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面積較大的半島較多,比如有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的巴爾幹半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的亞平寧半島,面積58萬多平方公里的伊比利亞半島。不過歐洲面積最大的半島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
位於歐洲西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形狀非常有意思,你如果把歐洲地圖看成一頭大象,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就像是這頭大象的鼻子。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部是巴倫支海,西臨挪威海,西南是北海,隔著北海與英國相望。正南方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隔著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厄勒海峽與丹麥相望。出了厄勒海峽,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隔著波羅的海與德國、波蘭相望。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東南,隔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相望。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東部與芬蘭之間的海面有個奧蘭群島,以奧蘭群島為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側北部的海域一般稱為波的尼亞灣。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主要有兩個國家,西側是挪威,東側是瑞典,芬蘭也有一小部分。挪威面積約38.5萬平方公里,但減去位於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也譯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約6.2萬平方公里,挪威本土面積約32萬多平方公里。瑞典面積44.99萬平方公里(含幾個面積較大的島嶼),兩者相加也是70多萬平方公里。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西寬約400公里至700公里,南北最長約1850公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側,也就是挪威沿海,有複雜曲折的峽灣。挪威的海岸線之所以長達2.11萬公里,就是把峽灣的海岸線算了進去。
為什麼叫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呢?這裡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半島之一,最南端也在北緯56°上下。冬天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黑夜非常漫長,人們就稱半島為「黑暗的土地」,翻譯過來就是斯堪的納維亞。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地形非常複雜。著名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呈東北——西南方向盤桓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臨近大西洋。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中間部分基本上就是挪威與瑞典兩國的分界線,山脈的西南方向山區面積較大,多在挪威境內。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瑞典一側有兩個特點:河流多、湖泊多。瑞典北部的河流多呈西北——東南方向,發源於山區,匯入波的尼亞灣,如大呂勒河、皮特河。這些河流的上游多有細長的湖泊,有的湖泊甚至長達上百公里。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非常多,最大的湖泊是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的維納恩湖,屬於瑞典,面積約5550平方公里。維納恩湖東南還有個韋特恩湖,面積約1912平方公里,比較狹長。挪威的西南部也有很多湖泊,只是面積比較小,比如默斯湖、努爾湖、米約薩湖等。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面積非常大,人口卻不多。2018年年底,挪威總人口只有533萬,瑞典人口則是挪威人口的約兩倍,1011萬人。因為挪威所處的緯度較高,疆域又非常狹長,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首都奧斯陸人口60多萬,看似不多,已是挪威最大城市了。挪威的第二大城市是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南部的卑爾根,人口約24萬。特隆赫姆是挪威第三大城市,人口約15萬,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山脈西側的特隆赫姆灣,海岸線非常曲折。
圖-斯德哥爾摩
瑞典人口比挪威多約一倍,城市自然也多。瑞典第一大城市是首都斯德哥爾摩,因整座城市的海島和橋比較多,也稱為北歐威尼斯,人口約80萬。瑞典第二大城市是位於瑞典西南的哥德堡,扼守卡特加特海峽與斯卡格拉克海峽的結合處,是波羅的海的出洋重鎮。
哥德堡東南沿海還有著名港口馬爾默,人口約27萬,是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扼守狹窄的厄勒海峽,堪稱是波羅的海的西大門。瑞典除了這三大城市外,還有赫爾辛堡、林雪平、北雪平、延雪平、厄勒布魯、卡爾斯塔德等中小城市。
圖-瑞典人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除了像大象鼻子,還像一把大刀橫在歐洲的頭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對美國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就是可以遏制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發展。假如沒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俄羅斯就可直面大西洋,美國想堵都堵不住。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存在,正好把俄羅斯的西北沿海堵在波羅的海,俄羅斯船隻出海非常不便。挪威是北約成員國,瑞典雖然不是北約成員國,也屬於西方陣營,對俄羅斯也是緊緊盯著。
圖-挪威人
波羅的海西北岸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瑞典、挪威)與波羅的海東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等國通過各種方式的合作,可以有效鉗制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活動。
更多歐洲文化與地圖文章,請訂閱微信公眾號,地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