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到底有何隱秘?

2022-09-30     花布衣探案

原標題: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到底有何隱秘?

十六國,南北朝,其實圍繞中心的是「五胡亂華」。

漢末三國,三歸晉、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東晉十六國、北魏一統北方、南北朝、後三國時代、隋文帝一統天下。

這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致文脈。 為什麼這個歷史這麼豐富多彩,卻鮮為人知呢?

:

01.三國歸晉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天下,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漢朝禪讓後漢畫上句號,為公元220年。

此後,天下三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相繼成立。

關於這三個國家,大家不知道吧,我只說兩點:

首先,劉備建立王朝作為漢室宗室,國號為漢。 然而,當時處於劉備政權巔峰,只占荊州一部分和整個益州,實力薄弱,使他的「漢」完全不能與東、西兩漢相提並論。

再加上後來西晉繼承了曹魏的大統,以曹魏為正統,就不再承認劉備的「漢」。 果然曹魏說,漢朝從漢禪讓給皇帝後就不復存在了,所以史書稱劉備政權為「蜀」。

這樣,劉備建立的政權往往用蜀漢來稱呼,就是不偏不倚,承認劉備的國號,不否定曹魏的正統地位。

第二,三國都城分別由曹魏定都洛陽、蜀漢都城成都,東吳都城始於武昌,後遷都建都。 這也是建築業首次成為國都。

公元280年,西晉滅亡東吳,漢末三國以來的割據局面正式結束,中國大地再次迎來了短暫的統一時代。

從三國成立到三家歸晉,整整六十年。

:

02.八王之亂

司馬氏政權的建立並不像曹魏、東吳、蜀漢那樣是自己打死的。

士族官僚的支持,發動內部政變代替了曹魏。

因此,司馬炎建立晉朝後,為了維護自己司馬氏的統治,對抗強大的士族階級,採取了許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封宗室子弟為王。

不僅如此,這些封王在封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有權自行選擇國家的文武官,接受封國的稅收。

由此可見,晉朝第二大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時期,皇后賈南風掌權,引起宗室不滿,直接引起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指宗室親王為了取得最高權力而發生的內亂,其中最主要的參與者有八人,因此被稱為「八王」。

最後晉惠帝司馬衷暴斃,晉懷帝司馬熾繼位。

八王之亂始於公元291年,終於持續了306年、16年。

從東漢末年到西晉重新統一,天下已經大亂了幾十年。 要知道,今西晉剛剛穩定下來,再次爆發內亂,諸王互相攻訐,造成全國許多地區嚴重破壞,百姓再也不談人民了。

:

03.五胡亂華

年三國後期中原人口銳減,魏晉王朝不斷安撫五胡。 其間流動的五胡有幾百萬人,一度達到「關中人百萬多人,數量少,戎迪居半」的局面,西晉末年少數民族人口已經是漢族的數倍。

八王之亂後,晉朝國力空虛,民生凋零,軍事力量迅速衰落,對各地方失去控制,民怨四起,各種政權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出現。

一百多年來,先後由胡人、漢人建立了幾十個大小不一、強弱各異的政權。 這些政權大部分是胡人建立的,這些胡人中匈奴、羯人、毽子人、羌人、鮮卑最厲害,故有「五胡」之稱。

胡人建立政權之前,漢族占統治地位的自然是漢尊胡卑,可以想像胡人政權建立後,占主導地位的胡人如何對待曾經占統治地位的漢族。

公元304年晉朝宗室內亂時,毽子領袖李雄占領蜀漢都城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

同一時期,匈奴的劉淵追尊蜀漢後主劉禪為孝懷皇帝,自稱「漢王」,史稱「漢趙」,或「前趙」。

成漢和前趙的創立,為五胡亂華拉開了序幕。

公元311年,前趙皇帝劉聰攻破晉朝都城洛陽,俘虜晉懷帝等王公大臣年,洛陽人大肆掠奪屠殺。 歷史上被稱為「永嘉之亂」。 (永嘉是晉懷帝當時的年號。 )

313年晉懷帝被殺,晉愺帝司馬鄴繼位長安。

316年,漢趙皇帝劉曜攻破長安,晉愍帝出城投降,西晉正式滅亡。

:

04.衣冠南渡與東晉十六國

洛陽、長安先後兩次被野蠻人推翻,兩代晉帝相繼被俘,北方百姓成了野蠻人刀下之冤,無可奈何。

這時,強大的士族集團也開始驚慌失措,他們開始爭相向南方逃亡。

百姓無力逃亡,這才是逃不掉的主要人群都是士族群體,這次逃亡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衣冠南渡》。 衣冠是指衣服和冠冕,古代士以上戴著冠冕,世世代代都指士族。 )

和士族一起逃亡的,當然也有天下最大的士族集團。 那是晉朝宗室。 司馬家的人也有不少逃到南方去了。 例如,狼牙王司馬睿。

公元317年,也就是東晉惣帝被俘的第二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創立東晉,從此就偏安了。

與此同時,在北方設立了前趙(匈奴政權)、後趙(前燕)、鮮卑)、前涼)、前秦)、氐)、後秦)、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南涼)、鮮卑)

當然,實際上北方不僅有這16個政權,其他的都太小,影響力不足,這16個國家最具代表性。

這個時期,統稱為「東晉十六國」,整個中華大地再次陷入了長達二百多年的分裂期。

:

