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棗,乍一聽名字,很多人以為它是一種棗。其實不然,它們相近,但卻不是同一屬的物種。
棗是鼠李科棗屬植物,食用的部分主要是果皮和果肉;而拐棗,植物學中文名叫枳椇(zhǐ jǔ),屬於鼠李科枳椇屬植物,食用的部分不是果實,而是肥厚的果序軸。
為什麼叫它拐棗,這也源於它拐來拐去、吃起來味甜如棗的果序軸。它也有很多別名,比如因為果序軸看起來像「萬」字,像雞爪,也叫萬字果、萬壽果,雞爪梨;因為它特別甜,也叫糖果樹,等等。
拐棗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植物,據化石考證,它們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了500萬年。在我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記載。先秦時《詩經·小雅》里「南山有枸,北山有楰」,其中「枸」便指的拐棗。
拐棗可謂渾身是寶,除了果序軸含有豐富的糖外,幾乎全身可入藥。特別是種子,便是具有奇特功效的中藥材——枳椇子,可解酒毒、有效緩解酒後身體不適,被稱為「醒酒良藥」。其樹體高大,木質細膩堅硬、紋理美觀,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質木材,是樂器家具的主要原材料。
拐棗分布範圍較廣,近些年也有栽培,拐棗產業正蓬勃發展。
現在正是一年拐棗成熟時,「萬」「果」飄香,讓我們一起去尋味這一古老的甜蜜吧。
圖/淮河衛士 霍岱珊
整理/Ann 審/藍天 編/angel
長按加入{月捐人計劃}
別忘了點
分享、
收藏、
在看、
點贊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