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演員有一定的表演天賦,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有一顆上進心。
演技和年齡無關,14歲的文琪獲得影后提名,更多的則是30多歲還在自詡小鮮肉的流量明星。
下面用鄭爽、鹿晗、塗們三位演員的演技對比,來為大家揭示小鮮肉和老戲骨之間的差距。請別再吹捧你們的小鮮肉了,等他們老了也變不成老戲骨。
鄭爽:演戲不是玩笑,浪費的十年時光
鄭爽在18歲時因出演《一起來看流星雨》中楚雨蕁一角而出名,那時的她青春洋溢、朝氣蓬勃,和楚雨蕁的形象合而為一,成為她演員生涯的敲門磚。
舉個例子,她當時的表演雖然稚嫩,但是貴在真誠,只有真誠的表演才能讓觀眾產生共情。楚雨蕁面對慕容雲海居高臨下的態度,奮起反擊,鄭爽的眼神很好地達到了傳遞憤怒情緒的目的。
10年後的2019年,鄭爽飾演《流淌的美好時光》中的易遙,除了配音讓人感覺更出戲之外,竟然看不出鄭爽在十年間取得的任何進步。故步自封的表演方式,毫無長進的角色塑造,似乎都在訴說鄭爽浪費的十年美好時光。
舉個例子,第一集她回家面對母親的質問,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緊張,也沒能讓觀眾感受到母女之間劍拔弩張的對立關係,再加上她輕飄飄的配音,讓劇情味同白水,毫無吸引力。
更致命的還不是她的不長進,而是大退步。不僅沒有錘鍊出屬於自己的表演特點,還弄丟了自己拿手的眼神表演。
演戲的時候她的眼神飄忽不定,完全沒有抓住角色的性格,也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在《演員的誕生》舞台上,她的這種缺點被放大,再加上無端端的笑場,讓章子怡發怒質疑她的專業態度。
和鄭爽一起出道的張翰,前期也是因為演技誇張而備受詬病,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吳京,遇到了《戰狼2》。張翰把一名表面心比天高實際卻是眼高於頂,遇到危險時激發出男兒氣概的富二代塑造得十分成功,一舉摘掉了流量小生的帽子,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鄭爽在十年間沒有遇到好角色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可是她在娛樂圈兜兜轉轉,最終又回到了偶像劇中,不僅沒有撕掉身上「楚雨蕁」的標籤,反而愈發活在角色的陰影中。
塗們:不懼大器晚成,59歲勇奪影帝
演技在客觀上需要人生閱歷作為依託,隨著年齡的增長,演員對於人生的感悟更多,更能表現出人物角色的內心複雜的情感和情緒遞進的層次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演員大器晚成,就像憑藉《老獸》中的精彩表演獲得金馬獎影帝的塗們。
塗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老戲骨,雖然他出演過很多的經典電視劇,但最終都是戲火人不火,畢竟一位長相無甚特別的老演員,不會有太多的資源扶持。塗們從「成吉思汗」演到了吳三桂,又從吳三桂演回了成吉思汗。
以往作品中他飾演的角色都有小說原型,所以條條框框限制了他的發揮。直到《老獸》的出現,才真正讓塗們享受了一次表演的過程。塗們為我們展示出的,不是演員塗們,而是真正的老獸。
老獸在方言中的意思是「老混蛋」,下面舉3個表演細節的例子,讓我們來看看塗們是怎麼詮釋角色的混蛋之處的。
一、老獸不止一次偷走妻子的救命錢,妻子生死放任不管,反而出門和其他女人鬼混。甚至騙走了老兄弟賴以生存的駱駝,讓角色的「老而壞」的形象躍然紙上。他們的子女也忍受不了老傢伙的一再欺騙,一氣之下綁了他,逼迫他痛改前非。
老獸自救後想的不是如何修復和子女的關係,而是打電話報警。做筆錄的時候,塗們掐著兩邊的肋骨,一邊說著要嚴厲懲罰子女,一邊疼的呲牙列嘴,像極了一頭年邁無力的老獸。
二、老獸坐公交的時候要從中門下車,但是乘務員沒好氣地勸阻:「中門是上車的,沒看見啊?從前門下!」老獸回擊:「管事管的還挺多,後面又沒人,我就從這下怎麼了?」說完便拽起了窗戶旁邊的一個小伙子,從窗戶上跳了下去。
跳出窗戶口的老獸,因為身手早已不復當年,摔趴在地連聲叫苦。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老獸在年輕時的樣子,但是他心中對於世界的理解仍然沒變,和乘務員的爭執更像是為了維護自己「獸的尊嚴」。
三、老獸遇到了兩人發傳單推銷房子,因為被擠得狠了些,老獸破口大罵「滾你媽的」,並且動手推了其中一人。沒想到那倆人氣不過,將老獸堵到牆角揍了一頓。但是即便雙拳難敵四手,老手口中依舊沒有一句服軟的話,就像獅子被鬣狗欺負,縱使打不過,也不會低下自己的頭。
塗們將老獸「虎落平陽被犬欺」的無奈塑造得形象而立體,他抹去嘴角鮮血的那個動作,仍舊是他年輕時的樣子。
塗們的演技沒有太驚艷的地方,但是整部電影下來他的表演都保持了統一性和高層次。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甚至看不到表演的痕跡,從始至終都渾然天成。塗們就是那頭氣力不逮的老獸,就是那個守著老舊的規矩,讓人愛恨不得的老混蛋。
鹿晗:流量不是原罪,不求上進談何演技?