05.前秦,北魏

公元376年,五胡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前秦攻滅前涼、代國,實現北方統一,與南方東晉王朝隔江對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統一北方後,動員數十萬大軍向東晉小朝廷進攻。

兩軍在淝水展開決戰,東晉弱勝強,前秦大敗,遂陷入不振。

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狀態。

386年,前秦散架時,拓跋珪在牛川以代王之名重建代國,後改為魏國,史稱「北魏」。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再次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的分裂狀態。

:

06.南北朝

公元399年,東晉孫恩在會稽發動反晉,東南八郡相繼響應,朝野震驚。

公元402年,孫恩反抗晉國,致使京都防禦空虛,原大司馬桓溫之子桓玄趁機篡位,403年逼迫晉安帝禪讓,建立楚國。 史稱「桓楚」。

不久,出身下等士族的劉裕出兵討伐桓玄,各地紛紛響應,最終消滅桓玄,迎接晉安帝。

俗話說「屠龍者終成惡龍」,滅桓玄的劉裕成為下一位掌權者,因討伐桓玄之功,劉裕誅殺異己,指揮朝政。

但劉裕不愧為「南朝第一帝」,執政期間,劉裕對內滅盧系,取嶺南,平劉毅,吞荊江盡荊揚。

對外進攻滅南燕,滅蜀,北滅後秦,屢立不世之功。

公元419年,劉裕殺盡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為晉恭帝。

公元420年,劉裕強迫晉恭帝禪位,即位皇帝。 國號為「宋」,史稱「劉宋」,或「南韓」,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

從公元317年到公元420年,東晉持續了一百多年,但一直處於偏安,未能收復被司馬拋棄的中原大地,中原人民被野蠻人屠殺,慘不忍睹,所以無論是西晉還是東晉,這兩個王朝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小而透明的存在

:

07.南朝

南朝是宋王朝、齊王朝、梁王朝、陳王朝四個王朝的總稱。

南朝宋:始於宋武帝劉裕,是南朝的第一個王朝。 因為繼承自東晉,所以也被認為是正統王朝,是南朝中時間最長、疆域最大的王朝,歷經十帝,享有國家59年。南朝齊:477年6月,南宋宰相蕭道成在家午睡。 突然皇帝劉昱闖進來,箭射中蕭道成的肚臍,恨蕭道成,七月買下劉昱的侍臣殺了皇帝劉昱,救了宋順帝。 479年,蕭道成強迫宋順帝禪位,建立齊國,史稱「南朝齊」。南朝梁:南朝梁開國皇帝蕭衍是南朝齊的宗室。 趁南朝齊內部不穩,起兵攻打京城,殺了皇帝蕭寶卷,改蕭寶融為帝。 之後,使蕭寶融禪位,自己構築南朝梁。南朝陳:公元554年,北方西魏襲擊將軍,梁元帝被俘殺害。 陳霸先殺王僧辯,蕭方智為帝,統治朝堂,後篡位稱帝的,是南朝陳。

從南宋,到南陳,都偏江東,以建康為都,與北方王朝隔江對峙。 這四個王朝都是通過內部當權者上位的,所以整個南朝勢力較弱,但南方一直由一個王朝統治,並不像北方那樣持續分裂。

:

08.北朝

北朝是五個王朝的總稱,分別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與南朝不同,北朝在北魏之後,兩朝開始分裂共存,因此在南北朝後期,整個中國其實處於三國分立的時代,與魏蜀吳三國相比,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後三國時代」。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鮮卑族)統一北方。 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公元528年,北魏發生了一件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情:北魏孝明帝元詡的親生母親胡太后,竟然毒殺了皇帝

消息傳來,天下震驚,執政黨和在野黨憤憤不平,元諡號岳父爾朱榮乘機造反,攻陷都洛陽,擊沉胡太后和被她救下的幼主皇帝,並屠殺2000多名文武大臣,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河

高歡原是爾朱榮的親信,勸爾朱榮稱帝,但被爾朱榮拒絕,爾朱榮立長子攸立為帝,成為孝莊帝。

530年孝莊帝在宮中暗殺爾朱榮,爾朱氏家族起兵討伐孝莊帝,孝莊帝戰敗身亡。

531年,高歡起兵,次年攻入洛陽,推翻爾朱集團,擁立孝武帝元修,成為北魏的實際統治者。

534年,高歡逼孝武帝,元善見為帝,為孝靜帝,遷都鄴城,為東魏。

後來被趕出的孝武帝投奔關中大台宇文泰,不久被宇文泰殺害,宇文泰立元寶炬為帝,建國長安,為西魏。

後來北魏一分為二,東西魏名義上的皇帝都是北魏皇室的後代,但實際統治者分別是高歡和宇文泰。

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強迫東魏皇帝禪位,創立了北齊。

557年,宇文泰的子宇文覺在宗室的幫助下向西魏皇帝逼近禪位,建立了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滅北齊,終於再次統一北方,但不久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大權再次旁落,這一次楊家花落。

公元581年,楊堅受禪稱代周為帝,建立隋朝,不久隋朝滅南陳,中國大地再次迎來統一。

:

三國兩晉南北朝,除了西晉曾有短暫的統一之外,其實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分裂階段,尤其是北方自從五胡亂華之後,一直處於被胡人政權統治的階段,民族矛盾嚴重。不過,這也促進了各民族的互相融合,為盛世大唐奠定了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9d30f78932f1cbdee259b6b80ad8f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