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和別人的差距就體現在這件小事

2020-06-06     育兒育兒雙千柔

原標題:別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和別人的差距就體現在這件小事

文|福林媽咪

孩子出生後理所應當的變成全家人的寶,因為疼愛孩子,很多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做一點家務。但其實對於大人來說,做家務是苦差事。不過對於孩子來說,從小鍛鍊做家務的習慣,不僅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也可以鍛鍊自己獨立能力,對他未來有很多益處。有益就有弊,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這兩個方面。

做家務對孩子的好處:

1. 幫助孩子鍛鍊肢體協調能力

做家務所鍛鍊到的肌肉和運動練到的肌肉相同,只是強度不一樣,針對性也不同,但如果通過做家務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基本不可能,除非是不停地運動,達到渾身大汗的樣子。

2. 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責任感

做家務確實有一種很強的成就感,尤其是在最後孩子看著自己的成果,再加上家長的鼓勵,對孩子的自信心培養會很有效。另一方面,做家務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對於家庭的建設有責任。

3. 鍛鍊歸納整理能力,讓孩子養成乾淨整潔的習慣

家務中除了常見的打掃外,還有很多收納整理的部分,整理歸納可以讓讓孩子練習分類與配對等收納能力。例如將衣、襪、裙、褲等衣服根據不同的大小、顏色、厚度放進不同的抽屜里。

一般來說,鍛鍊孩子做家務在孩子九個月時就可以開始,先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將自己的尿布扔進垃圾桶,整理自己的玩具之類的,慢慢的養成一個好習慣。而到六七歲,就應該形成一個獨立打掃完自己房間的能力。

做家務有可能會產生的矛盾:

1.孩子自身會有牴觸心裡

在孩子們的眼中,似乎沒有多少長期幫忙做家務的理由,因為成年人做得更快,而且更好:擺餐桌、洗碗、打掃,還有倒垃圾,所有這些活兒成年人都會輕而易舉地完成,好像讓孩子幫忙只是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似的。

2.過多的勞動,會讓孩子失去娛樂時間

孩子愛玩的天性都是一樣的,做家務是可以的,但是家務太多,孩子就只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玩我不可以?」孩子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就會適得其反。

3.父母言語不當,讓孩子失去信心

孩子小的時候要有耐心,也許做的不完美,總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有些家長對孩子做的事情並不滿意,於是就會大發雷霆。比如,孩子動作慢一點,我們就會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尤其是當我們著急的時候,總是說:「算了,讓我來吧,這個你做不了!」,這樣的話語不僅會打擊孩子自信心,而且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的念頭。

除了家務事不像孩子的其他遊戲那樣有趣之外,造成孩子們排斥做家務的原因往往來自父母本身。剛開始寶媽要求孩子去做家務時,孩子也許不會去做,這時就需要寶媽用適當的話語鼓勵,「可以幫媽媽拿一下抹布嗎?」「可以幫媽媽洗一下衣服嗎?」從小事開始再到一件完整的事情,用一個合理的語氣,孩子會有很大的自信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PY9iHIBnkjnB-0z1Q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