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檔電影表現平平。
沒想到在暑期檔的末尾殺出一匹黑馬,它就是國產動畫電影——《哪咤之魔童降世》。
截止到今天,它的票房已經突破15億,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國產動畫電影。
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兒?
昨天特意去電影院看了,很受感動,雖有不足,但依然值得一看。
且不說逼真的3D效果和偶爾令人捧腹的笑點,只說它為我們傳遞的情感內容,也值得去刷。
1.若不是異類,你將不會落淚
聽說很多人在電影院裡哭了,也有人覺得無感。
我想大抵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於是體會到不同滋味。
我們都是在別人的戲劇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別人的故事裡,想起自己的曾經,才會感同身受,才會潸然淚下。
電影中的哪吒是魔童轉世,一出生就被人們當作妖怪看待。
他想和別人一起玩,卻被人丟石子和臭雞蛋;
他想和別人做朋友,別人卻用異樣的眼光看他;
他想與人親近擁抱,人們卻唯恐避之不及。
他最討厭別人說他是「妖怪」,偏偏人們見到他就要指著他喊「妖怪」!
有句話這樣說「人與人之間,最痛心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每一個異類,都曾經拼盡全力想要融入這個世界。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世界的包容和擁抱。
有很多人,沒有做錯過任何事,卻從一開始就遭到無端的傷害。
或許是因為不夠聰慧;
或許是因為不夠美麗;
或許是因為不夠開朗……
甚至只因為「你和別人不一樣」、「看你不順眼」這樣莫名其妙的理由,他們都會被貼上「異類」的標籤,打入偏見的牢籠,永世不得超生。
還能怎樣?
電影中申公豹說「人心中的成見像一座大山,無論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每一個異類心中最深的疼痛。
如果你不曾被當作異類,你將不會落淚,可如果你也像哪吒一樣被當作過異類,又如何能忍得住淚水?
2.這是宿命or抗爭的抉擇
太宰治先生在《人間失格》中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恐怕是每一個異類的心聲。
既然這個世界不愛我,我又何必愛這個世界呢?
因此一開始哪吒說「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既然已經是異類,就不妨認命做個異類吧。
這無疑是最輕鬆的選擇。
電影中的敖丙也是這樣選擇的。
他捨身救人,卻被人們說是「妖族」,他也和哪吒一樣,遭受人們無端的攻擊謾罵。
他選擇認命,違背自己原本善良的心意,想毀滅所有人。
是啊,人們非議他、誤解他,何必還要去拯救他們?
憑什麼以德報怨、憑什麼長歌當哭?
一開始就不曾得到過認同和愛的人,有什麼動力和勇氣去愛這個世界?
當哪吒知道自己是魔童轉世,本身的命運是大開殺戒後被天雷劈死,他原本想認命,可他看到自己父親竟願用性命換自己平安時,他選擇站在善的一面。
無畏人言、無謂天命,他只想守候好愛自己的人,並且不傷害無辜。
他與敖丙大戰,是認命與不認命之間的抗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有人選擇抗爭,有人選擇順應。
抗爭的人,贏了便是勇士,輸了是殉道士。
可如果不抗爭,便會一輩子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永遠被命運踩在腳底下碾壓。
哪吒打敗了敖丙,還對他說「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這話打動了敖丙,敖丙決定和哪吒一樣,順從本心,與命運抗爭。
於是當命中注定的天雷來臨,他豁出性命,與哪吒攜手共進。
生而為人的意義大概就是如此,不認命、去拼搏。
3.你決定成為誰,便會是誰
有人說你是妖怪,有人說你是異類,有人說你生下來就是為禍人間,有人說你本該是個十惡不赦的魔童。
我們都曾認命,都曾被人言所傷,被打入地獄。
活著實在需要勇氣。
但真正的成長,是在疼痛中開出一朵蓮;真正的成熟,是不再活在別人的嘴裡和眼裡。
我善良,是因為選擇善良,而不是天生本該善良;
我正義,是因為選擇正義,而不是天生本該正義;
人生實苦,但總有令人堅持的理由。
或許是拚命生你護你的母親讓人不舍,或許是深沉如山的父愛令人動容,或許是師恩點滴讓人難忘……
毀滅,傷害不再,可是愛亦不在;
唯有生,才有希望,才有得到認同的可能。
有一天,我們都長大了。
舉重若輕般收起曾經千瘡百孔的心,拿起武器、眼神堅毅地喊出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命運不公,我便和它鬥爭到底!」
這時候,我們可能才會明白生而為人的樂趣,才會知道只要足夠努力,終有一天命運會低下高傲的頭顱,認同我們的付出。
活著最令人感到榮幸的,無非是哪怕全世界都討厭你,可依然有人愛著你。
只為這一點光,就足夠拼盡全力好好活下去。
沒有人是不該來到這個世界的,既然來了,怎麼活,你說了算。
傷害也好、痛苦也罷,都是命運饋贈的厚禮,不要哭,迎上去,苦盡必將甘來,所有失去的,終將以另一種盛大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