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馮小剛版《忠犬八公》遠不如美版、日版

2023-04-03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很遺憾,馮小剛版《忠犬八公》遠不如美版、日版

本文作者: 李嘯天

曾經叱吒中國影壇的「小鋼炮」馮小剛,真的是落伍了,不行了。

自從《只有芸知道》撲街之後,好幾年沒有動靜。很多人都在猜馮小剛是不是潤到國外去了,結果2023年上半年他猛地發力了。先是他執導的網劇《迴響》上線,結果再一次撲了,口碑實在不怎麼樣。

現在,馮小剛主演的中國版《忠犬八公》正式上映。結果,還是遠遠不如曾經的日版及美版。催淚的情節也有,但只有佳句沒有佳章,遠遠不能讓人滿意。

馮小剛,真的是垂垂老矣。

有關忠犬八公的故事,最早的電影版是上映於1987年的日版《忠犬八公物語》,一上映就成為經典,豆瓣打分也有9.2分。

等到2009年,美國好萊塢改編版《忠犬八公的故事》正式上映,結果這一版更勝過日版一籌,故事更感人,影片更經典,豆瓣打分達到了9.4分。

有了這兩版墊底,中國版《忠犬八公》自拍攝以來,就吸引了眾多關注,一心想要看到一部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

結果,《忠犬八公》的任務只完成了一半。故事發生地改編到了重慶,故事也真正變成了一個中國故事,本土化改編相當成功。但本土化改編又過度了,故事中原有的感人的故事線,反倒給淡化了,遠不如日版及美版。不得不說,非常遺憾。

「忠犬八公」,這個故事的核心點就在於那條叫八公的狗,講它對男主的絕對忠誠,講它對男主無限的眷戀,講它對男主一家的連接意義。

美版之所以最棒,就在於它削繁就簡,將故事線集中到了男主理查·基爾飾演的教授與小狗八公之間不是友誼更勝過友誼的情誼之上。它開始就講這名大學教授是從火車站撿到的八公,並且在撿起之後就對它愛不釋手。這個過程是八公的可愛,俘獲了教授柔軟的心。之後,隨著八公的長大,又演變成了教授俘獲了八公對他的愛。犬種的原因,八公不像別的狗那種善於叼回主人扔出去的球球。但是,八公為了教授,卻學會了。一個小細節就講明白了八公對於教授所作出的努力。

然後,才有了日復一日去車站接送教授上下班的情景。最後,感人的一幕來了,教授意外去世,但是八公依舊日復一日地等在車站的門口,奢望著教授的身影再次出現。這一等,就是十年,至死未變。八公的忠誠,也打動了所有知道了這個故事的人。

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高明就高在故事線極其簡單,用最樸素的感情去打動人。

日版《忠犬八公物語》的故事也感人,也是經典,但它的故事線就稍微複雜了一點點。尤其是起始的階段,不像美版直接就點題是教授從車站撿到的八公。日版里的八公是朋友送給教授的,但是首先喜歡上八公的是教授的女兒。教授對於八公反倒沒那麼喜歡。這裡面夾了一個女兒。

後來女兒戀愛並嫁人,女兒離開家庭之後,教授才開始將自己的愛傾注到了八公的身上。這樣,八公多少有些工具的意思,成了女兒的代言人。

好在,女兒的戲份在整片中占據的篇幅不長,後面一人一狗的故事,有足夠的空間得到展示。不過,日版教授與八公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主僕關係,不像美版是朋友關係。好在日版拍攝的早,大家也都接受,現在再看的話,估計動物保護協會多少會有些不舒服。但整體不影響八公在車站上日復一日地苦等教授的苦情戲,每一個人看過的人,都深受震撼,大為感動,涕淚俱下。

再來說中國版的《忠犬八公》,在民族情緒的帶動下,改編的有些過頭了。首先,片名叫「忠犬八公」,但實際上片中的小狗名字叫八筒。「八公」與「八筒」之間的差別還是蠻大的,這個片名實在是謬以千里。而且,還專門將日版與美版里的小秋田犬改成了中華田園犬,而且在演員表的番位上放在了第一位。這一弄,實在是太刻意了,完全沒有必要。由此也能體會到編劇膽戰心驚害怕觸怒民族主義情緒的小心思在裡面。

民族情緒這個倒還是小事,更好的表達是中國化改編非常棒。甚至,《忠犬八公》將故事放到了重慶,而且是三峽大壩築起前後的時間,讓整個故事擁有了強烈的時代感,甚至有了一種斷代史的感覺,有了一些史詩化的感覺。這一點上,不得不說主創的野心與氣魄還是夠大的,也實在佩服。

