪異之處,大女兒越長越高,比班上絕大多數的男同學還要高,但是小女兒卻生長得很慢,幾乎是班裡最矮的。這差距可就太大了,而且很不正常。
所以小林就帶倆孩子去兒童醫院去就診,看一下小女兒是不是生病了。醫生檢查後說小女兒鈣營養過剩,所以骨骼超齡化,所以就逐漸停止長高了,這與孩子長期喝牛奶的習慣有關。醫生還告訴小林:牛奶在這兩個年齡段喝對孩子的身體才最健康。
首先,是在孩子八九歲時。這時的孩子可以適當喝點牛奶,但不宜頻繁。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們都比較淘氣,愛活蹦亂跳,這個時期的孩子體能每天的消耗都是很大的。因此,多吸收鈣質來補充體內的營養消耗是很必須的。但是此時孩子年齡尚小,要是補鈣過多了就容易變成小林小女兒的現象。
其次,是在孩子十三歲之後。初中生不管是體力還是腦力運動都比小學的多量。所以這時孩子的身體就需要大量的牛奶,也是孩子身體的補鈣黃金期。牛奶不僅幫助孩子補鈣,還能幫助孩子提高睡眠質量,從而讓大腦得以充分地休息。而牛奶一定要選擇鮮牛奶或純牛奶,其他的乳飲料是有害無益的。
補鈣不一定非得喝牛奶?1、曬太陽補鈣
想必大家都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了,其實人類也是可以「光合作用」的。曬太陽的確是能補鈣,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在太陽底下,人體的D3膽鈣化醇和D2麥角鈣化醇會增多,旋即就形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
前兩者能補充體內所需的鈣,而後者能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預防多種疾病,一舉幾得。可以說曬太陽補鈣這是最天然、最無害的補鈣方式。不過要注意的是,最好是曬早上的太陽,此時的太陽是溫和有益的,不過還是要做好防曬,避免曬傷皮膚。
2、分次少量吃鈣片
鈣片能讓孩子增高,也能幫助老人預防骨質疏鬆,這就導致了許多人認為鈣片是個好東西,要多吃。事實是,鈣片一吃一大堆這方法反而會產生副作用。科學的吃鈣片應一天吃兩次,每次吃一片即可。不過因為不同品牌鈣片的含鈣量不一樣,所以最好按照說明書吃。
總結:
補鈣也是一門學問,只有科學的補鈣才能讓鈣片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並且讓孩子的身體更健康。所以補鈣一定要適量。對於仍吃母乳的6個月內的寶寶無須另外喂液體鈣,6月之後可以偶爾補充鈣質。等孩子逐漸長大了,就可以慢慢增加補鈣量與吃鈣片。
而對於牛奶也不應該「神化」,不能讓孩子喝牛奶過多。牛奶是含鈣確實是很豐富,但是也要考慮到孩子身體是否能吸收。而無法吸收的鈣質停留在體內只會給身體造成「負擔」,形成鈣營養過剩,導致孩子的齲齒提前閉合,停止生長發育了。這就非常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