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現在開滿了花(不算好事

2024-07-25     果殼網

大家好,這裡是環境小喇叭欄目的第14期。這一期,我們為大家搜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環境研究和新聞:

1)海洋變暖酸化,鯊魚孵化面臨威脅

2)鋰電池中也有PFAS,污染情況不容樂觀

3)谷歌碳排放量飆升,幕後黑手竟是AI ?

4)一種能長到6米高的仙人掌,卻因海平面上升局部滅絕

5)二氧化碳變黃油,牛鬆了口氣

6)氣候異常,冬天的沙漠出現一片花海

海洋變暖酸化,鯊魚孵化面臨威脅

鯊魚的繁殖方式分胎生和卵生。對卵生鯊魚來說,環境條件十分重要,季節、水溫、海水酸度等都有可能會影響鯊魚卵的孵化。最近,發表在《海洋環境研究》的一篇文章發現,海水變暖酸化會阻礙鯊魚胚胎成功孵化,影響鯊魚發育

全球變暖恐給卵生鯊魚繁殖帶來危險|Wikimedia Commons

研究人員以小斑貓鯊為研究對象,通過模擬不同的氣候場景,來探究環境條件對鯊魚胚胎的影響。實驗共模擬了3種氣候場景:第一種場景下,海水的溫度較工業化前升高了2.7℃,pH值降低了0.2;第二種場景下海水的溫度則升高了4.4℃,pH值降低了0.4;第三種場景的海水則還原了1995年至2014年鯊魚棲息地的水溫和pH值。經過4個月的胚胎孵化,研究發現在第一種與第三種氣候情景下,鯊魚胚胎的孵化並未受到明顯影響,但第二種氣候情景下,鯊魚胚胎的死亡率竟接近90%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匯之一,海洋吸收了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海洋固碳的同時,也導致海水變暖酸化。隨著近年來海洋連續打破「最熱」記錄,卵生鯊魚面臨的生存壓力也日益增大。

鋰電池,在「永恆」污染物陰影下

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中,鋰電池快速擴張,應用於風力、太陽能等儲能電源系統,還有電動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但伴隨綠色能源而來的,還有環境問題。鋰電池中存在一種有毒的永久性化學物質,而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研究首次對該污染物現狀進行了評估,發現它造成的污染情況已經不容樂觀

鋰電池應用於風力、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等儲能電源系統中|圖蟲創意

這種有毒的化學物質是全氟和多氟烷基污染物(PFAS)類別中的一種。PFAS是一類帶有元素氟(F)的化學物質,化學性質穩定、難以分解,會長期積累在環境里,還對人體有毒。多年來,PFAS用於各種生活用品中,來提高產品的防水性、耐熱性以及耐污性等。像不粘鍋的塗層,戶外防水外套(比如Gore-Tex這種材料),還有一些食品包裝材料,都會用到PFAS。

鋰電池中用到的PFAS雙全氟烷基磺醯亞胺 (bis-FASI),主要被用在了粘合劑與電解質的生產上。

研究人員對世界多地的空氣、水、雪、土壤等樣品進行了檢測,發現bis-FASI已經表現出污染環境的苗頭。在生產PFAS的工業區周圍——例如3M、阿科瑪(Arkema)等工廠附近,bis-FASI的濃度極高,在空氣的助力下,污染物可能被傳輸到更遠距離造成污染。進一步實驗發現,bis-FASI和許多PFAS污染物一樣,能夠在環境中長時間穩定存在,並且容易危害生物的代謝活動,增加人體罹患癌症、不孕症等風險。

谷歌碳排放量飆升,幕後黑手竟是AI ?

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科技巨頭們紛紛開始尋求出路。作為商業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領頭羊之一,谷歌曾表示將在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不再向大氣中排放額外的溫室氣體。然而,根據谷歌最新發布的年度環境報告,2023年,該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較於2022年上升了13%,比2019年更是高出了48%。

AI能有什麼壞心思呢?只是想多用點能源罷了|By The Pancake of Heaven! - Own work, CC BY-SA 4.0

造成排放量大大上升的」幕後黑手」是人工智慧(AI)。AI的發展導致數據中心快速擴張,增加了數據中心的能耗需求。目前,這些數據中心往往建在煤炭發電廠一帶,以價格更為低廉的化石燃料作為能源,並消耗大量水資源用於冷卻循環。

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計劃也受到了AI的影響。微軟在今年5月份的一份環境可持續報告中表示,微軟的碳排放量比2020年增長了29%。

