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哪掃到哪,
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日常。
倒是「只收現金」的店,顯得有些不合群了。
這些只收現金,規矩多多的店,
老闆大多是上了年紀的武漢老杆,
憑藉老口味和不可名狀的魔力,
照樣吸引吃貨們自備人民幣前往!
這是一家在武漢為數不多的吃之前要「先做功課」的燒烤店。
爹爹婆婆都是出了名的「人狠話不多」,來這裡吃燒烤,不被爹爹的「神語錄」懟上幾句,等於白來。
「爹爹電話停機了,估計是換號了,不下雨的話,他們每天下午四點會開門。」從吃貨朋友口中獲取重要線索後,我們四點鐘準時出現在爹爹門口,沒想到前面已經有三桌了......
之前說「四點不是去吃下午茶嗎?」的同行朋友此刻正在被啪啪打臉......
室外38度的高溫無情炙烤著,狹窄的屋內,婆婆著一件長衫,頭上搭著毛巾,僅憑一個小風扇,站在爐邊面不改色,眼裡只有烤架上的肉串,偶爾想和婆婆搭上兩句話,她卻半天才從食物里回過神。
爹爹更是不苟言笑,但與人交流起來眼神很堅定,不熟的客人恐怕要心生幾分畏懼;一身綠色長款軍外套,似乎已經成為他的標誌。
爹爹年紀大了,頭髮也近乎花白,步伐和動作也比較慢。都說爹爹脾氣沖,點多了、點少了都不行。
其實爹爹有他自己的想法,會根據人數幫你判斷分量,每天的食材也只準備那麼多。
從1996年到現在,一家沒有名字的店,就這樣穩紮在堤角新榮村,一做就是二十三年。
儘管炎熱,武漢吃貨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這是武漢最好吃的烤肉,他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家住漢陽王家灣的黃先生,今天三點四十五就到了,是第一個來的。
黃先生算得上一個對燒烤真愛的武漢人了,經常一個人跑來朱爹爹家解饞,已經在這裡吃了兩年了。
「我以前在朋友圈問過,有沒有人帶我吃一家超過爹爹的燒烤,沒有人敢接話。他們家肉很新鮮,每天自己現穿,有小時候的味道。」
一個小時的等待過後終於輪到我們,想著好不容易來一趟,招牌全部來一遍吧,可是最期待的巨厚實的「腰子」沒有了,看來下次還得更早來!
爹爹家的肉串孜然給得蠻多,滿滿的古早味;肉筋也是串得實在,滿滿當當的一長條,瘦肉多肥肉少,吃著又鮮嫩又有嚼勁,滿嘴都是孜然香。
脆骨是我見過最大塊的,一根一根的送入嘴裡,那種脆骨自帶的嚼勁和肉香,在嘴裡碰撞起來,現在想起都垂涎三尺。
素菜也不遜色,香菇黃瓜飽滿多汁,清新的味道混合著濃郁的孜然香,給味覺解膩。
爹爹家的所有食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塊頭「勺大」,你看這個饃饃,難怪旁邊一桌的客人一直用眼神示意我們點多了......
「你要等兩個鐘頭,還有什麼東西(吃的)還說不清楚。」爹爹說完轉身進了屋,接著忙活。
接二連三的客人來了又走,「天氣熱,改天來,夠一等」,爹爹言簡意賅,一點不帶囉嗦的。
吃完付款時我們好奇問爹爹:「爹爹,您怎麼不用支付寶啊?」「我不會用。」一向嚴肅的爹爹竟然笑了......突然覺得眼前這位拽拽的爹爹其實也挺可愛的!
店名:朱爹爹燒烤
地址:丹水池街辦事處新榮村新湖街81號
要說漢陽這兩年火起來的燒烤,建港的辣筋子,絕對榜上有名。
在武漢的燒烤江湖裡,仿佛位置越刁,越像隱居山林的武俠高手,引得無數小卒登門造訪。
開在居民區已經不稀奇了,開在「居民樓三樓」的燒烤,在武漢難得找到第二家!
