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這回讓我笑瘋了

2023-07-25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長春,這回讓我笑瘋了

這個夏天,

全國人民都在看著「長春」傻樂,

就很神奇,

首先要說明:

長春古稱「茶啊沖」,

而今夏的長春(茶啊沖),

為什麼會這麼「逗」呢?

在影院裡盯著「長春」傻樂

近期熱映的動畫電影《茶啊二中》,被媒體贊為「真正意義上的國產青春校園電影」;

此外,它還包攬了筆者今夏濃度最高、劑量最大的「爆笑」,笑到對這座給予快樂的城市都肅然起敬。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沙東人」是句調侃山東口音的諧音梗;但如果有人說「我是茶啊沖人」,這可真不是什麼「長春」諧音,因為長春很早以前真叫「茶啊沖」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現實中的長春文化廣場VS影片中的文化廣場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現實中的長春南湖公園VS影片中的南湖公園

據本片導演解釋,長春最早的地名就叫「茶啊沖」,這是約4000年前(一說是7000年前)古老的肅慎語發音,是古代肅慎祭天時候的祈福之語;而將「沖」字拆開,就是「二中」。「茶啊二中」可以理解為「長春一個中學裡發生的故事」。

肅慎:夏代及商代生活在黑水(今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帶的一個部族,可能源自通古斯族。

片中的「茶啊二中」以現實中的東北師大附中為原型

長春標誌性的54路有軌電車也出現在片中。

片中,能勾起一代人城市回憶的景觀數不勝數,在這裡就不作過多劇透。

有人總結了今年暑期檔院線特點,非常精闢:

看完《消失的她》懂得要遠離男人;看完《八角籠中》懂得養孩子是件難事;看完《長安三萬里》覺得上了一節人生大課。它們有的驚悚、有的辛酸、有的感人至深,然而——

當你看完《茶啊二中》,

就會快樂得忘記之前看到的一切!

其實,影片固然很搞笑、很解壓,

但跟現實中的長春比「快樂」,

大機率還是會稍顯遜色!

喜劇演員陳佩斯生於長春

跟我長春比「快樂」?

我可自古就是「喜都」

長春站

快樂至「吉」,「喜都」長春,

從古至今,

我們提到「長春」倆字就高興,

就覺著「帶勁」!

說起「長春」,古代君王過生日,

那叫「長春之慶」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

美滋滋地自稱「長春真人」

還有真實存在、大名鼎鼎的丘處機,

後人尊稱他「長春真人」

王重陽與北七真,中間端坐者為王重陽,「長春子」丘處機居其左首第一。

圖源:Wikipedia

4月,福建霞浦長春鎮的「海上牧場」迎來海帶豐收季。

福建霞浦有個長春鎮

盛產海帶、紫菜和生蚝;

北京故宮裡有個長春宮

是明清兩代后妃居所;

陝西有個北周、隋、唐時的行宮遺址,

同樣名叫長春宮

魏晉時期還有個宮門叫長春門

雲南巍寶山有個長春洞,

是建於清朝、規模巨大的道觀;

武漢有個長春觀,

是我國著名道教場所之一;

長春觀有很多,

就連長春市本身也有長春觀……

武漢長春觀

古往今來,只要被賦予了「長春」二字,

都寄予了人們的美好期望,

春天!我們都很喜歡你——

北湖龍翔國際商務中心,樓體上亮出「I長春」

當然,「喜愛春天」,這肯定不是「喜都」長春的確切來源——

「茶啊沖」(長春)是肅慎最早的王都,也是當時肅慎南支(滿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他們在「茶啊沖」建立了肅慎最早文明——早期肅慎王國(公元前2130年)。

赫哲先民是肅慎族系的組成部分,製作「魚皮衣」則至今仍是赫哲族人的獨特技藝。

肅慎王國在成功抵抗了一次外敵入侵後,派人到聚集地報喜;之後,茶啊沖更名為「㐂」(音與意都同「喜」xǐ),以表大勝後的喜悅之情。

一雙罕見的赫哲族魚皮鞋,又稱魚皮靰鞡(wù la)

