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排超聯賽的改革方案令人興奮。這次改革不僅著眼於提升青年隊的培養,還致力於增強聯賽的觀賞性和競爭性。自從里約奧運奪冠後,排超聯賽曾經歷過一次改革,主要集中於升級聯賽、打造品牌形象和提升運營盈利。然而,那次改革並沒有觸及聯賽的核心問題,反而失去了央視的大力支持。
此次改革由排協和排管中心主導,旨在深入解決聯賽的根本問題,如「走出去引進來」和「二次轉會」政策的落實。儘管改革帶來了變化,但其效果仍需時間驗證,我們有理由對未來的聯賽充滿期待。
改革的一個重要亮點是新的准入辦法,規定A級俱樂部運動員的底薪不得低於10萬元,並對欠薪情況設立了嚴格的限制。如果俱樂部惡意拖欠運動員、教練員的工資或獎金,且在整改期限內未支付,則其准入評估資格將被取消。此外,A級俱樂部在准入審查中需提交與運動員簽署的勞動合同副本,參賽將以球隊報名和勞動合同為準,不再考慮註冊地問題。
儘管排協的初衷是好的,但俱樂部仍需依賴省局的資助,排協難以完全改變這一困局。國內的職業化程度較高的籃球和足球聯賽近年來成績不佳,而半職業化的排球相對表現較好。改革的成功與否,還需看今年的運營公司如何運作,畢竟地方體育局的資金有限。
此外,防止欠薪的措施若能有效執行,將對國內球隊的待遇改善大有裨益。目前,很多球隊面臨嚴重的薪資拖欠問題,例如深圳女排和遼寧女排曾爆出欠薪醜聞。另一方面,女排的待遇遠低於男排,儘管成績不差,但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改革還需進一步推動。
相較於國內聯賽,韓國和日本的聯賽在球員薪資方面表現更優。韓國男排聯賽的亞洲外援第一年薪資為12萬美元,第二年升至15萬美元,遠高於國內水平。這也提醒我們,提升聯賽水平和球員待遇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