能長到6米高的仙人掌,

卻因海平面上升局部滅絕

在美國佛羅里達群島,有一種植物可以長到足足20英尺(約6.1米)高,這便是基拉戈樹仙人掌(Pilosocereus millspaughii)。然而,這類高大的仙人掌卻成為了美國首例因海平面上升而局部滅絕的植物物種

基拉戈樹仙人掌在1992年便在美國被發現,但時常會與其它仙人掌混淆|Susan Kolterman

與其說仙人掌是被「淹死」的,不如說它們是被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一連串生態問題扼殺的。由於海平面上升,海水不斷入侵群島,導致海島土壤鹽鹼化加劇,基拉戈樹仙人掌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同時,海水泛濫讓島上淡水資源出現匱乏,許多食草動物開始啃食仙人掌,尋求生存所需的淡水。隨著颶風的出現,這些問題進一步惡化,最終讓基拉戈樹仙人掌不堪重負,在佛羅里達群島銷聲匿跡。

人們也曾嘗試拯救瀕危的仙人掌,但由於研究人員們一開始誤識了這種植物,保護工作並未及時開展。到了2021年,原本僅剩150株的基拉戈樹仙人掌便驟減到了6株,隨著6株殘存的仙人掌被人們帶回研究基地搶救,這一植物在美國野外也正式宣告滅絕。

二氧化碳變黃油

試想一下,你餐桌上的黃油不是來自奶牛,也不是來自大豆或棕櫚油,而是從二氧化碳轉換過來的!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橋段,美國公司Savor真的研發出了這樣的產品,據說口味還和普通黃油差不多

普通黃油的製作往往以牛乳為原料,而傳統畜牧業正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主要來源。此外,黃油的製作還涉及了發酵、殺菌等一系列步驟,這些環節也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Savor利用二氧化碳來製作黃油,一種純素脂肪|Ailin Zhang

與傳統食物生產過程相比,這款黃油的製作過程完全不涉及生物反應,而是利用了熱化學過程:從空氣和水中分別提取二氧化碳和氫氣,經過加熱氧化,形成脂肪,並最終製成黃油。與普通黃油相比,新型黃油的碳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沙漠+雨水+冬季=花海?

阿塔卡馬沙漠或許會告訴你,沙漠也有自己的「阿勒泰」。不過,走進這片「阿勒泰」,需要一點時間甦醒,外加一些雨水滋潤。

這片位於智利的沙漠被稱為地球的「干極」,因為它是地球上最乾燥的非極地沙漠。不過,它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原因——它也是春天會開滿鮮花的沙漠。這種現象被研究人員稱作「沙漠花海(desierto florido)」。

每隔幾年,這片沙漠便鋪滿六出花、珊瑚花、輝熠花等鮮花,花海面積達15000 平方公里。據統計,阿塔卡馬沙漠生活著1900多種植物和動物,其中1/3屬於阿塔卡瑪沙漠的特有植物和動物。

春天的阿塔卡馬沙漠也能織出一片花海|MARIO RUIZ, EPA

不過今年,這片沙漠又帶給世界一份驚喜。7月,正值智利的冬季,阿塔卡馬沙漠久違地在冬天也迎來了花海。這片花海的出現與厄爾尼諾有一定聯繫。受厄爾尼諾的影響,當地連續多日出現異常降雨。在雨水的滋潤下,石薇花——當地人稱為「Pata de Guanaco」的紫色小花,得以被喚醒並提前開花。這也是自2015年以來,阿塔卡馬沙漠又一次在冬季提前出現花海。

參考文獻

[1]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7/526001.shtm

[2]https://iap.cas.cn/gb/xwdt/kyjz/202401/t20240111_6953597.html

[3]https://www.sciencetimes.com/articles/51198/20240710/rechargeable-lithium-ion-batteries-gadgets-electric-vehicles-growing-source-forever.htm

[4]https://www.euronews.com/green/2024/07/03/climate-scientists-urge-responsible-use-of-ai-as-googles-emissions-soar-by-48-since-2019

[5]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science/rising-seas-cause-1st-us-plant-extinction

[6]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438345-butter-made-from-co2-could-pave-the-way-for-food-without-farming/

[7]https://phys.org/news/2024-07-unusual-rainfall-winter-chile-atacama.html

作者:小小澤

編輯:黃線狹鱈

題圖來源:MARIO RUIZ, EPA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60c22803473481246782f6e8ee9d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