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動作太著急,所以中鉤的大魚都脫鉤了

2019-05-15     認真的釣魚

要說釣魚人上了大物,甭管是黑坑釣的,還是野釣的,都是很值得樂呵的事情,可惜要是脫鉤跑魚了,這就是典型的樂極生悲了,要說這脫鉤,最常見的原因是鉤號,上餌問題,鉤子大了,脫鉤,鉤子小了,脫鉤,餌料包鉤尖,鉤尖不刺魚,脫鉤,反正原因很多,都屬於細節沒處理好,但是有這麼幾種情況,那就和魚鉤沒關係,純屬我們自己操作失誤導致的。

一、大魚中鉤太過於興奮,魚沒溜疲就著急抄魚

要說魚和釣魚人之間,對人來說,是鬥智,釣不上,最多鬱悶一下就多大事,對魚來說,這就是斗勇,再嚴重點,就是斗命了,雖說這兩年比較流行上大魚後再放生,但是也有不少釣友,不會放生,這沒有什麼好或者不好的說法,就純屬個人習慣。但是很多釣友,可能釣上大魚的幾率很少,一上魚,別說這注意那細節,恨不得跳下去用手抱著魚。

尤其是在魚沒溜乏的時候,就著急抄魚,以前有這麼個說法,就做鯉三草四,啥意思呢?就是鯉魚中鉤之後,前後會有三次發力,力氣還特別的大,只要扛過這三次,鯉魚就沒力氣了,同理,草魚是四次,但是這個是泛指,並不是說一條大鯉中鉤後,一定只掙扎三次,一般我們釣到大魚時,是以其魚肚是不是翻起來為標準,如果魚肚翻了,就算是只溜了一次,那也說明溜乏了,如果沒翻肚,那發力十七八次,說明魚還有餘力。在魚肚沒翻白之前,著急抄魚,掙斷子線跑魚都很常見。

二、中鉤後馬上後退

要知道我們釣魚時,基本上都是貼著水邊,所以不少釣友,中魚之後,尤其是中大魚之厚,會習慣性先後退一步,估計是害怕大魚掙線,不往後退會被魚拽進水裡,所以會潛意識的後退一步,這樣會安全一些,其實這個動作反而極容易導致跑魚。為什麼這樣說呢?

野外水域,近岸大多有草有石頭,就算近岸淺灘,還很乾凈,但是後退了,就相當於減少了溜魚的範圍,讓魚能更充分的聚力,從而和魚竿對抗,如果在魚沒有溜乏時,後退容易把魚拉到近岸,有經驗的魚,會接著這個機會在水底繞草、繞石,這樣只要用勁提竿,切線是必然的,就算水底相對比較乾淨,一旦在魚沒有溜乏後把魚拉到近岸,很容易魚唇磕到近岸,導致脫鉤,就算帶倒刺沒什麼用;比較合適的,是在水邊站穩,如果釣點附近草多,想辦法把魚往水草少的地方溜。

三、著急提魚用手拽

守釣大物,多用的是硬腰軟竿,就是竿子軟,但是腰力足,這樣的竿子卸力很好,但是有些性子急的釣友,恨不得跳下水裡去捉魚,當然,很多時候表現為快速手竿,想用手去抓線,然後把魚從水裡提上來,坦白說,魚在中鉤後,沒有被溜乏之前,等閒體型的人,根本提不住魚,別說魚只是十來斤,還沒一袋米重,加上其掙扎力度、水的阻力、自身的重量,怎麼算也差不多有其體重2~3倍以上的阻力,而且魚竿、竿稍、線組之間,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卸力的作用;

如果是手拽,那就是直接和魚硬抗,這種情況,如果魚體型小點,最多也就是八字環處,子線切線,如果大點,八字環主線處切線也有可能,如果線再粗點,手掌割傷也不奇怪。正確的做法,還得是先溜,溜乏,溜翻肚,儘量避免和魚在水裡拔河,而且大把到竿稍、竿稍到魚鉤之間,寧可一張弓,不可一條線,彎弓時,可以適當卸力,但是絕對不要呈一條線。

四、抄魚不要抄魚尾、哪怕溜翻白了也不行

在抄魚時,最後一步就是抄魚入護,入護好說,抄魚這個事就要比較細緻了,一定要從魚頭抄,這話可以說好幾遍,因為有好幾次,見著釣友好容易把魚溜翻肚了,抄網一下直接從魚尾抄,溜乏的大魚瞬間滿血,一個大躍就掙斷魚線跑了,近岸的人被甩一臉水。

要知道,從魚尾抄魚,就是用外力撇著魚尾,相當於把人腳從後背往頭上折,除了極少數練過的,那基本上就是折斷的節奏,換誰誰都得拚命,所以這個動作,一定要注意,切忌不要從魚尾抄魚。

所以說,釣到大魚,第一不要急,第二不要慌,線組受得了,咱們穩住,線組受不了,急也沒用,中鉤瞬間就會切線;剩下的,就是把這幾個環節做到位,避免失誤,那麼上了大魚,跑魚的機率,就小很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OLACGwBmyVoG_1ZAV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