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老煙台的鴻記棧茶莊

2019-11-29     天下新鮮事

  老煙台的鴻記棧茶莊,是濟南瑞蚨祥總號於1898年委派孟繼東和焦冠州來煙台開辦的。它與煙台瑞蚨祥綢緞店是姊妹店,都是山東章丘舊軍村孟雒川家族的買賣。鴻記棧和瑞蚨祥從根兒上說是一個東家。開茶莊是瑞蚨祥在發展時期新開的生意。後來,哪裡有瑞蚨祥哪裡就有茶莊。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茶莊發展到20多家,遍布北京、天津、濟南、青島、周村等地。煙台鴻記棧茶莊是其中開辦較早的一家。

  改名「泉祥」顧客不買帳

  1898年鴻記棧茶莊初創時,據說在奇山所城裡十字大街租賃張家一片房子開業的。專營批發,不做零售,從福建、浙江等地大批購進茶葉,再批發給膠東各縣鄉鎮零售店。由於經營得力,盈利可觀,籌足資金後,又在煙台北大街瑞蚨祥店對面路南購得地皮,自蓋樓房,開始大門市零售加批發經營。

  在新地址開張營業時,東家想把「鴻記棧」這個名字改過來。因舊軍孟家的買賣都有個「祥」字,開在大多數城市的茶莊都叫「泉祥」,唯有煙台的茶莊叫「鴻記棧」。這是因為初辦時是個專營批發而無門市的「棧」,所以就沒用「泉祥」的字號。有了新的樓房門市後,就想改為煙台「泉祥茶莊」,與全國各地的「祥」字號茶莊統一起來。可是新的字號,膠東各地的商人和百姓不買帳,他們只知道「鴻記棧」,而搞不清「泉祥」是誰的買賣。改名對茶莊生意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乾脆對外叫「煙台鴻記棧茶莊」,但總號內部往來文書帳目多稱「煙台泉祥」。

  新蓋的鴻記棧茶莊,是二層樓房,坐落在北大街路南。門市面北,從地皮起一樓至二樓房檐下,用鐵欄杆如窗欞一樣的全部罩住。一樓為五大間的門市房,中間一個雙開大鐵門出入並通向後院。一樓的東邊有樓梯,西邊為帳房。二樓設經理辦公室和接待室。後院建有通風極好的茶葉倉庫和店員生活區。大門的正上方寫的是「鴻記棧」三個大字,門東邊寫有「金蕾玉濤」,門西邊寫著「春生顧渚」。這些題字和對聯都是大書法家、清朝同治年間狀元、後任工部尚書的陸潤庠所提寫的。在二樓的東西兩邊的外牆上,各設有一個大長方形的鐵框鑲有玻璃罩的燈。燈上寫著「泉祥鴻記自製各種名茶」的廣告牌。每到晚間燈亮時,老遠便可望見,十分引人注目。

  除了貨真價實還有童叟無欺

  鴻記棧茶莊的經營品種頗齊全,有茉莉、玉蘭、玉祿、珠蘭、黃山、龍井、大方、普洱磚和餅五子普洱、福壽普洱、碧羅春、花碧羅、素碧羅等二十多種茶。為了確保質量,濟南總號在福州、蘇州建有自己的茶廠。福州泉祥茶廠有管理人員15人,僱傭制茶技術工人120多名。蘇州泉祥茶廠有員工40多人,專門窨制香茶。杭州、安徽、上海都設有專門購茶、運茶機構。從採茶、制茶、包裝運輸到銷售,一環扣一環,哪裡出現質量問題,立刻能查到。比如,用茉莉花窨茶,利用茶葉善於吸收異味的特點,將茉莉花和新采的茶悶在一起吸取茉莉花的香味,製成窨花茶。這種茶要三窨到五窨,有時間規定,茶窨好後才能劃分等級,定價出廠,少一道工序都不行。茶葉最怕串味,要木桶或木箱嚴格密封。

  1930年前大都是船運煙台,後也用汽車裝運。茶運到商鋪後,經由專門的檢查驗收,才能入庫。鴻記棧茶莊各類茶葉進店後,根據需要進行再配置。有專門負責配茶的人員,在倉庫內貼出配製茶單,夥計們按單配製。這樣,一種茶可以配製出質量不等的多種茶葉來。每配好一種,都要沏上一杯,讓品茶師和經理品嘗後,定價上櫃檯出售。

  膠東人尤其是老煙台特別喜愛茉莉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沖一壺茶,倒到碗里香氣滿屋,喝一口花茶香味爽口,沁人心扉。一般的人家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或家中來客,都要到鴻記棧稱上半斤八兩的花茶。但鴻記棧的大客戶還是各地商鋪、茶園、戲園、青樓和飯店酒樓。買賣最好的時間是每年「三大節」,即五月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的前一周,顧客盈門。

