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把香港還回去?」1982年10月的英國的某場會議上,一位將領站起來反對。
殊不知這次柴契爾夫人是鐵了心了,完全不管其他人的想法。因為這些傢伙根本不知道自己和鄧小平商談此事是多麼驚心動魄。
雙方就「香港回歸」一事反覆磋商。鄧小平絲毫不鬆口,表示香港的主權沒有任何可以討論的餘地,如今租期已滿,收回香港是勢在必得的。無奈之下,有著「鐵娘子」之稱的柴契爾夫人只能後撤一步。
英國的軍官和民眾得知消息後,都提出過質疑。這些年來,英國在香港賺得盆滿缽滿。更何況只要香港不還回去,英國在遠東就始終有個「落腳地」,日後若是想在遠東做些什麼,有了香港自然也要方便許多。更何況英國在1982年還答應了阿根廷——這就是令柴契爾夫人聲名遠揚的馬島戰爭。
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當初,英國之所以會不惜一切代價發動馬島戰爭,就是為了告訴世界日不落帝國猶在,更重要的是:鑒於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位置並不是那麼重要,英國判斷阿根廷並不會投入過多的戰鬥力。對英國來說,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存在的意義就是方便英國探險隊去南極探險前,可以在那裡最後一次補充給養。
在一個戰略位置不那麼重要的地方,投入一定的兵力打贏這場戰鬥,既可以保住這地方的歸屬權,又可以顯示日不落帝國往日的光彩,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不管是英國的首相柴契爾夫人,還是下至英國的民眾,他們都沒有想到:英國在這次戰爭中的損失居然這麼大。
短短兩個月,英國軍隊損失了6艘軍艦、十幾架飛機和無數的士兵,才取得了馬島戰爭的勝利,這次戰爭足足花掉了數十億英鎊的軍費。
雖然此戰成功地保住了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權,讓英國民眾開始自信心膨脹,但也讓英國的首相柴契爾夫人意識道:英國如今的戰鬥力遠沒有幾百年前那樣輝煌了。
更何況,他們早就見識過中國解放軍部隊的戰鬥力了,從親身經歷的抗美援朝,再到後來震驚世界的反擊自衛戰。
如今的中國不是1840年的清政府了,再也不是那個可以任人宰割、任人侮辱的國家了。在這個世界上有一條鐵的法律:國家與國家之間談判的背後,往往由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決定。
還記得2019年的一次聯合國會議上,一位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賈法里在會議上舌戰群儒,以慷慨激昂的言論、鏗鏘有力的事實怒斥美國以「謊言」為由向敘利亞發動戰爭,甚至還質問美英法三國的代表「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是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授權還是許可?痛斥美英法三國的行為是對國際法的蔑視,致使敘利亞的百姓身陷苦海。
可人家美英法三國的代表壓根不理睬他,會議還沒結束便離開了會場。敘利亞國家實力不夠,即便是再厲害的外交官、再能言善辯的口舌也無法阻止美英法聯軍對敘利亞發動的進攻。
會議結束後,這位大使落寞地坐在角落。他的國家和人民正在遭受苦難,即便他舌戰群儒,卻終究也沒能挽救國家,只能在角落裡低頭難過。
這樣的苦難、這樣的慘痛教訓,中國在上個世紀也嘗到過。若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抓緊時間一邊搞建設、一邊搞軍事、一邊搞經濟,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哪還會有重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機會,哪還會有在聯合國駁斥美國代表的霸氣場面。
現如今的中國只要發聲,全球的國家都得好好掂量一番。為什麼法國不敢在中國撤僑行動完成前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為什麼韓國面對中國的反制措施都沒撐過三天?為什麼當中國航母打擊群到日本關島附近海域演習的時候,日本話都不敢說一句?
憑的就是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憑的是我們有成批的東風41、殲20、殲16、殲10、運20等武裝戰鬥機、大型武裝運輸機,憑的是我們現在有好幾艘航母……
和英國談判準備收回香港的那個時候,我們連一艘航母都沒有,但是還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國什麼都有了。
為什麼英國會怕?為什麼一向「寸土必爭」的柴契爾夫人會讓步?因為柴契爾夫人不僅看到了現在中國解放軍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還有中國可怕的未來發展潛力,這才不得不同意「歸還」香港。
畢竟,就如同一位英國空軍上將在一次會議上說得一樣:「若是真因為香港跟中國打起來,誰敢去當總指揮,誰能有把握打贏中國。」正是沒人敢、沒人有把握,所以,香港的回歸才會如此順利。若是中國的背後沒有強硬的軍事實力的支撐,只怕香港的回歸也沒有那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