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鎮諸侯討伐董卓時,袁術耍了滑頭,把手下第一大將紀靈藏在壽春,讓俞涉做了呂布的刀下之鬼。倘若紀靈跟隨袁術來到汜水關出戰華雄,恐怕二十回合內就被斬於馬下了,根本就不會發生戰關羽、斗張飛的故事。
假若這樣,便會有一個疑問。張飛十合刺死紀靈,紀靈二十合被華雄斬首,張飛也可斬華雄沒有問題。但是,關羽卻是溫酒斬華雄,按講用不了十個回合就得將紀靈砍於馬下,羅貫中卻為何讓關羽在三十回合之內與紀靈打了個平手,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關張與紀靈的兩場戰鬥
曹操假天子以令諸侯,命劉備去攻打淮南袁術。玄德無奈,留下張飛守徐州,帶著關羽去遠征。劉備這邊尚未出發,曹操便暗地裡給袁術通風報信,挑撥兩家相互殘殺。袁公路心胸狹窄,狂妄自大,很輕易的中了曹操的計謀,遣大將紀靈前往迎敵。於是,兩軍在盱眙照面。
卻說紀靈布陣完畢,拍馬舞刀出陣挑戰。關雲長不敢怠慢,也揮舞青龍偃月刀,與紀靈大戰。雙方打了三十個回合,紀靈忽然大叫「少歇」。關雲長撥馬而回,立於本陣。紀靈卻叫副將荀正出馬與關羽交戰,雲長說,你叫紀靈出來繼續打,我要與他一決雌雄。
荀正不知天高地厚,自己找死,輕蔑道:「汝乃無名下將,非紀將軍對手!」關雲長哪吃得下這句話,揮刀直取荀正,只一合便將荀正斬於馬下。劉備見關公得勝,驅兵掩殺,紀靈大敗,逃回營寨,不敢出戰。
不久,袁術大起七路之軍攻打徐州,被呂布、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又稱袁術缺糧之際,率兵攻打淮南,雄霸一方的袁公路元氣大傷。加之淮南百姓的反抗,袁術再也不能在根據地立足,準備前往河北投靠袁紹。劉備聽說這個消息,便主動向曹操請求,帶領關張前往截擊,順帶逃離曹操的樊籠。
袁術先頭部隊在先鋒紀靈的率領下,到達徐州附近,張飛一見,更不答話,直取紀靈。兩將交手,還沒打到第十個回合,張飛大喝一聲,便一矛刺紀靈於馬下。袁術第一大將就這樣殞命沙場,死在了張飛手下。
紀靈戰關羽,三十回合大叫少歇,而在張飛馬前卻不能支撐十個回合,這其中定有緣故。
紀靈武藝到底如何
袁術是袁紹的同父異母兄弟,他是嫡次子,袁紹卻是庶出,而且,袁紹還過繼給了伯父袁成為養子。論地位,袁術遠遠高於袁紹,因而,早早建立了自己的基業,成為獨霸淮南的一鎮諸侯。在十七路諸侯征伐董卓時,袁公路的實力應當是最雄厚的。以《後漢書》記載,長沙太守孫堅本是袁術部下,這也是孫策在父親戰死後,成為袁術手下戰將的原因。《三國演義》中「孫堅跨江擊劉表」卻是袁術下達的命令,孫堅也在這次戰鬥中戰死。
《三國演義》中把孫堅單列成一鎮諸侯,嚴重削弱了袁術的實力。即便如此,袁術依然是兵強馬壯,武將陣容蔚為壯觀。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中,羅貫中徹底曝光了袁術的戰鬥實力:
拜張勳為大將軍,統領大軍二十餘萬,分七路征徐州:第一路大將張勳居中,第二路上將橋蕤居左,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第四路副將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將陳蘭居右,第六路降將韓暹居左,第七路降將楊奉居右。……以紀靈為七路都救應使。術自引軍三萬,使李豐、梁剛、樂就為催進使,接應七路之兵。
袁術兵馬實力不差,但為人卻很小氣,好比打撲克,總是捨不得出大牌。紀靈比張勳等人更有實力,逃跑時才用作先鋒突圍保命,打仗時卻讓他躲在後面。討伐董卓時,上述所有戰將一個都沒拿出來,這回要跟呂布大幹一場,卻把《三國演義》中自己最能打的紀靈放在中後場。
為什麼說紀靈是袁術最能打的戰將呢?因為《三國演義》中,紀靈是袁術手下出戰次數最多的,跟關羽、張飛這等超一流戰將有過交手戰績,一平一負,戰友們卻沒有這等殊榮。紀靈同僚的戰績也能夠佐證他的武力是淮南第一戰將。
