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吾幼 | 寶寶添加輔食後便秘,先給胃腸「減負」

2023-08-29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佑吾幼 | 寶寶添加輔食後便秘,先給胃腸「減負」

開欄語

《孟子》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兒童健康心繫千萬家庭。廣東省中醫院兒科許尤佳、楊京華教授帶領團隊開設【佑吾幼】科普專欄,定期推送育兒保健、疾病防治等知識,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不少寶寶在添加輔食後,大便性狀發生改變,由稀變稠,由糊狀變為條狀,甚至變得干硬,大便次數也比單純吃母乳或配方奶粉的時候減少,甚至可能出現2-3天才有一次大便。家長就開始焦慮,寶寶是不是便秘了。

明代醫家萬全提出了小兒「脾常不足」的觀點,認為小兒雖然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對水谷精微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脾胃功能尚未成熟,運化水谷精微的能力相對不足,「脾常不足」就是這一生理特點的高度概括。

對於剛添加輔食的寶寶來說,這一生理特點尤為突出。尤其是食物種類由液態奶,過渡到糊狀食物,食物含水量的減少,使得大便性狀出現改變,再加上運化能力的相對不足,就可能會出現大便次數減少、甚至2-3天解1次大便的情況。

對大多數寶寶來說,添加輔食後大便性狀改變、排便次數減少都是正常的,甚至可以在大便中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只要寶寶胃口如常,沒有腹脹等異常表現,大便時不費力,體重穩步增加,我們一般無需過度干預。

對於剛添加輔食不久的寶寶,如果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次數減少,只要寶寶胃口如常,沒有腹脹等異常表現,大便時不費力,體重穩步增加,都是正常表現,家長應該以觀察為主,不要著急使用藥物,特別是一些含有清熱瀉下功效的中藥、中成藥,用藥不當反而使本就「虛弱」的脾胃「雪上加霜」。

但有些寶寶會有不止一次的出現大便費力、用力努掙,甚至在大便時哭鬧等表現,那麼我們就需要進行干預了。

適當降低「營養密度」

當寶寶出現便秘症狀時,可以先在輔食上做做「手腳」,減少輔食的營養密度。

例如,寶寶原本食用鐵加強米糊,出現便秘症狀後,我們可以先用米湯全部或部分代替,待大便改善後,再逐漸添加回沖調米糊。

再舉個例子,例如寶寶已經添加了豬肉、牛肉等,那麼我們就可以減少鐵加強米糊的量,用米湯稀粥部分或全部替代米糊。

控制食用量

進食量過大,超過寶寶的消化能力,也同樣會加重寶寶便秘的症狀。例如八九個月大寶寶,日常推薦每天進食的肉類大概在25-50克,也就是每餐進食的肉類量不超過成人一個大拇指的大小(約10-15克)。

【實用科普】輔食添加的原則

【實用科普】收下這份輔食添加時間表

當寶寶出現便秘症狀時,可以適當減少進食量,特別是肉類。

如果孩子在添加輔食後出現頑固便秘,伴隨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需要就醫評估。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兒科 倪曉良

執行編輯:倪曉良

審核校對:莊映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5816f1e02fc03e882f5e75dceefe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