  鴻記棧茶莊從經理到夥計都奉行「顧客至上,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是東家孟雒川的定規。只要顧客進了門,不管農村來的還是城裡來的,不管是有錢的還是一般老百姓,不管是大客戶還是小孩兒買茶,茶莊上下都要笑臉相迎,熱情接待。介紹茶葉品種時,務要詳細,不厭其煩。對老客戶,喜歡什麼茶、每次買多少,夥計了如指掌。無論對誰,從不短斤缺兩,就是買一兩茶,也不忘多捏上一點,給秤時加個高頭。

  一樓營業廳擺放著各種特製的茶葉木製箱櫃,貨架上擺放著鐵筒和鐵盒裝的茶葉。紅紙上標寫著價格,一目了然。顧客來買散裝茶時,店員用兩層紙包裝,捆得飛快,茶包又整齊又結實。

  吃份子的經理與拿分紅的夥計

  鴻記棧的用人是很嚴格的,基本上是章丘縣東家的親戚或朋友保薦,經東家面試考核,簽好學徒合同進店入職。1898年剛開張時人不多,後有員工十餘人。民國初年,鴻記棧的本金是兩萬大洋,每天營業額100至200塊大洋。到1938年初時,員工已多達三十多人,年營業額已達到十幾萬元。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學徒三年,每年給10塊大洋,管吃管住,伙食不錯,每頓有葷有素,饅頭和片片管飽。所以學徒們說:「不管掙錢不掙錢,先吃他個肚兒圓。」

  鴻記棧自開業到煙台解放前,經理有的是店內人提拔上來的,有的是總號從外地調來的。任經理後,東家是給股份的,這叫吃份子。當上經理的第一年起開一厘,照此每年開一次。如果業績優秀,東家給經理再加一厘或五毫;業績不好,不加也不動。煙台鴻記棧吃份子最高的,是1924年開始直至1931年任職經理的李鳴楷,每年三厘五毫。此時,老夥計年薪400大洋,一般員工280至380大洋不等。到年底,店裡經營得好,夥計們可以參與分紅。經理分紅,是按各地各店利潤總和的「資七勞三」統一分配。1925年底孟雒川在天津召開各地經理決算會議,一厘份子是1250大洋。1929年底決算,平均一厘份子合銀935兩。這一年,煙台鴻記棧經理李鳴楷吃份子是3270多兩。夥計們分紅是按本店的利潤多少分,需要經理辦公會決定,一般是年薪工資的十分之一。對表現突出的員工,可以給予重獎。

  1933年夏天,鴻記棧來了七八個從軍艦上下來的美國水兵,要買茶葉。懂英語的大夥計跑街去了,美國海軍士兵人又多,用手比劃,站櫃檯的夥計們把櫃檯上的茶全拿了出來,可都不對。雙方都急得不知所措。經理高俊臣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可他來了也沒辦法。

  這時,倉庫有個小夥計,聽到消息後出來了,對經理說:「我來試試?」他用英語與美國大兵交流,原來這些美國水兵要買的是那種鐵盒上印著穿旗袍喝茶女士的茶葉,是打算買回國送給朋友的。這小夥計告訴經理說:倉庫昨日剛進的貨,我驗貨看到有這種廣告牌子鐵盒茶,還沒啟封呢,所以櫃檯上還沒擺放。說著,立即跑到倉庫拿了出來。這些美國水兵一下子買了五十盒,後來又把這種盒裝的茶葉全部買走了。經理高興壞了,問小夥計:你啥時學的英語?他說是偷著自學的,誰知派上了用場。經理高俊臣便支持他找老師學習英語,後來做了鴻記棧的翻譯。到年底,給這位小夥計專發了四十塊大洋的獎金。那時,玉米面100斤九塊五角大洋,夠一般百姓四口之家近三個月的溫飽。

  買賣好不好,關鍵在經理。高俊臣當經理乾了七八年,他有能力,善於結交社會各界人士。他最大的喜好是抽煙片,店裡在二樓專設單間,如來了大客戶喜抽煙片者,他先請到單間裡抽上一口,由此談成了許多的生意。

  後來店裡來了一位經理叫孟恩九,此人很呆板,不善交際,店裡的生意也就平平。到1946年前後,又換了位經理叫趙仲五。這人經營有方,知人善任,把生意做得很好。他自己外出聯繫業務,招攬要客,就連每次去澡堂洗澡,他都帶著店裡新進的茶葉,到澡堂後先泡上茶,請洗澡人品嘗,介紹說這是鴻記棧新來的茶葉,貨真價廉,請到鴻記棧購買。如此敬業的趙經理一直干到年老退休。

  煙台鴻記棧茶莊解放後公私合營。「文革」期間因貨源不足曾停業,改為百貨批發部。1985年10月,重新開業改店名「泉祥鴻記茶莊」。1990年因北大街改造拓寬,鴻記棧全部拆除,遷新址後,營業至今。

文 / 姜振友

原文發表於《煙台晚報-煙台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SEWum4BMH2_cNUgVf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