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
說起來
中國許多地名
確實起的很讓人費解
山東、山西
河南、河北
湖南、湖北
廣東、廣西
……
命名來源非常雜
如果你細心一點
可能還會發現這樣一些事情
有陝西卻沒有陝東
有江西卻沒有江東
今天,咱就來詳細講講這都是怎麼回事
山東山西:搬走太行山也不靠一起
先說山東山西這個山,這個山,稱呼的來源非常雜,是中國所有省份中最為魔幻的一個地理文化問題。山東省指在哪座山以東?傳統說法認為,這是指太行山以東。相對應的,山西就是太行山以西。但其實,現在的山東跟太行山沒有任何地理關係。
歷史上的「山東」,範圍很大,指的是「崤山之東」,秦漢時期以關中作為觀察點,向東觀看的話,稱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為「山東」,為一個地域性的泛稱。崤山在哪?就在今河南省的最西邊,也就是秦國的東部邊疆。
秦國有一段經典故事,蹇叔哭師,說的就是春秋時秦國要出兵打鄭國,蹇叔的兒子也隨軍出征,蹇叔擔心晉國人伏擊秦軍,於是在大軍出發前大哭。果不其然,秦軍剛一出關中,就在崤山被晉軍打了一悶棍,全軍覆沒。
當時所謂的山東,就是崤山以東。由於戰國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的韓、趙、魏、齊、楚、燕六國都在崤函以東,故也有「山東六國」之稱。後來秦統一六國,再講崤山以東沒有實際意義了,這個山東的說法也就慢慢淡出了。
那麼啥時候最早有了山東這個省級行政區劃呢?大概是金朝時期,金朝當年設立過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兩個路級區劃,範圍與今山東省高度重合。到明朝初期,設立山東布政使司(當時包括遼東、北京、天津及河北)。而山西一說,直到元朝才出現,之前都叫河東,因為在黃河東面。
必須要再次強調的是,在現代中國行政區劃中,山東與山西並不接壤,中間還隔著河北。
湖南湖北:湖南為兄,湖北是弟
相對於山東山西的複雜來源,湖南湖北的湖,倒是沒什麼爭議,這個湖就是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
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湖南的名稱最早起源於唐朝,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出現「湖南」之名。
至於「湖北」,出生時間更晚,最早出現於宋代,在湖北中部設荊湖北路,有鄂、復、峽、歸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荊門軍、漢陽軍等。所以從出生日期上來看,湖南算哥哥,湖北算弟弟。
元明兩朝湖南湖北一直是一家,清朝入關後,湖北地區掌握在清朝的手中,而湖南地區則在南明政權的控制之下。清朝統一全國後,將湖廣省劃分為湖南和湖北。
如今的湖南湖北,分界線大概就在洞庭湖一線,南屬湘,北屬鄂。
圖中綠線所示即為漳河
河南河北:黃河還是漳河?
河南河北的分界,近年來有爭議。傳統派認為,河南河北是指黃河南北。但是,河南人很清楚自己省內有6個地市在黃河以北……
其實,河南河北真就是以黃河為界的,只不過歷史上黃河經歷過八次改道,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當然河南是部分城市在今黃河以北地區。
此外,河北省與黃河也不是很近,就像山東和太行山的關係一樣。
現代爭議者給出了另一個說法,河南河北的界河其實是漳河流域。這有一定合理性,畢竟河南最北端的安陽,與河北最南端的邯鄲,就是漳河的流域。
漳河是海河眾多水系中較大的一條水系,流域面積廣大,發揮的經濟作用非常大,以漳河為界,也說得過去。
元朝的江西行省
同理,江西省的江,就是因為長江有一段是自南向北流,把江西省和浙江、蘇南一帶隔開,故稱江西省。之所以沒有江東,是因為歷史上的江東之地,如今已被江蘇浙江兩省分而據之,就不宜再稱浙江是江東了。
這種現象,其實是歷史、人文、經濟、自然等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
廣東廣西:「廣」是什麼意思?
前面說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東山西,分別是以「山」「河」「湖」分界。不過,廣東廣西中的「廣」,卻既不是指河流,也不是指山脈,而是指「廣信」這一地名。
「廣信」,來自於漢武帝的一道詔令。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漢朝軍隊重新平定嶺南。漢武帝劉徹下詔曰:「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意思是要求當地官員要用朝廷的恩惠來治理嶺南地區,讓當地百姓安居樂業。
相對山、河、湖這種以自然地物為標記的分區法,兩廣的區分獨樹一幟,是由純粹的人文現象衍生出的行政區劃。
三國時期,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
公元1363年,即元朝至正二十三年,設置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西」名稱由此固定下來。
其實,廣東、廣西的社會經濟文化特點有許多不同,廣東向海,民族成分比較單一;廣西多山,諸族雜居,素有八桂之稱,民風比廣東更為剽悍。所以從唐朝開始,兩廣就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區域文化,以廣信為分界點,成為實質上的廣東和廣西。
與此同類的,還有陝西。西周時,周公分陝而治,周公治理陝塬以東,召公治理陝塬以西。這個陝塬在今天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陝西的得名,就是以此為據。而之所以沒有把河南省說成陝東,大概是因為以河為名,名頭更大吧。
中國各省的名字來源雖然不一樣,但背後都浸透著數千年的文化根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今日推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