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登上天安門城樓:那些走出大山的女高學子們,如今怎樣了?

2024-01-01   劉明寶

原標題:張桂梅登上天安門城樓:那些走出大山的女高學子們,如今怎樣了?

張桂梅,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她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紮根邊疆教育一線四十餘年,推動創辦了面向貧困山區女孩兒的免費女子高中。

自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已幫助近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兒走出大山,走進大學。張桂梅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兒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張桂梅至真至誠,甘為人梯,用無私的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兒的人生夢想,是一位師德高尚和有擔當的新時代優秀人民教師。

2021年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勳章」頒授儀式上張桂梅被授予「七一勳章」榮耀;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張桂梅胸前掛著「七一勳章」在萬眾矚目中登上了天安門城樓。

張桂梅和她的華坪女子高中

今年已經63歲的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十七歲那年,張桂梅跟隨姐姐一起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從此在這裡紮根。

在大理,張桂梅遇到了白族小伙兒董玉漢,找到了今生的幸福。在丈夫的呵護下,張桂梅過著幸福而知足的日子,她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一中任教。

可是讓人難過的是,張桂梅原本期盼著可以一生長久陪伴、攜手到老的愛情,卻在1995年因為董玉漢患上了胃癌而從此陰陽相隔。那時的張桂梅父母已經離世,丈夫的離開讓她萬念俱灰,最後她決定離開大理這個傷心地,去往華坪縣一個人生活。

張桂梅來到華坪縣中心中學,她向學校申請帶四個初三畢業班,她想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學中,藉此讓自己忘記痛苦。

沒想到,心中的失去愛人傷痛還沒有修復,張桂梅的人生再次經歷重創,張桂梅被檢出子宮肌瘤,而且腫瘤已經有5個月的胎兒那麼大了,偌大的腫瘤壓得腹腔的器官都移了位,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可是,為了不影響畢業班孩子的學習,張桂梅靠止疼藥硬生生的撐了三個月,等學生中考結束才到醫院做了手術。出院沒多久,張桂梅參加了一次華坪縣婦聯代表大會,會議結束時所有參會人員為張桂梅捐贈了一筆醫療款,幫助張桂梅渡過難關。

張桂梅被深深地感動了,她想著自己剛到華坪縣不久,還有給華坪縣做過什麼貢獻,現在卻給這裡的人為了幫助自己而增添了麻煩,張桂梅覺得自己愧對這片大山,她暗下決心一定要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

2001年,張桂梅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這讓張桂梅有機會了解到福利院中這些孤苦的孩子們的家庭狀況,她發現,每一個孤兒背後,都有一個悲劇性的母親。

同時,張桂梅在利用寒暑假時間到自己任教班的每一個學生家中走訪時,她漸漸發現,那些大山深處不被家庭重視的可憐的女孩子們,或是根本沒有上過學或是早早就輟學,等到成年便被輕易嫁出以收取彩禮,這便是那麼多孤兒的悲劇母親。

張桂梅痛心地意識到,正是由於貧困山區的教育落後和男女不對等導致了低素質女孩兒成為低素質母親,從而培養出低素質下一代的惡性循環。

於是,一個影響了張桂梅一生,並且影響了華坪縣近2000名女孩命運的決定,逐漸清晰並徹底烙印在了張桂梅的心上。

張桂梅決定為這些大山里可憐的女孩兒們辦一個完全不收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兒在學校里,在知識里讓自己的命運得以拯救。自此,張桂梅便義無反顧的走上了為了貧困山區女孩兒創辦免費女子高中漫漫征途。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創辦免費女子高中是一條何其辛酸,又何苦艱難的辦學之路,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想這是痴心妄想,簡直是異想天開。辦學的錢從哪來,張桂梅首先想到了募捐。

於是從2002年起,張桂梅只要有假期就跑去昆明,她複印了很多自己獲得的各種先進、勞模獎狀,到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為辦學捐款。

在獨自募捐的那段日子裡,張桂梅幾乎放棄了自己的體面與尊嚴,對著陌生人懷疑的眼光近乎乞求的說著「你給我十塊錢,一塊兩塊都行吧」。可即使是這樣,也沒有能換來多少人的理解與資助,直到2007年,張桂梅只湊到了一萬多元。

就在張桂梅心灰意冷,幾乎要放棄的時候,十七大召開,張桂梅當選十七大代表,這讓她有機會將自己創辦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在會上提出。

張桂梅的心愿從人民大會堂傳遞出來,當時連她自己都有些意外,自己那個在大多數人眼中「瘋狂」的夢想很快就變成了現實。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心支持下,2008年8月,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

為了說服貧困家庭中的父母讓自己家的女兒到華坪女高來讀書,張桂梅曾經無數次翻山越嶺深入大山各個貧困家庭走訪。

第一年,華坪女高招收的100個女生中最終留下了96個,由於沒有入學門檻,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基礎幾乎都很差,甚至有的學生數學只考了6分就進入女高讀高中課程,但是張桂梅也沒有放棄這樣的學生,相反,這正是她創辦華坪女高要轉變的人生。

為了追趕差距,老師和學生都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女高第一屆高考成績震驚了整個華坪縣城,第一屆華坪女高的96名學生全部考上了大學。

而在華坪女高2020年的159名考生中,有70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從建校到如今,華坪女高已經連續十年在麗江市高考中升學率排名第一,而且還是麗江市本科上線率、綜合上線率最高的學校,現在的華坪女高已經成為當地的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

走出來的華坪女孩兒們

如今已有近2000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兒從華坪女高走出了大山,她們藉助知識擺脫了貧困命運的束縛,從此挺直了腰板,有資格、有權利、有勇氣選擇自己的人生,成為了自立自強的職業女性。

華坪女高第二屆畢業生陳法羽,現在是一名公安民警,當她從華坪女高畢業第一次離開華坪縣城,第一次穿上警服,陳法羽深深的體會並感恩,如果沒有華坪女高,就沒有如今身穿警服為人民服務的自己。

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周雲麗,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後放棄了縣城編制,回到華坪女高任教,她說:能夠成為華坪女高的學生是她最大的幸運。

華坪女高第四屆畢業生蘇敏現在是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華坪女高第四屆畢業生李欣坪現在是雲南中醫大學的研究生;華坪女高第四屆畢業生肖瀟現在在法院工作;華坪女高第四屆畢業生胡藝瀟現在是一名實習律師;華坪女高第五屆畢業生楊晶晶現在是一名交通警察……

華坪女高就如一束光照亮了這些大山深處女孩兒們的人生,而華坪女高更值得驕傲的是她的學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人生目標更加清晰,更加知道回報社會,懂得感恩。

小結:

張桂梅用她半生的堅守為大山深處的女孩兒們樹立了崇高的人生信仰,托舉起貧困山區女孩兒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和希望。

在華坪女高建成的十多年裡,張桂梅的腳步蹣跚了,嗓門無力了,體重變輕而幾乎只剩瘦削的骨架,然而她的疾病卻變多了,她常年吃素,常年舊衣在身,常年的將自己的獎金贈予更需要的人,張桂梅幾近忘我,為女高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這樣的張桂梅成為了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她瘦弱的身軀卻給了華坪女高的學生們,給了華坪女高的老師們,給了世人們一個偉岸的背影。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將一直鼓舞華坪女高的教師團隊帶著華坪女高的初心一直堅持走下去,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