辣筋子就是這樣奇特的存在,位於紅建村某居民樓三樓,既沒有招牌,也沒有名字,倒像是老饕們心照不宣的秘密基地。
提早來,帶現金,10串起點……熟客們早已摸清這家夫妻燒烤店的習慣。尤其要記得帶足現金,周邊都是居民樓,不方便換零錢。
用老闆的話說,當初做燒烤就是搞著玩,更沒想到要用支付寶等移動支付。
本來只想做做街坊朋友生意,一傳十,十傳百,現在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即使生意好,也頑固地堅持只收現金。
「辣筋子」這個名字也是別人叫出來的,老闆並不買帳:「我這裡不只筋子好吃,樣樣都是招牌。」
這家筋子吃起來厚實不油膩,肥瘦相間得恰到好處。孜然的香味包裹著新鮮的肉,可惜每個人只能點10串,且吃且珍惜。
隔壁桌小哥揚言,這家腰子我一個人能吃30串。果然,從來不吃腰子的人,連擼10串。腰子薄嫩入味,絲毫沒有腥味。
脆骨、雞爪、蟹柳、土豆等中規中矩,烤山藥比較有特色,烤雞翅焦香麻辣。
來這裡吃就不指望環境和服務了,一個小房間,最多只能坐四桌。好在有空調,讓大家在逼仄的環境里擼串不那麼難捱。
老闆娘手拿燒烤,穿越門帘,嘴上跟你說著話,身子已回到門外的燒烤攤。狹小的環境,拉進了食客之間的距離,確認過眼神,是惺惺相惜的吃貨們。
建議5點之前到,否則不僅要在樓道間等位,最好吃的「腰筋」也會售罄。
店名:辣筋子
地址:建港路與紅建路交叉口
牛肉粉麵館中的清流,二十年來始終如初,唐爹爹只收現金,所有葷的都是15元一碗,很多食客看著老闆從青年做到現在的白髮爹爹。
論名氣,他比不上礄口街面上那些耳熟能詳的牛肉粉麵館,僅僅是低調紮根在崇仁路一隅,附近的居民視為「寶藏地」,聽說中午十一二點還有不少的哥來吃。
用武漢話講,他們家就是「捨得把」,牛肉牛肚像不要錢似的往裡加,吃完到中午都不餓,湯底濃郁且不油膩。
每次來都能看到每天新鮮的食材,滿滿一盆,老闆自己做的滷水色香味極其誘人,讓人食慾大開。
老店沒有什麼環境可言,牆上碩大的老式大風扇嗡嗡作響,絲毫不影響客人「嘬粉」的暢快。
老闆唐爹爹是重慶人,以前就在武漢當廚師,後來一心經營著這家小店,足足20年之久,「味道上綜合了一點武漢人的口味,重慶更麻一些。」
街坊習慣了現金支付,對於唐爹爹來說,「現金來的快些,支付寶慢了,你也掃我也掃,記不到那麼多。」
如果遇上沒帶現金的客人,唐爹爹會告訴他去隔壁的副食店就能換錢。
分量多,實實在在,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這樣紮實的老店,總能解救吃貨們躁動的心。
店名:重慶牛肉粉麵館
地址:崇仁路與漢中路交叉口西100米
在青山建設三路上,有一家鑫鑫美食店,他家的熱乾麵是一絕。無論是早上7點,還是中午12點,幾乎都要排隊。
這些排隊的人里,總有一兩個沒帶現金的人。「莫斯啊,我二維碼都準備好了,結果你告訴我只收現金?」
驚訝之後,又不得不乖乖臣服地問一句:「這附近哪有取錢的?」
這家鑫鑫美食店開了十幾年,一直都是到窗口現金結帳,老闆表示習慣收現金了,懶得搞支付寶。
熱乾麵4元一碗,分量足。麵條勁道,很好拌勻。傳統的芝麻醬香,再加點滷水,沒有過多的調料,卻激發了熱乾麵最原始的美味。
如果不趕時間,一定要用店內的不鏽鋼碗,吃起來更帶勁。這是武漢過早的老味道,就像青山老城區的生活,安逸祥和。
店門口的香蔥鮮肉餅,也賣得很俏,2元一個,加雞蛋3元。來鑫鑫,熱乾麵、蛋酒、鮮肉餅,成了很多人的過早標配。
店名:鑫鑫美食
地址:建設三路27號
武漢第一家蜜豆冰店,誕生在前進四路,一做就是29年。
1990年,武漢的夏天是單純明朗的,快樂是簡單純粹的。沒有網紅雪糕,沒有港式甜品,一份蜜豆冰,是武漢伢消解暑氣的最佳下午茶。
銹跡斑斑的機器雪花般落下冰屑,堆起火山般的形狀,一大勺煉乳,撒上葡萄乾、椰果等,透心涼的冰爽。
蜜豆埋在潔白晶瑩的冰沙下面的,吃到每一層都有驚喜。
「連空調和WIFI都沒有的店,怎麼指望有支付寶?」熟客們不計較這些,從褲兜掏出百元大鈔,遞給韓老闆。
當年嘰嘰喳喳跑進店裡的小學生,長成了大小伙,帶武昌的女朋友來吃一份蜜豆冰,是羞澀的少年最委婉的愛意。
現在,前進四路已經打圍拆遷,我們期盼在不遠的將來,再吃上一口阿里山蜜豆冰。
店名:阿里山蜜豆冰
地址:三新橫街與前進四路交叉口東南50米
我們尋遍武漢三鎮,發現這些動則幾十年起步的武漢老店,就像快節奏大都市裡的一股清流。
真實地接觸過這些老闆後,才發現,他們只是比較傳統。我們也應該理解他們的這點「特殊」,因為不知道哪天,可能就再也吃不到了……
#今日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只收現金」的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