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壘》上映風波終於告一段落,本想著靠著本片證明自己,沒想到卻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上海堡壘》上映前吹噓著比肩《流浪地球》,上映後被觀眾批判得體無完膚,甚至一部分觀眾衝著鹿晗就直接給了差評。
什麼時候開始,流量明星竟成了票房毒藥?
流量不是原罪,罪魁禍首是演員的不求上進。鹿晗在接受採訪時坦承:「不只是我,現在的流量明星不可能像其他演員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塑造一個角色,不現實。」坦誠得就像是在訴說一件很平淡的事,沒有絲毫的隱瞞,和愧疚。
演員不能花時間去塑造角色,如同醫生不能花時間去研究病情,工人不能花時間去熟悉設備,作家不能花時間去搜集資料,記者不能花時間去深挖真相。
如今的生活節奏確實是快,一部電影拍攝周期短則2周便可,一部百集電視劇更是可以3月之內完工。浮躁的豈止是鹿晗,還有那些所有的流量明星,其實不止,還有整個娛樂圈,甚至包括萬千的觀眾。我們似乎已經無法沉下心去欣賞一部劇,去真正體驗一位角色,只是想著趕緊追劇,1倍速,1.5倍速,甚至2倍速播放,在最短時間內追完劇情。
演員都沒花時間去塑造角色,怎麼能吸引觀眾花時間去觀看呢?
《上海堡壘》上映前有一個關於導演滕華濤的採訪,其中有些東西還是能打動我的。比如他說:「好萊塢的科幻道具已經是一個體系,而我們則要從一把椅子、一個操控台開始,從零開始。」這句話我記憶猶新,對於我們觀眾來說也是如此,雖然《流浪地球》打響了第一槍,但是我們要清楚和好萊塢之間如鴻溝一般的差距。
再說回鹿晗,我認為《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的鍋不應該由他來背,最起碼不應該讓他自己來背,但是鹿晗在《上海堡壘》中的表演仍舊是電影最大的污點之一。鹿晗的表演差到什麼地步?
舉個例子,也是我們最不能忍受的一點——鹿晗作為一名軍人,他竟然留著長劉海,窄緊的軍帽只能像棉花一樣浮在他的頭上,似乎是避免壓垮他的秀髮。導致他整個的軍人形象都非常不真實不可信,不管主創們以什麼理由來為他開脫,鹿晗的專業態度值得懷疑。
再舉個例子,鹿晗在影片中似乎只有一種表情,板著臉就像我們都欠他五塊錢一樣。無論是遇到自己暗戀的女神,還是在好兄弟面前,甚至多年之後再收到女神的回覆,鹿晗都表現的非常淡定。
其實這也不怪鹿晗,我想不止一個人曾告訴他,好的演技就是別外露,收著點演才能顯出你的演技。這純屬一個誤區,演戲方式有3種:表現派、體驗派、方法派。對於大多數年輕演員來說,很容易就會進入表現派的範疇:誇張的表演、特定的動作等。
體驗派指的是演員代入到角色當中,把自己當成劇中人物,張國榮便是這一派別的佼佼者。這也正是為什麼很多演員在影視劇拍完之後,還是走不出角色,因為入戲太深。
方法派是體驗派的一種延伸,因為演員不可能經歷過角色的生活,對於一些很難理解的情感,他會用一種近似的情感代替。
從《上海堡壘》中的表演來看,鹿晗使用的是體驗派的表演方法,他很努力地想要進入角色,可是很可惜他無法把自己真正地置身於世界末日,所以他表演出來的情感都是虛假的,是靠他自己臆想出來的,導致觀眾無法產生共情。
我們總是用演技來作為衡量演員的唯一標準,但是究竟什麼是演技,卻很難說出個所以然。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能夠讓觀眾產生共情的就是好演技,否則就是爛演技。這是一個最直觀的判斷依據,也是最準確的判斷依據。
流量明星不是原罪,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不求上進。塑造角色應該從小入手,慢慢深入,如果沒有時間去用心塑造角色,就算拍一百部《上海堡壘》,小鮮肉也只能變成老臘肉,變不成老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