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薩卡里亞戰役,凱末爾為土耳其逆天改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希臘在英法美三大強國支持下,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進攻土耳其。
當時土耳其是個什麼情況呢?
因為鄂圖曼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了德國陣營,所以第一次大戰結束後,英法強迫鄂圖曼土耳其簽署了及其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條約規定土耳其今後算上警察也只能擁有4萬5千人,而且不允許鄂圖曼土耳其擁有空軍、海軍以及重武器;協約諸國在鄂圖曼土耳其享有治外法權,任何鄂圖曼公民只要加入協約國國籍,那麼也自動享受治外法權待遇;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兩邊的還下地區歸協約國管理。
要知道博斯普魯斯海峽旁邊就是當時鄂圖曼土耳其的皇宮,也就是說皇宮都在協約國管理範圍內。
雖然鄂圖曼土耳其首相和皇帝簽署了《色佛爾條約》,但是凱末爾等少壯派軍官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拒絕承認該條約。
並且在一年後宣布廢黜皇帝,並且驅逐了所有同意簽署該條約的鄂圖曼高官。
不過既然凱末爾不願意簽署《色佛爾條約》,那麼自然面臨協約國的軍事打擊。
不過,當時英法兩國也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耗盡了國力,只能支持希臘進攻土耳其,並提供了軍火等援助。
當時凱末爾手裡只有17個殘破不齊的原鄂圖曼土耳其舊帝國軍隊,8.5萬人,而且極度缺乏重武器,因為鄂圖曼土耳其沒有自己工業,軍火也很匱乏。
然而就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凱末爾依然堅持不妥協,堅決和英法支持的希臘王國軍隊打到底。
於是,1921年爆發了薩卡里亞戰役,此役希臘方面一共有12萬軍隊投入戰鬥,而且希臘軍隊有英國移交的武器裝備,可以說在火力上占據絕對優勢。
雖然土耳其方面也有9.6萬人,但是相比希臘軍隊,土耳其軍隊缺乏重武器,而且軍火也不能說很充足。
希臘軍隊憑藉兵力和火力的優勢,很快就取得了戰場主動權,土耳其人的防線幾乎崩潰,在最關鍵的時刻,正如我們國歌所唱的那樣,土耳其人用他們的血肉築起了新的長城。
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土耳其軍隊爆發了令世人吃驚的戰鬥力和犧牲精神,不少土耳其士兵手上捆著手榴彈,等希臘軍隊進入陣地後直接引爆手上的手榴彈,許多陣地上的土耳其軍隊是全員陣亡,就連凱末爾本人也被流彈打斷了一根肋骨。
當凱末爾派上最後預備隊對希臘軍左翼發起反攻時,希臘軍隊終於崩潰了,凱末爾和土耳其獲得了薩卡里亞戰役勝利。
從損失上說,火力占優的希臘軍隊其實只損失了2.3萬人,而土耳其方面損失了3.8萬人,但是希臘人的鬥志徹底被土耳其人擊垮了。
從薩卡里亞戰役開始,英法開始對「爛泥扶不上牆「的希臘軍隊感到失望,軍事援助日益減少;加上英法矛盾,以及凱末爾和土耳其顯示出的「投資價值」,法國開始單獨和土耳其談判,並且直接支援了凱末爾兩個陸軍師的裝備和彈藥,在法國的默許下,義大利人也開始違反英國人的禁令,和土耳其進行軍火交易。
最終,在1922年9月18日,經過一年多鏖戰,凱末爾帶領土耳其人把20萬希臘軍隊趕出了土耳其,並且迫使英法放棄苛刻的《色佛爾條約》,而改簽對土耳其更為有利的《洛桑條約》。
薩卡里亞戰役,說真的,在軍事指揮技術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凱末爾本人的指揮也說不上精彩,真是一場很傳統,很笨拙的,典型一戰風格的攻防戰。
但這次戰役,土耳其人所爆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在精神層面壓垮了希臘人,甚至可以說讓土耳其人打一百次薩卡里亞戰役,土耳其人至少會輸掉99次。
但是在薩卡里亞戰役的土耳其軍隊和凱末爾證明了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面臨「亡國滅種」危機時所爆發出來的精神力真的可以直接影響物質層面,精神原子彈在武器裝備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真的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Uk4XgBMMueE88vcZ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