大將張勳引兵到徐州,正遇呂布,自知打不過呂布,便龜縮不敢出戰。李豐與呂布戰不三個回合,便被畫戟刺傷其手,棄槍逃命。上將橋蕤與夏侯惇交戰,三合之內便被斬殺。李豐、陳紀、樂就、梁剛被生擒,都被曹操斬首於菜市口。
紀靈乃山東大漢,使一口三尖兩刃刀,重達五十斤,屬於重兵器戰將。橋蕤、李豐在夏侯惇、呂布面前走不到三個回合,張飛能贏夏侯惇,百十回合可與呂布戰平,紀靈卻能與張飛戰到將近十回合,其武力應當在諸將之上,當屬淮南第一戰將。
關羽假打,饒了紀靈十個回合
紀靈雖然是袁術手下最能打之將,身大力不虧,五十斤三尖兩刃刀應當在《三國演義》重兵器中排得上號。但是,袁術色厲內荏,外強中乾,手下大將很難得到實戰鍛鍊,也很難留住小霸王孫策這樣的超一流戰將。所以,即便是紀靈武功實力不弱,但實戰能力卻不強。
與關羽戰平,被張飛所殺,其實都不是紀靈的真實水平,兩戰都有水分。
先來看看三十回合戰平關羽這一仗。呂布戰敗後投靠了徐州劉備,曹操擔心這二人聯手,便問計於眾謀士。荀彧獻二虎競食之計,傳漢獻帝詔書,命劉備、呂布互相殘殺,待兩敗俱傷之後,一鼓而下之。這一計被劉備識破後,荀彧再獻驅虎吞狼之計,又以獻帝名義詔令劉備攻打淮南,暗中卻將這個消息透露給袁術。
劉備雖然知道這又是曹操的詭計,假借袁術之手滅掉自己。但是,皇命不可違,劉備只得出戰。劉備實力單薄,在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態勢下,選擇了夾縫中求生存的發展策略,誰也不敢得罪,尤其如袁術這樣的大軍閥真小人。因而,無奈之下出兵的劉備試圖以假打來矇混過關,既不違抗詔令,不得罪曹操,也以假打的方式向袁術示好。
在這樣的策略下,關羽自然不能向紀靈下殺手,保持平局,讓紀靈知難而退是最好的選擇。紀靈若是領情,自然會向袁術陳述劉備的好意,勢單力薄的劉備便可逃過一劫。
紀靈與關羽交手,打到三十個回合便感覺到自己不是關羽的對手,這才大叫「少歇」。紀靈的做法很像現在體育比賽中的喊暫停,局面不利了,停下來調整再戰。但是,紀靈的秉性似乎跟袁術差不多,死要面子,竟然派出了比自己武功低得多的荀正去侮辱關雲長。這廝的算盤打得很卑劣,你關羽不敢殺我,肯定有所顧忌,讓副將跟你打平了,也就證明我紀靈不輸你關羽。
紀靈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荀正更是無知者無畏,只一合就死於非命。關雲長吃軟不吃硬,倘若是紀靈知難而退,關公必定不會為難他,兩軍相持一段時間,自然都可全身而退,曹操計謀必將流產。紀靈得好不知趣,不僅葬送了荀正性命,也將袁劉兩家推向完全對立的兩面,為後來袁術被劉備截殺,自己被張飛殺死埋下了禍根。
遭遇張飛,紀靈自取滅亡
關羽三十回合平袁術是假打,紀靈十回合之內被張飛刺死,則是逃命之時的膽怯所致。如果硬打一場,紀靈有可能堅持到二十個回合。也就是說,關羽若真想殺紀靈,也是在二十個回合之內。
《三國演義》是英雄的演義,紀靈跟隨在袁術這等官二代身邊,可謂近墨者黑。因為不識好歹,誤導了袁術。因為荀正被殺,紀靈敗歸,袁術便要興兵報仇,這才派紀靈前往小沛滅劉備。
紀靈提兵十萬到了小沛,劉備依然保持克制態度,不願與這等豪強交戰。實際上,若按演義的套路,紀靈絕非關張對手,只要斬殺紀靈,袁術的十萬大軍便將潰敗。劉備所忌憚的,不僅是袁術很瞧不起劉備,還會派兵前來,打不起消耗戰。更可怕的是,劉備在盱眙時,便遭到袁術呂布聯手夾擊,幾乎走投無路。現在,紀靈前來挑戰,也是先收買了呂布,即便是可以打敗紀靈,呂布卻不好對付,一旦交戰,必然面臨覆滅的危險。
劉備深謀遠慮,紀靈則狂妄自大、盛氣凌人,無論呂布怎樣調解,紀靈就是一個字「打」。當著劉關張的面,紀靈如此答覆呂布的講和:「吾奉主公之命,提十萬之兵,專捉劉備,如何罷得?」
紀靈的狂傲激怒了張飛,當即拔劍在手,大喝道:「吾雖兵少,覷汝輩如兒戲耳!你比百萬黃巾何如?你敢傷我哥哥!」張飛的話不是吹噓,劉備若是沒有心胸,紀靈絕對就死在了小沛。
雖然呂布以射戟之法解了兩家爭鬥,但張飛卻沒能咽下這口氣,當再次遇到紀靈時,張翼德便痛下殺手,十合之內讓紀靈自食其果。
不作死不會死,紀靈不知天高地厚,仗著袁術的實力囂張,可謂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