但話說回來,忠犬八公的故事最最感人的地方,在於人狗情,主創們進行史詩化改編,是不是步子邁的太大了,扯到了蛋,反而自傷了。

《忠犬八公》的故事,不再單純聚焦於教授與狗的故事,而是講教授整個家庭在三峽建設前後的生活變遷。不僅有馮小剛飾演的教授,還有陳沖飾演的妻子,更有一兒一女。先是女兒出嫁,再然後是兒子去北京闖蕩。再之後才是教授與狗之間的互動生活。這個過程中,始終看不清教授之外,家庭成員對於小狗的喜歡程度。似乎女兒從來都沒怎麼與小狗互動過,兒子也沒有。唯一一次,是兒子乘坐火車去北京,教授帶了小狗去送站。結果教授心臟不好,趕不上車,只有小狗趕到了車站,送了女兒最後一程。

整個家庭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沒有講清楚他們之間的親疏程度,家庭CP感之間完全沒有搭建起來,全片看下來,感受不到這對子女的作用究竟是什麼,尤其是對故事的核心一人一狗之間的作用,基本上沒有影響,可有可無。

也就是說畫蛇添足地講了太多整個家庭之間的關係,卻沒有講好,還衝淡了人狗情的核心故事線。那麼如此改編,就值得再三推敲了。

不該講的內容占用了太多篇幅,到了人狗情的故事線上,可用的戲份並不多。用細節去刻畫人與狗之間的互動的片段,只有江邊埋骨的一個場面。這個橋段的設置,與美版狗狗學叼球的片段比起來,高下立判。

人、狗、車站的戲份,也沒有美版及日版鋪墊的那麼好。儘管在戲份上,多次展現車站前人與狗之間的互動,但是細節不足,沒有給人留下值得記住的片段,沒有精彩瞬間。到了最後,進入高潮時,完全靠音樂在煽情,靠鏡頭的不斷切換來催淚,作用儘管也起到了,但實在是不夠高明。還是美版,用最樸素的鏡頭語言,在多重鋪墊之後,終於達到了情感高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了對比就會感到了被傷害。

說到底,編劇等主創明顯託大了,非要把一個人狗情的故事,擴編成了大而無當的時代劇。時代劇就時代劇吧,結果人物之間的勾連又過於稀鬆,缺乏應有的衝突,東拉西扯,言不由衷,把故事給講砸了。

至於演員,全片中只有陳沖演的不錯,很市井也很有柔腸,將刀子嘴豆腐心的師娘演的不錯。而馮小剛就完全是一個錯誤的選角。儘管馮小剛主演過《老炮》,並由此拿下過表演大獎。但畢竟《老炮》里的北京胡同串子是馮小剛自己熟悉的生活,角色也是他從小就熟悉的人物,演起來自然順手順風。

《忠犬八公》里的大學教授,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也是一個感情非常細膩的角色,這種角色需要那種很內斂式的表達,很多地方應該是不演更勝於演,在不動聲色里靠微表情就能傳達角色內心的戲份。而這種角色,更應該去找陳道明這樣的演員去演才好。

《老炮》里的主角,是一個衝動式的人物,性情中人,舉止招搖,而現實中的馮小剛被譽為「小鋼炮」,是因為他也是這樣的一個人物,由他來演,正合適不過。而《忠犬八公》選擇馮小剛,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片中所謂的馮氏內斂,不過是印證了馮小剛自《只有芸知道》以來的落寞感,而這一點只能充當搞笑來看,不能被當作演技。與陳沖在一起,明顯顯得呆痴,撐不住場面。

戲份沒有給出,感情沒有做好鋪墊,就讓馮小剛硬上,結果只能是整部影片被憋出硬傷,可看性大大降低。

片中的小狗倒是非常可愛,算是為田園犬掙足了面子。讓這種大家認為的土不拉幾的鄉村土狗,形象大大得到提升。但是,狗狗的這條線,卻不能單獨成為一條完整的故事線,被改編的稀里嘩啦,支離破碎,完全辜負了可愛的狗狗。

浪費了好一個題材,浪費了陳沖,浪費了馮小剛,浪費了中華田園犬,可惜了。

之前,任達華版的《導盲犬小Q》就辜負了一次經典,這一次的《忠犬八公》再一次辜負了經典。唉!

投稿、合作、加入讀者群

我們在百家號、頭條號、搜狐、知乎、簡書亦有入駐,敬請關注。

我們的作者來自山川河海,因對電影共同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業餘時間堅持原創寫作,堅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歡我們的文字,喜歡我們分享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ad794e51d6528b216e416238485b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