圖源:Wikipedia

再之後,肅慎的第二代王室開始在「茶啊沖」修建土坯城牆和宮殿,茶啊沖也改叫「喜都」

長春你可太「豆」了

以前的「喜都」長春,也是全國最「豆」的地方之一

以長春市及周邊為例,從19世紀下半葉到上世紀30年代之間近50年時間裡,該地區一直是我國東北地區大豆的最大集散地,據史料記載,僅1917年-1920年該地區出口大豆就高達200多萬噸。

因此,在當時,長春也被稱為「豆城」,且這個名號當時在世界上都很響亮。

長春之所以能這麼「豆」,

當然也因為長春很「肥」。

提到長春「肥沃」的土壤質量,全國的農民伯伯想必都會喜上眉梢、嘖嘖稱讚。

航拍長春雪中黑土地

當地農民對黑土的「地力」非常熟悉,有人總結道:

「不怕旱,也不怕澇,肥得流油,種啥得啥!除了1976年一次意外的早霜,這土地從來沒有絕收過!」

吉林省黑土總面積達到1651萬畝,僅長春市就占1000萬畝,長春代管的榆樹市占321萬畝。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03期

東北平原的北緯40-45度線的黑土地,被視為出產優質粳稻的最佳氣候帶。

作為貢米的故里和黑土地的核心區,位於松花江支流拉林河左岸的長春平原,孕育了中國單產最高、口感最好的粳米。

東北三省水稻品種優質達標率

評定標準:按照國家標準 GB/T17891-1999

《優質稻穀》判定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03期

除此以外,美國玉米帶、烏克蘭玉米帶,以及同緯度的中國吉林玉米帶,被並稱為「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其中中國部分的核心區域,即在吉林省的長春平原。

世界玉米主要出產地及三大黃金玉米帶位置圖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03期

長春的東北話,「能打」嗎?

這就要分析一下東三省各自方言的不同「味道」了,比如——

瀋陽話,苣蕒菜味兒;

(一種苦中有甜適合蘸醬的野菜)

大連,海蠣子味兒;

(大連人稱牡蠣為海蠣子)

黑龍江、吉林話,大碴子味兒;

(大顆的玉米粒)

東北地區主要說的官話,及下面所分的片和小片

「東北官話」(大碴子味)分布範圍較廣,基本涵蓋東三省。「膠遼官話」(海蠣子味)主要分布在遼寧東南部,例如大連、丹東,以及黑龍江的虎林、撫遠。

長春話,屬於東北官話哈阜片長錦小片,它與東北其他方言大體相同,互為通用;

此外,長春方言更接近普通話,在東北僅次於哈爾濱,有「哈一長二」說法,很容易被人聽懂;

所以在東北人眼中,很遺憾,長春話好像沒有什麼非常出挑的特色。

東北官話分布圖,長春話處在「大碴子味兒」和「苣蕒菜味兒」之間,兼具兩種味道

圖源:《中華遺產》2017年07期

但即使「長春話」在東北話中的「性能」比較均衡,學會下面的重點詞彙,依然夠外地人「受用終生」了——

在長春,

有一種美,叫帶勁

有一種回答,叫嗯哪

有一種不耐煩,叫滾犢子

有一種白痴,叫揚了二正

有一種反覆,叫吐了反仗

有一種發火,叫急眼

有一種直爽,叫敞亮

有一種癢,叫刺撓

有一種喜歡,叫稀罕

有一種討厭,叫硌應

有一種丑,叫磕磣

有一種傻,叫虎了吧唧

有一種腦殘,叫山炮

有一種挑逗,叫撩扯

最大的快樂是小燒烤兒

長春是數千年前的「喜都」,是一百年前的「豆城」;長春人的口音,一張嘴能讓外地人笑開花;這裡的土地「一把捏出油」,農民伯伯別提多歡喜了;

但在長春,要說真正能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最大快樂,那必須是整點小燒烤兒!

東北燒烤,燒烤江湖裡永遠的大哥

在內卷嚴重的東北燒烤中,長春必須有一席之地,而長春可以說是燒烤屆的「六邊形戰士」,無論是經典款,還是長春當地特色美食,都能在燒烤中安排上。

長春燒烤的經典款必須有大肉串、筋皮子、心管、烤豬蹄、烤乳鴿……紀錄片《人生一串》中說過,「如果說串是中國燒烤的基本形態,那肉則是人類燒烤的共同主題。」

烤豬蹄,這啃起來太過癮了

長春完美的貫徹了這一主題,在咱們長春,串不僅要肉多,還要「大」,肉越大啃起來才越帶勁。

還得點一把東北燒烤靈魂單品——「醬油筋」,肉香配咸香,香味翻倍!

