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給別人撐傘,卻淋濕了自己

2023-08-30   白馬驚天劍

原標題:不要因為給別人撐傘,卻淋濕了自己

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中對待別人友好寬容,不輕易遷怒於他人,習慣了樂於助人,把他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對待請求難以拒絕。

結果雖然幫助了他人,卻給自己加上重重束縛,導致自己越活越累。

人生不過百年,如果事事為善,過於看重他人的評價,一旦不能完成他人的請求就內疚自責,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不得不一直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忽略自己的內心。

如果想要活得輕鬆一點,就不要因為給別人撐傘,卻淋濕了自己。

01愚善不可取

我們常常把「善惡終有報」掛在嘴邊,教育下一代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的人卻並不一定能夠過上一帆風順的生活,他們與人為善,可能仍會落得一身傷痕。

現實往往就是這麼殘酷,如果你對他人的善毫無保留,自私自利的人可能會壞到肆無忌憚。

英國小說家毛姆在著作《月亮與六便士》中便塑造了一個與人為善卻不斷受傷的角色——戴爾克·施特略夫,毛姆言辭犀利地指出「他太重感情了,一點小事都能把他深深打動。善良過頭就是愚蠢」。

所以其他人在向施特略夫借錢時總是能輕鬆借到,而施特略夫過於善良的特質卻讓他被人視為「小丑」,那些受惠於施特略夫卻反咬他一口的人,認為找施特略夫借錢「就好比搶走小孩子的玩具一樣簡單」,所以他們看不起施特略夫。

善良不帶鋒芒的施特略夫被別人看不起,他身上的善良沒有稜角也沒有原則,助長了他人的惡,所以遭受了他人的偏見。

施特略夫的遭遇證明,愚善不可取,也許你樂於行善布施,廣積善德,喜歡幫助他人,認為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並不會招致大的損失。但要切記遠離那些居心叵測、貪得無厭的人,當你在這些人面前展現善意時,或許會被反咬一口,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正如毛姆所言「善良過頭就是愚蠢」,過度的善良到頭來會變成愚善,當你對所有人都展現出善意時,你的善良不僅會漸漸失去價值,讓別人認為你樂於付出,天性如此。

愚善還可能成為別有用心的人刺傷你的利刃,一旦你不再幫助他人時,別人可能會對你大加指責,認為你變得自私。要明白,好人可以獲得他人認可,獲得好的回報,但是老好人往往會收穫傷害,所以為人處世,切勿愚善。

02善良要有尺度

不落入愚善處境的一個辦法是,把你的善良加上尺度。

有尺度的善良意味著不再對誰都善良,按照一定標準選擇付出善意的對象,這樣你的善良才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揮霍。

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出於善意的一味付出,會引導他人對你不斷索求,只有把你的善良定下邊界,他人才能感受到善良的難能可貴。

在自然界中,杜鵑鳥常常將卵產在其他鳥的巢中,靠「養父母」孵化、哺育長大成人,為降低生存壓力,杜鵑幼鳥會將同巢的卵、幼雛推出巢外。杜鵑便是利用了其他鳥的善意為非作歹,肆意釋放自己的惡。

人際交往中也應警惕和杜鵑相像的人,這些唯利是圖的人往往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如果將善意傳遞給他們,不僅是對善意的褻瀆,也縱容了惡,而拒絕向惡人提供幫助,便是為自己的善良立下尺度。

在行善積德時要明白,熙攘人群中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的善良,當你遇到一個同樣善良的人,你才能在真誠的交往中體會到善良的可貴,讓雙方的溫柔溫暖彼此。

當你在與人交往中被人傷害時也不必神傷,你可以鼓起勇氣離開,不再向他釋放善意,切勿讓自己的善淪落成他人傷害自己的籌碼,如果自己的善良被辜負,正確的做法是及時止損,收回對他人的善。

如果一個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仍舊想要利用你的善良獲得利益,此時不要被善良捆綁,要及時拒絕,表明自己的立場,既維護了尊嚴,也守護了善良,讓善良更有價值。這樣的善良才有韌性與尺度,是值得被他人尊重的善良。

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難以拒絕他人的請求,認為他人會因此生氣,甚至輕視自己,但其實拒絕並非難事,拒絕能夠保護你的善良不會被再度傷害,會讓你提升自己的底線,讓別人看到你的原則。

久經風雨的人,往往會對傷害有著更清醒、深刻的認識,人生旅途上,我們不僅要心向陽光,還應塑造有尺度、有鋒芒的善良。

願你的善良能被世間溫柔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