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住茅草屋,撿廢品,背著瘋母上大學的孝子劉秀祥,現怎樣了?

2022-03-10   李藝南

原標題:那個住茅草屋,撿廢品,背著瘋母上大學的孝子劉秀祥,現怎樣了?

《喻世明言》中有云:「家多孝子親安樂,國有忠臣世太平。」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孝子的故事總會傳為佳話,如彩衣娛親、臥冰求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美談。在貴州黔西南也有一個被人們稱為「貴州第一孝子」的人物,他叫做劉秀祥,其「背著瘋娘上大學」的故事曾在社會上引起過強烈的反響。

劉秀祥出生於1988年3月11日,在小學四年級以前,他和哥哥姐姐、父母一起生活在貴州的一個邊遠山村中,日子雖然清貧但也完整幸福。直到他四年級那一年,父親因為急病不幸去世,對母親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從此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在父親去世母親患病後,哥哥姐姐為了謀生相繼離開了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於是幼小的劉秀祥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從他的身上展現出了一種不符合年齡的堅毅和成熟,不僅做到了每天照顧母親的起居,還要上山挖藥材換取生活費和學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劉秀祥依然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從小學畢業。

升入初中後,劉秀祥就要到縣裡去讀書了,但他不可能放任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一個人在村裡生活,於是這個十多歲的孩子毅然決定將母親一併帶去縣城。本來以劉秀祥的成績可以進入全縣最好的中學就讀,但他考慮到經濟問題,找到了民辦的乾坤文武學校,以摸底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免費入學。

接著他又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課餘時間和假期就出去撿廢品和垃圾。初中畢業後,劉秀祥成績依舊十分優秀,他考入了安龍一中,繼續帶著母親輾轉。為了籌夠學費,暑假裡劉秀祥就去電站打工,扛水泥、抬鋼筋,什麼重活累活他都做過,開學後為了省錢,他就在一家農戶租了一個閒置的豬圈當做臨時的居所。

一切的苦難都沒有將這個堅毅的男孩打倒,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艱苦求生,竟然也生生熬過了高中三年。但令人絕望的是,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勞累過度,離高考只有一周時劉秀祥猝然病倒了。雖然後來他撐著病體參加了高考,卻以6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

那一刻,劉秀祥是真的有想過結束自己的一生,這麼多年幾乎沒有喊過一聲苦的男孩,在得知自己落榜後忍不住失聲痛哭。然而他並不是一個人在生活,他還有母親要照顧,如果他死了,根本無法自理的母親該怎麼辦?

這個念頭支撐著劉秀祥繼續活了下來,他下定決心要重新參加高考。為此他在附近的中學一遍遍尋找和懇求,終於有一位校長被他的經歷感動,同意讓他免費復讀一年。劉秀祥極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深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才能讓自己和母親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2008年夏天,劉秀祥又一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這一回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山東省臨沂大學,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在踏入大學的校門時,他依舊帶上了自己生病的老母親,這一回他的事跡很快傳遍了貴州,許多人都被劉秀祥的孝順和自強所打動。

大學四年間,很多愛心人士向劉秀祥伸出了援助之手,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自己現在能夠自力更生,苦難不是心安理得向別人伸手的理由,為此他寧願一個人打四五份工,也不接受別人贈予的錢財。

大學畢業後,各大企業紛紛向劉秀祥拋來橄欖枝,人們都以為他從此終於能過上更好、更輕鬆的生活時,劉秀祥卻又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他要回到貧困的老家,成為家鄉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對於這個決定,劉秀祥解釋說是因為自己的家鄉還不夠發達,特別是在教育這一塊做得遠遠不夠。曾經他資助過三個家鄉的孩子讀書,有兩個都已經考上了大學,但有一個女孩卻因為家中安排她結婚而放棄了學業,這件事讓劉秀祥心生感觸,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去開拓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學會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回到家鄉望謨以後,劉秀祥開展了助學走鄉活動,同時在慈善和教育事業上投注了更多精力,幫助了無數山村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這份事業至今未斷。他曾先後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中國好人榜提名、中國孝心大使、感動臨沂新聞人物等榮譽,今年4月份還獲得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劉秀祥用自己奮鬥的故事激勵了許多人,也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了無數求學的貧困學子,就像他說的:「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現在條件艱苦一點,不要怕,只要有夢想,有行動,未來一定會更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