醬油筋,好像已經聽見油滋滋啦啦往外冒的聲了

東北有一種特別硬核的燒烤吃法——土窯坑烤,在長春也非常流行。據說早在明清時期東北民間就有類似烹飪手法,是一種非常「接地氣」的吃法:將食物用錫紙包好,整個放置在土窯里高溫烤制。

真·原始的燒烤快樂

只要你能想到的食物,都能放進去烤烤:羊排、鵝蛋、雞腿、地瓜……出來的時候身上都帶著炭火的香氣,和新鮮原始的味道。

如何鑑別你是不是地道長春人,那就要看吃燒烤的時候點不點炒粉和雞湯豆腐串了。

長春炒粉的特色之處就在於它的粉是澱粉製作的。澱粉加水之後要一刻不停的攪拌,才能變成糊狀,切成小立方體之後在鍋中翻炒。

澱粉最後會變成這樣粘稠的狀態

圖源:b站up主東北瘋v

炒粉的靈魂之處就在於調料:芝麻醬、醬油、醋、蒜汁等等,Q彈如凍的澱粉立馬有了滋味。

成品就是這種膩乎粘稠的樣子,再配上麻醬汁,我都不敢想像這得多好吃!

雞湯豆腐串材料很簡單,就是雞骨架和干豆腐。將雞骨架和各種調味料熬成湯,再將串好的干豆腐串放入湯中一起煮。

雞湯豆腐串,是每個長春孩子的童年回憶

雞湯的滋味都滲入了干豆腐串中,懂行的人會把干豆腐串拿出來,刷點辣椒醬。鮮味與辣味絲絲入扣,不起眼的干豆腐串煥然一新!

這兩個特色小吃,將簡單的食材做到了極致。在狂野的燒烤中,他們倆真是優雅的太清新脫俗了。

當然,在燒烤之外,長春也有自己的「優雅」東北菜。

「雪衣豆沙」,有「東北馬卡龍」之稱。

東北的甜品菜你別說還挺浪漫,聽名字總是會讓人想起東北飄雪的冬天。

雪衣豆沙,細膩綿密。

一直以豪放著稱的東北菜也有優雅的另一面。

然而這可是東北大廚的噩夢,雪衣豆沙的「雪衣」是將雞蛋清打發,把豆沙餡裹上蛋泡糊或者高麗糊,下鍋油炸後再撒上白糖,別看食材簡單,卻費時費力。

在打蛋器沒發明前,要不停手打才能形成如圖一樣蓬鬆的雪衣。

東北頂流鍋包肉更不用說了,製作考究,酸甜酥脆,誰會不愛吃鍋包肉!

鍋包肉,東北菜頂流,誰支持?

圖源:日食記

這就是長春的最大快樂!上有狂野燒烤,下有精緻東北甜點,個頂個的「好吃管飽」!

夜幕低垂,伊通河緩緩流過長春平原,千年不息。

數千年前,這裡叫茶啊沖、叫喜都;千年之後,長春仍在用的地名,其中有一個名叫「德惠」,在肅慎語中,原意為「回家的孩子」,我們便借用這層意思,來結束全文的「快樂之旅」——長春,願你永遠年輕、永遠快樂,無論何時,歸來仍是少年。

「茶啊沖」,沖啊!

【參考文獻】

[1] 《吉林「黃金玉米帶」:是榮耀的王冠,還是沉重的翅膀?》中國國家地理 2017年3期

[2]《北緯40與45度之間:拉林河流出了中國最好吃的稻米》中國國家地理 2017年3期

[3] 《長春之名是否來源於「茶阿沖」》長春日報 2018年5月14日

[4] 《滿滿的長春印記!動畫電影〈茶啊二中〉帶您回到笑得最大聲的日子》 人民網 2023年5月25日

[5] 《古代民族源流與建置》 東北師範大學 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6] 《紅遍全網的「國產迪士尼」,一夜之間都盯上了我那3000月薪》 Vista看天下 2023年7月13日

[7] 《長春地名的由來》 中國吉林網 2019年3月29日

[8] 《長春方言》長春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10日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Jubei、倩倩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網絡

話題

你對長春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17d569d8271549172e49e49af1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