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永德」抱團看區域經濟合作

2020-04-16     東南網

福建日報記者 何金

近期,一場以「傳承海絲靈韻 問道非遺匠心」為主題的安永德非遺傳承人才交流會在鐵觀音故鄉安溪縣舉行。交流會上,來自泉州下轄的安溪、永春、德化三縣的非遺人才以及相關行業的從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謀抱團發展之計。

根據三縣交流會上的協議,下一步,安溪、永春、德化三縣基於更好地傳承海絲非遺文化和產業發展,將定期舉辦行業交流、主題沙龍、講座培訓、興趣小組等活動;定期組織各級非遺大師開展「師帶徒」、技藝傳習、實習實訓等活動;推進三地非遺人才跨區域跨產業協作,促進縣域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承接三縣高層次非遺人才發展服務中心的服務延伸等。

當前,區域經濟合作如火如荼。安永德三縣抱團共謀發展的合作,無疑是一種新的區域經濟協作模式,備受關注。

區域經濟合作,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不同的行政主體通過協議的方式,依託本地特有的資源和市場主體,找到共識點,尋求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參與各方經濟和社會效應最大化。

在泉州,安溪、永春和德化三縣,簡稱「安永德」,是泉州的三個山區縣,同時,也是泉州三個非遺重點縣。鐵觀音茶、香和陶瓷,分別是安溪、永春和德化三縣的文化名片和非遺傳承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鐵觀音茶、香和陶瓷也是三縣自古以來重要的特色產業和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產品。

眾所周知,泉州是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海外來客從這裡登陸,又從這裡返航,載回中國的瓷器、香、茶葉。往事越千年!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和發展,當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三縣醞釀以這三大傳統非遺產品為依託,探路抱團闖絲路,可謂恰逢其時。

客觀地看,目前,安永德三縣抱團闖絲路,時機成熟,條件也具備。目前,安溪鐵觀音已在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商標國際註冊;德化是中國最大的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全縣80%陶瓷產品出口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別具一格的「永春香」暢銷海內外,在東南亞地區,神廟佛堂里每3支香中,就有1支來自永春。三個產品,各有其特色和傳統優勢,這正是開展合作與協作的基礎。

從區域經濟要素整合的角度看,茶、瓷和香,是不可多得的市場參與要素,面對海絲新機遇,以茶葉文化帶動陶瓷文化和香文化的傳播,用陶瓷文化為載體,提高茶文化和香文化的藝術性,同時將香文化融入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中,產業和文化互動互推,有利於打造有文化內涵和生命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

從產業界限看,茶、香、瓷三大行業通過協作模式,找到共同點,打破行業界限,進行深度融合和跨界發展,更有利於延伸產業鏈和拓展產業邊界,從而提高三大產業的整體綜合效益。

當然,此番「安永德」聯合舉行非遺傳承人才交流會,謀劃抱團,只是區域協作與合作的第一步,其後續動作和進展,值得進一步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p5gHEBfwtFQPkdGP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