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潯陽文史」系列發布九江文史專家的研究文章,以使他們的成果得以更廣泛傳播。除修訂個別標點,適當調整排版,補充圖片外,編者不對文章做更多修改。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發於「潯陽敘話」公眾號,再由編者的公眾號「馮曉暉」轉發。
在廬山原五大叢林之一的歸宗寺老址上發現幾塊少見的梵文磚,磚體碩大,體積為44×21×11厘米,梵文直排九字,銘文製作較淺,中有少許缺損。由於梵文現在日常使用很少,熟悉梵文的人更少,給辨認這些梵文的內容頗費周折。
歸宗梵文准提咒磚及拓片
據資料,梵文最早起源於公元前兩世紀印度的旁遮普地區,大約相當於我國商代的甲骨文了。梵文的悉曇體在我國唐朝初期即已傳入,玄奘法師翻譯了很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他在《大唐西域記》卷二中說:「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47個字母)。」
元明清流行我國的多是梵文蘭扎體,現在印度通行的則是天城體。近似和我國早期的篆體到現在通行的楷體相類似。梵文對東亞的影響很大,吐蕃時期參照梵文創造出藏文;元朝高僧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又參照藏文創造出八思巴字(又稱蒙古新字);1443年朝鮮李氏王朝則按照八思巴字拼寫原理創造出朝鮮文,追蹤溯源,都和梵文有些關係。到現在,我國漢語中一些詞語有的是直接由梵文音譯而來,如菩薩丶涅槃丶剎那丶抖數丶檀越丶舍利,有的是源自於梵文,如導師丶世界丶覺悟丶智慧丶大徹大悟丶作繭自縛、心猿意馬、鏡花水月、一塵不染、回頭是岸等等。體現梵文對我國文字也有很大的影響。
根據梵文幾種字體的特點和歸宗磚上的梵文相對應,判斷出此為元明清在我國流行的蘭札體梵文,其字母多直劃,且右邊多有一反「廠」 字形,和磚上銘文特點相符。梵文出現在寺廟的磚上,應和佛教梵文有關。銘文字不多,是短語,應是佛教中的咒語,或大咒語的咒心(咒語中的主要部分)。佛教咒語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語句所組成的符號,代表特定的神明和力量。是信士們求佛護佑,達到避凶趨吉、修身圓滿目的而持誦的文字浯言。如較為多見的「六字大明咒」, 也稱「六字真言」 或「觀音心咒」 的「唵.嘛.呢.叭.咪.吽」, 一度寫在我市能仁寺大門圍牆上的兩側。現在也有人將這六字梵文進行紋身。
梵文三體六字大明咒
明朝的吳承恩,將此咒寫進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就是被這六字壓在五指山下過了五百年(見第十四回)。但歸宗梵文磚上銘文是九個字,查較流行的九字梵文咒語,並核對其筆劃,有「准提咒」 和其相符。准提咒代表准提佛母的功德,為許多寺院在早課晩課持誦的十小咒之一,以前的應用也較多,如傳到現在的元朝准提咒銅鏡丶明朝的准提咒青花瓷丶清朝的准提咒花錢等等。其梵文音譯為:「唵.折隸主隸.准提.梭哈(或譯娑婆訶)」,此為準提咒的咒心,完整的准提咒在咒心之前還有十六字的歸敬文(此略),因磚上不宜將銘文製作得太精細,而在銅鏡或花錢上,則大都有完整的准提咒全文。
梵文准提咒銅鏡丶青花瓷丶花錢
此咒的意思是什麼?古時流傳佛咒譯音不譯意,如玄奘法師在翻譯時就規定有「五種不翻」, 現在有的大師在講解佛咒時,也大都只講解單詞的意思,完整的意思各誦咒者自己去體會,或認為知道太多文字意義,反而有了文字上的障礙,術語叫做「文字障」。所以也造成後人翻譯咒語時各人根據自己的理解往往有不盡相同的幾種解釋。准提咒參考有關資料,唵是本母丶佛母的意思;折隸主隸是移動丶升起的意思;准提是清靜丶明心無染的意思;梭哈意為成就圓滿,也是許多咒的結語,相當於耶穌教的「阿門」 或道教的「如律令」。
歸宗梵文磚產生於何年代?考歸宗寺始創於晉,歷經許多朝代,但梵文蘭札體和准提咒在元明清時代才較流行。制磚的目的是為修建房屋磚牆而用,此梵文磚體積碩大,是普通磚的六七倍(普通磚一般規格為24×11.5×5.5厘米),如此之大的磚,應非歸宗寺小修小補所用。
查元明清時期,歸宗寺之修建據《星子縣誌》載共有八次,多為一般性修復,最大一次是康熙五十三年後,性音禪師(字迦陵)從瀋陽來廬山任歸宗住持,他大動土木,修佛殿三座,禪堂丶客堂丶齋堂數十楹,並大規模增置產業。因為性音與尚未登基之前的雍正皇帝是「舊邸熟識僧人」( 雍正四年上諭語),所以深受登基後的雍正眷顧,在其亡故後追贈為國師,並賜諡號「圓通妙覺大智禪師」 和《慈遍廬峰》的匾額。後在雍正八年又將歸宗寺攺名為曕雲寺。
據此推測,這位有實力背景的性音禪師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大修歸宗寺時,指示匠人在制磚時留下了梵文准提咒的銘文。磚上使用准提咒,一是希望對這棟建築物能趨吉避災,力保長久。再是來往於這棟建築物的人,見到准提咒,提醒自己修身滅罪,追求成就圓滿。
歸宗寺前的千年古樟樹 編者攝於2023年5月
斗轉星移,歸宗寺當年那些建築,在經曆數次戰火動亂和時光磨礪,己基本全毀,在廢墟亂磚中,尚能發現這幾塊梵文准提咒磚,實屬意外。據《廬山志》載,歸宗寺原存古物中,還有一周邊刻有梵文的三腳鼎,這些實物都說明,梵文這一外來文化,藉助於佛教媒介,在我國社會生活中還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陳新代(作者像)
讀後記:
昨日,應廬山市文史專家山人之邀,與幾位九江文史研究者走訪山南,筆者第一次來到早已荒廢的歸宗寺。據載,位列廬山五大叢林的歸宗寺是廬山第一座寺廟,歷史上香火極盛。
陳新代老師很早以前就來過歸宗寺,在廢墟中找到了這塊梵文磚。他告訴我,為了弄清楚這九字真言,他自學了梵文。陳老師是九江古磚收藏與研究大家,我常開玩笑說,他用幾十年時間收集的歷朝歷代古磚,可以蓋一間小房子。陳老師更讓我等敬佩的,不僅是他的執著,還有他嚴謹的治學精神。
潯陽敘話:展示九江文化,講述潯城故事,品鑑風俗滋味,漫記百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