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地理課本中「熟悉又陌生」的景觀
還記得課本上這些耳熟能詳的地理景觀名詞嗎?
曾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你還記得幾個?
這些景觀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說每個人聽過或者學習過
陌生是說大部分的景觀或許
很有人實際親眼領略過
那麼伴隨著這首寓意著探索新世界的歌曲
跟著地理君的腳步一起重回當年吧
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馬來西亞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視頻自博主@pueight
這裡究竟有多繁忙,這裡的貿易量可以占到全球海上貿易的1/4。它不僅是石油運輸的咽喉,東亞諸國還都必須穿過馬六甲海峽,才能完成與非洲、歐洲、大西洋的貿易。
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是當之無愧的海上生命線。這裡承載了全球約25%的海上貿易運輸,年通過船舶超過10萬艘。
赤道上將消失的雪山——吉力馬札羅山
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赤道穿過其中部。就是這樣一個熱帶大陸,曾經擁有一座冰川廣布的山峰,它就是吉力馬札羅山。
但如今的吉力馬札羅早已不是終年白雪皚皚的景象,以前由於它的海拔足夠高所以山頂常年積雪。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去看峰頂上壯麗的冰川。
視頻自博主@Feisphoto
由於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吉力馬札羅的積雪融化、冰川消失的現象愈發嚴重,在過去的80年內冰川已經萎縮了80%以上,目前只剩756平方千米冰川面積,並且厚度也在變薄。科學家預測僅僅數十年後這裡僅剩的冰川也將消失殆盡。
地球的「傷疤」——東非大裂谷
板塊與板塊之間地殼運動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但在板塊內部,地殼運動其實也不安穩,例如非洲板塊。它的內部不斷張裂,小型板塊之間相互分離,導致岩層斷裂下陷,形成如此大的裂谷。
視頻自博主@TripBook
看起來深壑萬丈的大峽谷,其實並非生命禁區,這裡隱藏著許多水光粼粼的大小湖泊。其中,納庫魯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處火烈鳥棲居地,因而被譽為「火烈鳥天堂」。
湖水之上常常浮動著一條條紅色的彩練,粉色的鳥群和翠綠的湖面織成了錦緞般的畫面,給雄險的大裂谷平添了幾分柔美。
東非大裂谷的納特龍湖與火烈鳥
世界「油閥」——荷姆茲海峽
荷姆茲海峽是波斯灣到印度洋的出海口最最窄處,位於阿曼和伊朗之間,之所以說一個海灣出口戰略位置重要,完全是這個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石油的原因。
波斯灣就是世界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方,波斯灣周邊國家大多數都是清一色的「土豪國家」,在海灣及其周圍100千米左右的範圍內,是一條巨大的石油帶,這裡蘊藏著占世界石油總儲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僅沙特一國的石油儲量就占世界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
荷姆茲海峽附近的油氣資源
與世界上其他海上石油運輸海峽相比,荷姆茲海峽也是最為繁忙海上航道之一。它每天的石油輸送量超過了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國家海峽——馬六甲海峽,後者每日輸送量為1600萬桶。按照平均的油價粗略計算,其每天輸送的石油價值金額達到十幾億美元。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
這裡年平均降水量輕鬆超過10000mm,
10000mm是什麼概念?
北京近幾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70mm左右,需要17年;
上海近幾年年平均降水量1260mm左右,需要近8年;
廣州近幾年年平均降水量1800mm左右,也需要近5年半才能達到10000mm。
據統計,在1960年8月~1961年7月短短一年時間裡,該地區的降雨總量就達到了驚人的26000多毫米,一舉奪得「世界雨極」的稱號。
視頻自博主@一零
簡單來說:非常強的印度洋季風水汽+迎風坡地形是造成該地降水極為充沛的原因。
每年6~10月,在西南季風的吹拂下,數不盡的潮濕空氣搭著順風車向南亞次大陸奔來。濕空氣無力逾越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只能在南麓凝結成雨降落,形成了浩浩蕩蕩的地形雨。
從淅淅瀝瀝到嘩啦巨響,往往只在短短數天內。雨季時候乞拉朋齊難以見到晴天,大雨一下可以連綿數月,直到季風消散,雨水才會停歇。
世界旱極——阿塔卡馬沙漠
與乞拉朋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阿塔卡馬沙漠,這裡的平均降雨量不到1毫米,其乾旱程度是撒哈拉沙漠的數百倍。曾經在1845到1936年的91年間滴雨未下。
歡迎來到「火星表面」阿塔卡馬沙漠
然而有趣的是,這樣乾旱的環境之下,偶爾也能見到鮮花爛漫之時。
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在一系列海水、洋流、風帶的作用下,於太平洋東部的阿塔卡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氣流,降水量增加,雨水下滲和當地的高溫促使沙漠中埋藏的種子迅速發芽、生長、開花。
2017年8月26日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花開遍地
