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全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三零」創建工作會議召開。會前,省委書記樓陽生會見了我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先進典型單位代表。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孫梅君參加會見並出席會議。
會議宣讀了《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員會關於表揚全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三零」創建工作先進典型的決定》,對全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三零」創建工作先進典型進行了表揚和授牌。
其中,我市梁園區平原街道、永城市苗橋鎮、民權縣南華街道、睢縣法院河堤法庭等四家單位被評為全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梁園區平原街道
化解基層矛盾糾紛「3456」工作法
梁園區平原街道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為主線,以構建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目標,創新開展基層治理「3456」工作法,著力將創建「五星」支部、「三零」創建和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有機結合,有效提升了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三元」共治,築牢基層治理「新根基」。積極構建黨委主導、群眾主體、社會主動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動黨員群眾「身入」社區「主陣地」,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四治」融合,增添基層治理「新動能」。堅持自治為先、法治為綱、德治為基、數治為依,堅持抓實「三零」創建,推行「黨群半月談」、基層社會治理「五聯五動」工作模式,打造街道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溝通聯繫群眾扁平化、零距離、全天候的目標。積極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打造「紅梅調解工作室」品牌,為百姓搭建說事、議事、調事平台,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五方」協同,匯聚基層治理「新力量」。探索建立部門共建黨支部、職能服務黨支部和黨員網格,有力拉動了黨員、網格、物業、志願、協會等五方力量,全域劃分50個網格,構建區域「紅色組織體系」,將基層治理工作由從「獨奏」變為「合唱」,實現了「問題在網格內解決、民意在網格內提升」。「六制」並行,提升基層治理「新質效」。創新推行了「協同作戰」、「應急處突」、「領辦實事」、「助企直通」、「書香潤民」、「有事好商量」等六大機制,在統籌社會資源、夯實基層基礎、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永城市苗橋鎮
化解環境糾紛「三步」工作法
永城市苗橋鎮立足實際,勇於創新,以「零上訪、零案件、零事故」三零平安創建為抓手,堅持「打造安全環境、治理人居環境、壯大產業環境」三步工作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各類糾紛,助推鄉村振興。打造安全環境,促進平安和諧。通過培育選拔優秀幹部,不斷提升黨員幹部服務群眾、解決問題、帶動發展的能力;通過提升活動場所功能,高標準建成集村「兩委」辦公、黨員活動、村民議事、便民服務、文化娛樂等功能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能力;通過開展「大宣傳大排查大走訪大化解」活動,堅持「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的工作標準,切實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治理人居環境,構建和美鄉村。按照「一園兩區三宜居」的發展思路,先後投入近3億元用於改善民生,為困難群眾新建住房100餘間實現「住有所居」、幫助108戶貧困戶成功脫貧「摘帽」實現發家致富、資助96名貧困學子繼續就學深造保障「學有所教」,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壯大產業環境,實現致富增收。立足資源稟賦,全鎮規劃布局南部特色水產養殖區、中部綠色環保畜禽養殖區、北部高效農業示範種植區,通過土地、資金、集體資產入股等形式,盤活資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民權縣南華街道
「黨建+社區+公司」基層融合治理工作法
民權縣南華街道前進社區積極探索構建「黨建+社區+公司」基層融合治理新模式,創新運用「3214」工作機制(用好三支隊伍、推動兩個融合、成立一個臨時黨支部、實現四方聯動),不斷深化「三零」平安創建,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推動自建房、無物業小區管理的創新之路,無人管、不好管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黨建統領全過程,物網智網齊並進。南華街道辦事處牽頭,社區(村)群眾共同出資參股成立物業公司,開展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工作,強化社區黨組織對物業公司的工作指導,做到縱向「架」網,橫向「聯」網,黨建「統」網,及時解決居民需求,使網格化管理真正成為管理的「好幫手」、與居民交流的「連心橋」。兩家三支共參與,四方匯聚凝合力。推動「兩委」成員和物業公司交叉任職、雙向進入,推動締造「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治理理念兩個融合,用好黨員、網格員、南華管家三支隊伍,實現辦事處、社區、物業、居民四方聯動,形成了「自下而上、居民參與、物業協同」的自治格局,讓社區工作力量逐步成為基層群防群治的新型力量,成為居民最貼心、最靠得住的人。技防服務有保障,社區治理顯成效。聚焦技防建設、服務管理、問題共治等方面,做到安防全覆蓋、服務有質效、治理共推動,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能力,讓物業服務過程成為黨聯繫群眾、凝聚人心的過程,切實激活基層治理新效能。
睢縣法院河堤法庭
「網格化+」訴源治理新模式
睢縣法院河堤法庭以「三零」平安創建為指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黨委政府治理格局,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在黨委領導、法庭功能前移、各方力量聯動的原則下,構建「網格化+」訴源治理新模式,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搭建聯動平台,凝聚化解糾紛合力。與轄區鄉鎮派出所、司法所、土地所、各村委幹部及網格員搭建聯動平台,形成了「黨委領導、司法引導、網格全覆蓋、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將各自的優勢整合起來,形成合力,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下。優化專業化建設,成立維護農民工權益審判團隊。打造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前哨戰」,對於可能成訴的群體性、類型化糾紛,充分發揮屬地主導作用,主動參與調解,努力做到矛盾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訴」。建立訴前引導和解決機制。貼近基層群眾,提供便捷服務。對進入到訴訟中的案件,區分情況,在訴前未排查出來的糾紛,及時與當地鄉村幹部、網格員溝通聯繫,邀請介入調解,快速高效解決糾紛、化解矛盾。同時加強以案釋法工作,做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將法治理念根植在轄區群眾內心,推動形成人民群眾「辦事依法、有事找法」的行為自覺。
來 源:商丘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