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邙山之戰,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北齊書·卷十一》
公元564年,民間流傳一首歌舞劇《蘭陵王入陣曲》,這首曲子的題材取自真實的人物和背景。歌舞劇歌頌了蘭陵王的戰功赫赫和他剛直正義的美德,以男子獨舞的方式呈現,舞者執劍,表現的是蘭陵揮斥方遒、英勇殺敵的英姿,該劇的主人翁蘭陵王高素是北齊時期著名的將領,他文武雙全,侍君忠誠,對待下人也很親和。由於外貌俊美,他在戰場上常佩戴一張兇惡面具,戰無不勝,敵人見之懼怕。公元564年的邙山戰役中,蘭陵王受命帶領勇士攻入北周,解救了北齊軍隊,北齊皇帝感念蘭陵王作戰驍勇,就在慶功會上請能歌善舞的北齊將士結合著這場勝仗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歌頌蘭陵王的功德。
古時候的蘭陵王帶兇惡面具是為了遮擋美顏,提升威嚴,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人戴上面具卻是不得已之舉。就有這樣一個河南女孩,她終日戴著面具上學,只因太過獨特,被同學們嘲笑,後來她取下面具後,眾人全都沉默了,小姑娘經歷了什麼呢?
這個女孩名叫曹斐,本是無憂無慮成長的年紀,和其他同學一樣開開心心上學,但在她的人生中卻遭遇了十分黑暗的過往,也正因為自己的特殊,她不得不忍受周圍的嘲笑,只因自己終日帶著面具上學,看上去十分怪異,她為什麼要常戴面具呢?這要從一段心酸的經歷說起。
小曹斐的童年生活里,對父母的印象不多,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把她留給爺爺奶奶照顧,生活在農村裡,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有機會見到父母,和很多留守兒童一樣,曹斐從小就乖巧懂事,知道幫助爺爺奶奶幹活,也從來不會調皮搗蛋,沒有讓父母操心過。
不幸還是發生了,2012年,6歲的小曹斐生了一場病,高燒不退,已經開始迷糊了,她嘴裡嘟嘟囔囔說著胡話,爺爺奶奶十分著急,就趕緊騎上摩托車,由奶奶抱著小曹斐坐在後面趕往醫院。趕路的時候十分匆忙,在路邊有一堆廢棄的秸稈不知被誰點燃了,煙霧繚繞,遮擋了道路,也擋了過往行人的視線,爺爺開著的摩托車毫無防備地就被一輛三輪車撞上。摩托車立刻被撞飛了出去,小曹斐也直接被甩飛了,她落在了火堆里,大火順勢燒到了全身,巨大的痛處讓她尖叫連連,失去意識,她的爺爺奶奶也當場去世。
路人看到後齊心把她救起來,緊急送往醫院。由於燒傷面積很大,醫生立刻進行了急救,小曹斐的父親得知家中突生變故,趕忙和妻子回去,看到女兒的那一刻,夫妻兩個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活潑漂亮的小曹斐全身重度燒傷已達90%,被厚厚的紗布包裹,只有一雙眼睛淚汪汪地看著他們。
巨大的變故籠罩著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沒有多少積蓄的他們把多年積攢的錢全部花光了,好在終於救回了女兒的一條命,可由於全身重度燒傷,小曹斐不能回到學校繼續上學,她忍受著長期痛苦的治療,由於身體皮膚大面積燒傷,沒有排汗功能。夏天的時候身上奇癢無比,也不能去抓撓,醫生給她用了鋼筋製作的擴張器撐在她的嘴裡,以至每日吞咽食物都十分困難,平日裡還要藉助呼吸機輔助呼吸,身上的肌肉也因為大面積燒傷出現萎縮,換藥的時候更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
不僅如此,小曹斐每天都要穿上緊繃的衣服,頭部也要帶上緊繃的面具,這些都是植皮以後需要做的輔助治療,在燒傷一年半以後,小曹斐終於鼓起勇氣回到校園。很多同學不知道這個面具女孩到底經歷了什麼,覺得她樣貌怪異,對她避之唯恐不及,這讓小曹斐十分難受,看到女兒抑鬱終日,父親也十分痛苦,為了讓女兒走出陰霾,他專門帶著女兒上了電視節目。在節目中小曹斐回憶了自己痛苦的經歷,也終於勇敢的摘下了面具,還在節目中唱起了一首歌,感謝父母多年對自己不離不棄的照顧。在節目的影響下,很多好心人士紛紛自發組織為她募捐,幫助她挺過難關,小曹斐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也漸漸從痛苦中走出,性格也開朗了很多。她表示自己會勇敢的走下去。
結語
小曹斐的經歷令我們痛惜,一些家長為了經濟條件好轉,不得不離開孩子外出打工,因為不能把子女留在身邊照顧,當作是一生的遺憾,好在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區的條件好了起來,不少父母得以回到孩子身邊,一家人團聚。《莊子·知北游》寫道: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人這一生十分短暫,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遠離災難與傷痛,也希望那些經歷了傷痛的孩子,能夠儘快恢復,從陰霾中走出,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參考文獻:
《北齊書·卷十一》
《蘭陵王入陣曲》
《莊子·知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