世界橋樑——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世界著名小國。這個國家名字你或許沒聽過,但你一定知道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的開通,拉近了歐洲與亞洲,歐洲與美洲、大洋洲的地理距離,意義非常重大,因此巴拿馬運河被稱為「世界的橋樑」。正是因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條運河曾是全世界收取過路費最高的地方,一艘船過路費高達近500萬人民幣。
巴拿馬運河鳥瞰圖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這裡是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長江、黃河、湄公河、恆河等等多條亞洲大河發源於此,被譽為「亞洲水塔」,——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隆起大約開始於8000萬年之前,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還在繼續擠壓,所以,青藏高原包括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還在繼續增加。
海拔足夠高,冰川足夠多,冰川和高山融水不斷匯聚到低洼處,便形成了數以萬計的高原湖泊。像是西藏東部最大的湖泊然烏湖,也是雅魯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頭。
航拍雪域高原
它仿佛是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雪峰、冰川和九寨溝溪水的結合。湖周雪峰連綿,而山下近湖坡地則長滿了青翠蒼勁的針葉林叢,在這群山綠影環抱之中的然烏湖顯得格外靜謐而嫵媚,再加上湖畔野花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既有青藏高原獨特的壯麗風貌、又有藏區田園牧歌般風韻的風情畫卷。
然烏湖
赤道上的企鵝——加拉帕戈斯群島
企鵝在南極,北極熊在北極,但你知道赤道上也可以見到企鵝嗎?
沒錯,這裡有世界獨一無二的、生活在赤道地區的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巴托洛梅島鳥瞰圖
因為秘魯寒流的存在
使這裡氣候變成降溫減濕
並沒有熱帶地區植被豐茂的景象
加拉帕戈斯企鵝能夠來到熱帶島嶼要歸功于洋流。企鵝們順著強大的秘魯寒流北上,並最終停留在了加拉帕戈斯群島,而後逐漸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在島上安家落戶。
與遠在寒冷地區的親戚相比,加拉帕戈斯企鵝沒有那麼胖,它們不需要厚厚的脂肪來抵禦嚴寒。它們也不像南極的企鵝那樣,為了相互取暖,一大群擠在一起。這裡的小企鵝通常單獨出沒,顯得有點孤獨。
加拉帕戈斯企鵝交配
「地球之肺」——熱帶雨林
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氧氣,地球上近三分之一的氧氣都是由雨林產生的,特別是南美洲的亞馬孫雨林。
視頻自博主@BuonaUista
許多大河一樣,亞馬孫河流域也有洪水季,每年隨著降水增加,亞馬孫河的幹流與各個支流相繼進入洪水期,時間最長可以持續200天左右,河面最高可以上漲10—15米之多。
亞馬孫河及支流兩岸茂密雨林的高大林冠層也會隨著河水上漲變成河面上的一個個綠色孤島。生態學中,這類森林被稱為「洪泛森林」。季節性的河面上漲,使得河水與森林之間形成了緊密的相互作用,帶動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物質循環,促進著雨林的植被更替。
北極圈的黑暗海域——白令海峽
一些地理位置險要的海峽,多是以探險家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亞洲與北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就是後人為紀念丹麥探險家維他斯·白令這位偉大航海家,將一座小島命名為白令島,將他發現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將阿留申群島以北、白令海峽以南的海域命名為白令海。
這裡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亞洲和北美洲大陸間最短的海上通道。
近年來,往返北極東北航道的商船有增多趨勢。據俄羅斯北極物流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經由北極東北航道航行的船舶共近300艘,同比增長35%,給大家一個問題:白令海峽有可能成為「北方的馬六甲」嗎?
極地不凍港——摩爾曼斯克
你是北大西洋暖流,我是摩爾曼斯克港,因為有了你,我變成了不凍港。
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位於北極圈內,全城都屬於寒帶氣候,聽這個名字就覺得冷,但摩爾曼斯克在12月的氣溫一般也就-5℃(比同時期北京的溫度還要高)。
視頻自博主@旅行收藏家Like
這裡常年受到來自大西洋海區的北大西洋暖流影響,這股暖流勢力非常強,其水溫比周圍海水平均溫度要高出8℃且規模巨大,為摩爾曼斯克港提供了充足的熱量。
其次摩爾曼斯克港所在的港灣三面環山,山地以及丘陵阻擋了來自東北方向大量冷空氣,相對閉塞的空間也有助於港口保溫,因此摩爾曼斯克才最終形成了這樣一處終年不凍港。
無數人對摩爾曼斯克的嚮往
都是為了追逐一場超高性價比的極光之旅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堃堃
設計:巍巍
地圖自:標準地圖服務系統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網絡
話題
你回想起了哪些課本上的地理名詞?
評論區比一比
今年高考地理題,意料之外......
新疆!新疆!
這篇推文帶你視覺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