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千元 來歷不明

2024-10-16     山西經濟日報

新華社記者 馬莎 李梓瀟

不到百元拿貨,上千元賣給下家,到消費者手裡要數千元,來源不明、存安全風險的肉毒素銷往全國各地……前不久,甘肅省蘭州市破獲省內首例妨害藥品管理案,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揭開行業背後的非法利益鏈條。

出租屋裡堆滿了肉毒素

蘭州市一處出租屋內,5層貨架上擺滿了肉毒素,上面沒有中文標識,按照瓶身顏色不同被叫作「粉肉」「玉肉」「白肉」等。犯罪嫌疑人龔某交代,屋內這樣的肉毒素有2000多瓶。

肉毒素又被稱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根據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衛生部2008年發布的相關規定,A型肉毒毒素及其製劑被列入毒性藥品管理,未經指定的藥品經營企業不得購銷A型肉毒毒素製劑。

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食藥偵大隊副大隊長王宏斌說,在國內售賣的肉毒素需取得國家批文,經營者需取得醫療器械和藥物經營許可,而龔某「什麼都沒有」。

「在當地藥監部門備過案嗎?」「藥品的實際用途你了解嗎?」「批准上市的醫美藥品里有它嗎?」面對民警的訊問,龔某「一問三不知」。

龔某的出租屋內只有一台冰箱,大量來源不明的肉毒素隨意堆放在貨架上,沒有冷藏儲存。「我們來之前,冰箱一直未通電使用。」王宏斌說。

甘肅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註冊與監督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姚暉告訴記者,肉毒素屬於蛋白質生物製品,過熱或過冷都會影響蛋白質穩定性,儲存、運輸都有嚴格要求。

調查發現,龔某通過快遞將大量肉毒素銷往全國各地,全程無冷鏈措施,有的快遞盒中會放置冰袋,有的直接常溫運輸。

「正規醫院可以做到專人專櫃保管,日常在零下5攝氏度以下冷藏,配製後在2至8攝氏度保存,並且24小時之內使用完畢。」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美容科主任王永翔說。

境外藥品層層加價流向「黑醫美」

如此大量的肉毒素究竟從何而來?流向何處?

經查,龔某長期通過通信軟體勾連境外貨源,低價購買大量肉毒素後加價銷往全國各地,月均寄售快遞超過1000單,月均銷售額超過30萬元。

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食藥偵大隊大隊長謝鵬東說,龔某非法銷售的肉毒素主要由背包客「人肉」夾帶,或者通過虛報、瞞報品名等寄遞入境。

龔某交代,自己長期用「飛機」「蝙蝠」等境外社交軟體與韓國貨源聯繫,拿到貨後換部手機在國內社交平台用「行話」打廣告。「粉肉兩支,需要滴滴」「有貨了」……龔某說,類似的話在社交群里一發,就有下家找他買,貨品常常供不應求。

警方表示,龔某在自家住所約兩公里之外的居民小區租用了一個專門囤積藥物的庫房,郵寄貨物時,從不使用真實姓名及手機號,每次都是自己裝箱打包,然後跟快遞員聯繫,在指定位置將貨品交遞。

通過追查付款記錄和快遞信息,警方確認龔某的藥品流向基本為個人,他們中有的自己開店直接用來給顧客注射,有的再轉賣給下家賺取差價。

「這些藥品沒有國內的批文,進不了正規醫院和機構。」蘭州市市場監管局政策法規科科長趙炳強說,按照規定,肉毒素購售應全流程可追溯,非法渠道獲得的藥品最終流向了「黑醫美」。

蘭州一家美甲美睫店店主趙某某是龔某的客戶之一,她沒有執業醫師資格,但從兩年前開始給他人注射肉毒素。「國內正規的肉毒素幾千元才能買一支,我從群里拿貨很便宜。」趙某某坦言,只知道暴利能賺錢,對產品沒什麼了解,「反正量不能打太多」。

據了解,龔某從韓國的拿貨價在80元左右,根據行情最高時上浮到120元。他賣給趙某某的價格為1300元,趙某某給顧客注射時收費2600元。

「有的『代理』會把下家訂單發給龔某,由龔某直接寄出,自己中間不接觸貨物。」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食藥偵大隊民警王源說。

肉毒素中毒可能危及生命

多位醫美行業專家表示,肉毒素作為藥品,不僅在儲存、運輸上有嚴格要求,對注射量、注射機構和注射醫師也有明確規定。任何一個環節存在不規範情況,都可能導致肉毒素中毒。

王永翔說,肉毒素中毒主要表現為頭暈眼花、乏力、視物模糊等,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吞咽困難、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來,肉毒素中毒事件不時發生。記者了解到,中毒原因包括藥品不合規、注射劑量過大、操作不專業等。

浙江一家醫院僅今年6月以來就接診6例肉毒素中毒患者,都是在非正規醫療場所注射了來源不明的肉毒素導致。其中一位患者注射不長時間便出現吞咽困難等症狀,後因呼吸衰竭被送入ICU搶救。

醫美行業人士透露,市場上相當一部分肉毒素是來源不合規的「水貨」。由於「水貨」價格低,肉毒素有一定的需求量,暴利驅使下違法違規亂象頻出。

甘肅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流通監管處副處長沙衛濤表示,需要持續加強肉毒素購銷監管力度,進一步提升藥監、衛健、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優化跨地區聯動執法機制,對違法犯罪行為「露頭就打」。

受訪人士建議,探索建立醫美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加大醫美科學常識和相關法規的宣傳普及,拓寬投訴舉報渠道,進一步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提高購買、使用走私藥品的違法成本,讓醫美「黑藥品」無處可藏。

「進行醫美消費時,一定要理性,不能盲目跟風,務必選擇正規機構、執業醫生和合規產品。」王永翔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adfb5aae55bf44e0894e3c4a2bdd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