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線進社區丨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治理效能!西固區山丹街社區「百姓檔案」架起黨群溝通連心橋

2023-11-07     蘭州日報

原標題:黨報熱線進社區丨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治理效能!西固區山丹街社區「百姓檔案」架起黨群溝通連心橋

「大爺,您家裡暖氣熱不熱呀?」「您有啥問題及時給我們打電話」。冬季供暖開始後,西固區福利路街道山丹街社區的幹部比平時更忙了,在各自的網格內集中開展專項行動,為居民及時排查解決供暖難題,並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記錄在「百姓檔案」里。

「我們通過分包到片、入戶走訪排查、問題梳理、實地查看等方式,對家中暖氣不熱、物業管理、矛盾糾紛等問題,詳細登記並集中上報。」社區幹部石麗萍說。

社區是現代社會的神經末梢和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亦是強化基層治理的「破題之鑰」。山丹街社區黨委根據前期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形成的經驗做法,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把「百姓檔案」+微服務貫穿工作始終,切實把服務觸角延伸到每個樓院、每戶居民,使「星火」之光在基層治理中點點閃耀。

收集民情民意

架起黨群溝通橋樑

「原來這個地方路面下沉,一下雨就形成積水,而且小商小販經常在此亂擺攤,環境髒亂差,給周邊群眾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如今改造成了『口袋公園』,晚飯後可以帶著老人和孩子來這裡休閒聊天,別有一番愜意。」山丹街社區居民張先生笑著說。

老舊樓院基礎設施陳舊,矛盾糾紛較多。為了讓老舊小區改造發揮出最大效能,山丹街社區黨委堅持「改什麼」「怎麼改」都遵循居民的意願,充分發揮社區幹部對居民信息「門兒清」的優勢,建立「百姓檔案」,以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物業公司+黨員中心戶(居民代表)為構架,組建了「黨群連心·紅色家訪」小組,針對老舊小區改造問題深入調研,廣泛收集影響老舊小區居住安全、居住功能等群眾反映迫切的問題,使「百姓檔案」架起了黨群溝通的橋樑。社區重點從安裝單元門、通信線纜整治、外牆保溫、樓棟內外粉刷、花園提升、路面硬化、安防設施等方面著手,從源頭上解決老舊小區居民生活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切實保障居民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如今,三個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進一步提升了居民居住環境,讓居民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調解矛盾糾紛

傾力為民排憂解難

近日,社區工作人員接到轄區十五中小區居民反映,樓上住戶家中漏水,造成自家廚房被泡,他們多次聯繫樓上住戶無果,無奈之下只能向社區尋求幫助,希望能予以協調解決。接到居民反映的情況後,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入戶了解情況,發現屋頂牆面滲透水漬,碗櫃有被泡的痕跡。隨即聯繫樓院長和寶石花物業管家到居民家中實地走訪,查找到了漏水原因。經過大家共同調解協商後,樓上住戶答應進行下水管維修的工作,物業聯繫了維修工人上門維修,鄰里之間的矛盾得到了及時化解,兩家對社區的調解結果很滿意。

山丹街社區積極探索「百姓檔案+民主協商議事」模式,根據社區實際情況,廣泛連接轄區共駐共建單位資源,打造了共治共建共享的民意協商交流平台——「百姓紅色議事廳」,做到服務群眾「無縫隙」,群眾訴求「全響應」,社區服務「零距離」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家住十五街小區的居民因遛狗未拴繩而引發了一系列矛盾糾紛,雙方就賠償問題未達成一致,遂找到了社區要求協調解決,社區得知此事後協調街道司法所、駐社區律師召開「百姓民主議事協商會」,將糾紛化解在了一線。

全流程閉環機制

主動為群眾辦實事

「其實社區沒有太大的事,主要是一些微服務,我們由社區黨委牽頭,與相關責任單位進行溝通協調交辦,建立健全『主動排查發現問題-百姓檔案跟蹤記錄-及時反饋辦理情況』的全流程閉環化工作機制,主動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山丹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魏志強說道。

走進山丹街社區辦事大廳,一面書寫著「懷愛民之心 辦利民之事」的錦旗格外醒目,送錦旗的是新嘉園小區居民雷麗霞。

在化解新嘉園房產證辦理過程中,遺留問題多、時間跨度大是最大的難題,小孩上學難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居民的生活,部分住戶們為此「頭疼不已」。山丹街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得知雷麗霞的孩子今年上學急需房產證後,立即聯繫小區物業,共同商討解決辦法,經過各方的不懈努力,雷麗霞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房產證。「感謝社區多方奔走和協調,讓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了。」雷麗霞感動地說。

前陣子,山丹街北街自來水管破裂導致區委小區居民家中停水,社區得知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自來水公司、區房管局和物業前往現場勘查情況,同時,利用社區建立的「幸福鄰里」微信群向小區居民說明情況、安撫居民情緒。經社區上下協調,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搶修,恢復了用水,也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地陷危險,成功化解了此次自來水管破裂外溢事件。

據了解,自2019年建立「百姓檔案」以來,該社區已辦理老舊花壇升級、居民小區驅蟲滅蟻等各類居民關心的實事千餘件,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網格、解難題不出社區」,讓「百姓檔案」裝滿了民情民意。

記者手記

小事不能小覷

群眾工作無小事,對群眾牽腸掛肚的「關鍵小事」也要當天大的事來辦,這一為民之情在山丹街社區的「百姓檔案」中得到了生動實踐。

山丹街社區扭轉「訪」的方向,變「上訪」為「下訪」,變「接訪」為「走訪」,變「信訪」為「心訪」,推動鄰里矛盾糾紛、基層現實難題就地化解,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小事不能小覷。只有心到、身至,用真招實策解難題,用情用力為民辦實事,再棘手的難題也會找到「破題」口,老百姓的「心頭事」便會迎刃而解。

一樁樁事關群眾幸福感的「心頭事」,一件件關係基層治理的「瑣碎事」,一一得到有效化解,這得益於社區把隱患化解在「萌芽」,把問題解決在「前端」,一件件暖心、貼心、精心之舉,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文/圖

編輯丨孫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92d10ebd6b10cfcad0547d28f431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