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園裡面會給大家陸陸續續的介紹很多似乎和做模型沒有關係的奇怪知識。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所處在現實的世界中幾乎沒有兩個事物是絲毫沒有關係的。往往看似不同的事情之間都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例如昨天給大家開課簡單的說了一下Solidworks的使用方法。
有這樣的一段粉絲回覆:
裝配體幾天之內就可以掌握?還真沒這麼簡單!!結構工程師在此表示大大的不妥!
我本職就是產品結構工程師,每天工作就是做各種工業產品的3D總裝結構圖!每個零件之間的裝配,要考慮到每一個裝配位置的配合度,尤其是曲面零件裝配,要計算尺寸公差,在繪圖之前就要思考到配合問題,如果畫好零件再去弄裝配,要麼想死,要麼砸電腦!!
還有,3D列印還真沒IN講的這麼簡單,發外加工的很貴,自己買設備,如果沒有這方向的真愛興趣,不建議買,材料和時間的消耗,也是很大成本,我自己也有玩3D列印,FDM機器和LCD機器都買了一台回來,列印前的參數設置,列印後的修整,都是在設計當中就考慮的事!還有,不同品牌的機器,成型質量各有不同,都是需要花時間精力去研究的!千萬不要以為有台機器就能造世界,想太美了!!
3D軟體也玩過好幾款,最終一直在用的就是Creo!做曲面很舒服,SW做曲面對新人確實不友好,還有,3D軟體非常多,但要視乎最終用途來做選擇,否則,後加工會做死人的!!
今天廢話有點多,可能是因為IN這個話題是開正了我的職業範圍!碼起字就停不下來~~如有言辭不當,還請見諒!
——Lion.J
但從一般製作高達模型的角度上來說,零件還的確用不到太多的工程知識,畢竟本身的精度要求並不高。這也就得到了粉絲的同意。並教大家製作模型的方法還真的沒有是讓大家具體的造出戰爭用的武器。
玩和真正的實際操作是有很多很多層次上的差別的,但「玩的高興」不就可以了嗎。真實的工程狀況下會考慮很多的工程學知識。例如我們看到的CH-53直升機:
這是美國目前在使用的大型軍用直升機,在各個戰場上都有出現。主要用於運輸士兵和裝備。一套機械產品如果要進入戰場那麼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太多了。
戰場的地面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這架直升機需要在很多不同條件下的地面起飛和降落。於是——也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直升機在降落的時候直接吹起地面的沙土,整架直升機陷入土霧之中。能見度的考慮還在其次,這些沙子和石頭如果進入直升機的發動機,那麼這架直升機也就完菜了再也無法起飛。
於是工程學的考慮就出現了,需要過濾掉飛向直升機進氣道上的沙石。
利用過濾網嗎?直升機進氣道周圍的確有蘑菇狀的過濾網,這些過濾網主要是用於過濾大塊的沙石的,如果做得再緊密一些直升機的進氣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對小沙石的過濾還需要另外一套分離系統。
在進氣道前面直升機還有一套氣旋系統。
這個系統高速旋轉,讓空氣形成漩渦,這樣由於離心力的緣故相對較重的沙石就會被甩到進氣道外側,而進氣口要做的就是從進氣道的中央部位吸取空氣,這個部分的空氣是沒有沙石的乾淨空氣。
這樣的效率比利用濾網要高效得多。
同樣,這隻軍用的黑科技也被使用在民用領域。戴森的吸塵器採用的也是氣旋原理進行空氣和塵土的分離的。
當年他們做過一個演示將放大的氣旋錐體接到吸塵器上,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氣旋的原理。
做實驗用的小米在氣旋的作用下獲得了較大的離心力,於是就從空氣中分離出來了。
這件事和做模型有關聯嗎?當然是有的了。最近的一些投稿里有的模型漆面發白,這就是因為到夏天了空氣相對濕潤。
當空氣濕潤的的時候對空氣加壓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過飽和。於是就凝結出了液滴。
在宏觀上壓縮空氣過飽和的現象就是飛機飛行的時候出現的激波雲了——水蒸汽從空氣中被分離凝結,變成了肉眼可見的水滴。
這個現象其實在我們的噴泵裡面會時時刻刻的發生,水從空氣中析出了。
於是在很多模型泵的氣管下面會有一個放水口,用來放出模型氣罐裡面的水。然而在氣罐裡面的水霧還是可以由軟管直接導入到噴筆中,這就直接導致噴一些油性漆的時候會有水分混合到油漆裡面的現象,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漆面乾了以後發白了。
這時要用到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水格了。
水格是怎麼分離水分的呢?看原理:
水格其實也是一個氣旋裝置,同樣也是利用離心力將水從空氣中分離的。很多人抱怨說自己裝水閣之後噴漆十幾分鐘後就依然噴水出來。這是因為噴漆的氣壓調節的太低。導致氣流在水格內的運動速度不夠,於是小水滴分離不出來。
夏天噴漆或在濕度大的條件下噴漆,一定要加水格。如果加了水格後仍舊會出現噴水的現象,則需要適當的調大噴氣壓力。這樣說大家能明白在不同濕度下氣泵壓力需要調節的原因了嗎?如果明白了,那麼今天的技能也就GET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G_GPHMBd4Bm1__Y7l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