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券商年報的披露,此前市場傳得沸沸揚揚的券商降薪傳聞獲得證實。信達證券的年報顯示,2022年度業務及管理費減少3.63億元,同比下降15.68%,主要系職工薪酬減少所致。根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信達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從2021年的58.52萬元下降至39.91萬元,降幅高達31.80%。
除了信達證券之外,近日發布的招商證券、國投資本年報也可發現,招商證券、安信證券(國投資本主要子公司)兩大券商業務管理費也出現了下降,主要也是來自於人工成本的下降。年報顯示,2022年,招商證券的員工工資總額為57.89億元。2022年底,招商證券員工總數為12488人,人均薪酬為46.36萬元。2021年招商證券員工總數為12005人,人均薪酬為68.96萬元。由此計算,2022年招商證券人均薪酬下降了32.77%。
不過,也有券商的薪酬下降較少。如較早披露2022年報的方正證券,員工薪酬只是有所下降而已。根據方正證券年報,公司2022年人均薪酬46.2萬元,同比略降2.01%。
從信達證券與招商證券的情況來看,部分券商薪酬下降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達到了30%以上。這也足見部分券商降薪是動了真格的。不過,儘管這些券商降薪的幅度比較大,但人們不難發現,這些券商的薪酬還是比較高的,遠遠超過了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根據今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而信達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39.91萬元,招商證券員工2022年人均薪酬46.36萬元,是全國居民人均收入的10倍以上水平,是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8倍以上。可以說,降薪後的券商薪酬仍然是國民高不可攀的。
如何看待券商降薪行為?個人以為,券商降薪是應該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券商薪酬遠遠高於國民收入水平的緣故,更重要的是,券商主要是靠政策吃飯,靠制度的不完善來謀取高收益,甚至靠逃避責任來謀取不當得利。如果是憑實力來賺錢,券商薪酬高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
當然,就券商的薪酬來說,也不是越低越好。畢竟券商這個行業屬於精英行業,這個行業彙集了大批高學歷的專業人士,他們的收入遠高於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真的讓券商薪酬與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接軌,那麼高學歷、高水平的優勢就得不到體現了,我們又將面對「讀書無用論」的陳詞濫調捲土重來。因此,高收入也是國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一種表現,券商薪酬註定不可能與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接軌。
其實,就券商的薪酬來說,並不是其薪酬高低的問題,而是其薪酬是否合理的問題。券商如果在資本市場裡履行了其應盡的職責,承擔了其應該承擔的責任,包括對投資者賠償的責任,那麼,券商高薪酬是無可厚非的。
但實際情況顯然並非如此,券商在股市裡往往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們不僅在股市裡吃飯砸鍋,而且還經常性地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更沒有承擔起賠償投資者的責任。比如,券商為了追求高額的保薦費用,往往都是大力推高新股發行價格,甚至導致新股發行中出現大量超募現象,不僅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而且導致股市資源的大量浪費,堪稱罪該萬死。
又比如,作為全面註冊制組成文件的《欺詐發行上市股票責令回購實施辦法(試行)》並沒有把保薦機構納入到責令回購的主體,又讓保薦機構逃避責令回購的責任。甚至在涉及欺詐發行對投資者賠償的問題上,很少看到保薦機構的身影,即便是參與賠償也是在賠償金額上大打折扣。見利益就撈就上;見責任就逃就讓,券商在資本市場上所承擔的責任與其所得到的利益明顯是不相符的,如此一來,券商的高薪酬受到指責也就不可避免了,畢竟券商的高薪酬是受之有愧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9e1f7247be046a25258e3263769b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