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很多韓國明星進入了中國的娛樂圈,除了早期的張娜拉,秋瓷炫等前輩,還有很多韓國偶像來到內地吸引粉絲,舉辦演唱會。然而,相比於韓國明星,卻很少有日本明星來中國撈金,這是什麼原因?而且和國內的天價片酬不同過,日本的物價更高,演員片酬也並不多。新垣結衣的片酬一集也就十幾萬,那日本演員很少來中國發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說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日本影視製作和中國的根本區別。
在國內,影視公司承包製作電視劇,再賣給電視台獨播或者多台聯播,而在日本,電視劇都由電視台自己製作,不同的電視台的片酬也不同。
日劇大神木村拓哉在朝日台,TBS,富士台的單集片酬達到了250萬日元(人民幣14萬)而在NHK只有80萬日元左右(人民幣4萬7)
而頂級資源,比如《半澤直樹》的實力演員堺雅人,處在日本影視圈的頂流。具有《legal high》等代表作,也不過一集11萬左右人民幣。
然而,韓國和中國市場對明星的付出極大,利潤極高。
一方面,日本的演藝市場非常成熟,擁有自己的體系,而中國的市場不成熟,而且沒有形成良好的系統,缺少規範。
在日本演藝界,每個藝人都有精準的定位,她們的門檻十分高,跨界成功幾乎不可能,所以粉絲的受面較小。而中國市場為什麼從韓國回來的唱跳偶像就能上大螢幕呢?歸根結底,是市場經濟的選擇,中國的年輕人占據上億,中國本土市場對偶像的培育度不夠,所以韓國培養的偶像更具吸引力,韓國注重外邊和包裝還有殘酷的練習生制度,都讓韓國藝人更優秀。
而日本早就過了看臉的時代,更注重實力。像日本的頂流都不是只靠臉的,而這種明星在中國受眾很小。在國內,因為歷史原因和個人喜好,喜歡日劇和日本明星的也是很少一部分。
總之,我們還是希望中國的娛樂體系能更完善,把明星的片酬調整到合理的範圍。培養更多的實力演員和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