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1日22時58分
將迎來「夏至」節氣
意味著
一年中最熱的階段即將到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此時白晝之長,日影之短
都達到了北半球一年中的極限
整個夏天的生機和美好
在此刻盡情釋放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鹿的角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金黃的色彩下,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生靈萬物,閃耀著光芒。
二候蟬始鳴
蟬鼓翼而鳴,居高聲自遠。夏至後因感陰氣生,雄性的知了便鼓翼而鳴。蟬鳴陣陣,忽覺夏日悠長。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在炎熱的仲夏,陽性的生物開始衰退,一些喜陰的生物漸漸出現,開始踏上屬於自己的生命旅途。
「夏九九」,你會數嗎?
「夏九九」
「夏九九」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 」。
南宋人陸泳在《吳下田家志》中就記載了「夏至九九歌」,歌謠道: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
自古以來
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
祭祀祖先之俗
以祈求消災年豐
因此
夏至作為節日
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消夏避伏
夏至日
婦女們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
「扇」,藉以生風
「粉脂」,以之塗抹
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食「麥粽」與「夏至餅」
《吳江縣誌》記載
「夏至日,作麥粽,
祭先畢,則以相餉。」
不僅食「麥粽」
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
互相饋贈
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
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
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
俗謂「夏至餅」
夏至面
自古以來
中國民間就有:
「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詩意
夏日的烈日驕陽、蓮碧荷香
一直也是古往今來
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對象
這些有關夏至的詩詞
快來和孩子一起讀
詠廿四氣詩·夏至五月中
唐 元稹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
龍潛淥水穴,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雲屢帶虹。
蕤賓移去後,二氣各西東。
竹枝詞
唐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
宋 楊萬里
登台長早下台遲,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
山亭夏日
唐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夏 意
宋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夏至養生
1.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2.生活環境要清涼
夏季衣服顏色儘量以淺色為主,衣服的布料儘量選用棉質及亞麻。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
3.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等病症。
4.多喝水,防頭痛頭暈
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5.溫水洗澡
溫水沖澡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6.忌夜臥貪涼
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
7.適當鍛鍊身體
鍛鍊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進行,場地可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為好。
8.外出採取防曬措施
此時節,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塗防曬霜等。
2023 SUMMER
夏至來臨,
願你總有重啟人生的勇氣,
安撫躁動之心的靜氣,
不甘於現狀渴求突破的銳氣,
拼搏過後品嘗碩果的福氣。
本文綜合自 | 新華網、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
編輯 | 杜潤楠 陳一凡(實習)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上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