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上千萬元救命錢被捲走」的未競之問

2024-06-11     澎湃新聞

時隔9個月,民政部通報了對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兒慈會)有關問題調查處理情況。

通報稱,經查,柯某孝從2022年11月起參與兒慈會9958兒童大病緊急救助項目廊坊救助站相關工作。2023年6月至8月,柯某孝私自以「兒慈會9958項目」的名義向患兒家長籌集資金,騙取患兒家長錢款近千萬元。2023年9月,因涉嫌詐騙,柯某孝被採取強制措施,目前案件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近千萬來自患兒家庭的救命錢,竟被以「配捐」的名義騙走,此事曝光後,牽動了很多人的心。通報雖未披露柯某孝詐騙的具體細節,但坐實了一個關鍵問題——柯某孝並非像之前兒慈會回應的只是「當過短暫的志願者」那麼簡單,而確實是參與了9958項目的相關工作。也就是說,儘管柯某孝私自向患兒家屬籌集資金,但作為慈善公益組織的兒慈會還是難逃干係。

這從通報對事件的定性中也能得到印證:柯某孝案件暴露齣兒慈會存在內部管理不規範、9958項目操作違規等問題。通報還指出,兒慈會還存在未按規定的業務範圍進行活動、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等違法情形。此外,兒慈會副秘書長、9958項目負責人王某涉嫌職務犯罪,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由此種種細節可判斷,這起近千萬善款被騙事件,絕非僅只是柯某孝的個人行為。此事發酵到這一步,需要釋疑和糾偏的,顯然不只限於通報所披露的內容。至少有幾個比較關鍵的疑問,仍需要解答。

首先,之前有媒體報道,9958項目的各地方團隊是一種「加盟」模式。兒慈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因實地發展救助者和募集資金的需要,兒慈會在多地選擇當地一家民辦非企業機構合作成立救助站,但救助站只是使用9958的牌子,只是合作夥伴機構,並非基金會的分支機構,救助站的運營和管理由當地合作機構負責,柯某孝參與的廊坊救助站項目,就屬於這類情況。

那麼,此次詐騙事件是不是對這種慈善組織只掛牌子、不負責運營和管理的「加盟」模式所蘊含的風險的一種警示?這種帶有擦邊嫌疑的慈善「加盟」模式,是否還應該繼續?

其次,此次事件屬於以「配捐」之名進行的詐騙,而患兒家長被誘導自籌款項參與配捐活動(自捐自用),本就屬於違規行為。不少公益實踐者、慈善領域學者認為,目前混入配捐制度的規模套捐、灰色產業鏈等亂象已相當普遍。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正常的公益募捐行為守住邊界,避免被濫用,走向公益慈善的反面,還有賴於系統性的規範。

復盤整個事件,柯某孝從一名接受救助的患兒家屬,變成了詐騙患兒家屬的犯罪嫌疑人,這種驚人的異化,讓人唏噓。這一方面提醒,公眾和患兒家屬在參加公益慈善時,必須多一些風險意識;另一方面,這類極端案例再次將慈善生態和管理規範中的漏洞以一种放大的方式推入了公眾視線,提醒監管部門和社會,公益慈善的規範仍任重道遠。

通報指出,民政部將督促指導兒慈會全面徹底整改,推動兒慈會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希望這一次,能夠成為多次陷入風波的兒慈會走向「新生」的開始,也能成為提升公益慈善規範程度的一個契機。慈善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和社會愛心,經不起反覆折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99c9420038b08f4646fb154e1b31e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