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子張勇「功成勇退」,蔡崇信吳泳銘帶阿里重回「創業時代」?

2023-09-13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逍遙子張勇「功成勇退」,蔡崇信吳泳銘帶阿里重回「創業時代」?

作者| Mia

編輯| 赤木瓶子

一個時代迎來落幕與終結。巨頭的換帥變陣,與經濟環境的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也反過來作用於商業消費。

9月10日晚,阿里巴巴集團(BABA.NYSE,09988.HK)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發布全員信宣布,已在當日按計劃完成集團管理職務交接,由他接任集團董事會主席職務,吳泳銘出任集團CEO。

「這不僅是管理職務的交接,更是一個制度的傳承,是我們走向102年的基礎。……集團決定投資10億美金支持逍遙子設立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在9月10日的全員信中,蔡崇信表示,授予「逍遙子」張勇史上第一個「功勳阿里人」榮譽稱號,同時提到了張勇未來的安排:將轉而投身VC。

在9月12日的致全員信中,新CEO吳泳銘宣布確立兩大戰略重心:用戶為先、AI驅動。吳泳銘提出,會根據用戶為先、AI驅動這兩大戰略重心,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在此基礎上,阿里巴巴將對三類業務加大戰略性投入——一是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平台業務,二是AI驅動的科技業務,三是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作為第二任舵手,張勇是「雙十一」購物節的首創者,帶領阿里在移動時代完成轉型,見證其消費升級與市值高峰,同時也錯失了下沉市場的最佳入場時機。在拼抖快崛起的電商下半場,阿里新一任舵手該如何講述新的故事?

張勇的阿里16年

1972年出生的張勇,曾在安達信、普華永道工作多年,之後加入盛大網絡,後升任副總裁和CFO。2007年,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這一年,他在香港見到了蔡崇信,隨後加入了阿里。

並非創始團隊的張勇,最開始出任的是淘寶網CFO,隨後主導了一系列具體業務,2009年3月,張勇接手當時發展並不順利、B2C業務不被看好的淘寶商城(2012年更名為天貓),在同年11月和團隊一起打造出了第一屆「雙十一」,借鑑黑五,把「光棍節」變成了電商大促購物狂歡節,而這也成為天貓崛起的關鍵時刻。當年銷售額是5200萬,2010年狂飆至9.36億,2011年又增至33.6億。

2013年張勇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OO,「All in無線」帶領淘寶成功向移動轉型,手機淘寶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台,建立全球物流平台菜鳥網絡,並推出了天貓國際。2014年,阿里整體上市,2015年5月,張勇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其主要戰績包括進一步推進消費升級,主導投資了蘇寧、銀泰,入股高鑫零售,打造新零售標杆盒馬,收購餓了麼、優酷等等,在電商基本盤之外,逐漸覆蓋零售、雲計算、本地生活服務、文娛等一系列業務。2018年9月10日,馬雲公開將逍遙子定為阿里接班人。

2019年,阿里的張勇時代正式開啟。也是在張勇任職期間,組織架構層面經歷了「集權」到「放權」的變革。「集權」階段,他需要同時兼顧線上零售、線下商超、線上批發、物流、雲計算等繁雜龐大而完全差異的業務,接受超過30人的直接彙報。

2015年12月,張勇發表員工公開信,宣布阿里巴巴進行組織升級,調整為「小前台,大中台」的組織架構。在這一戰略下,盒馬、釘釘、淘寶直播等創新業務在大中台的支持下誕生。在意識到中台效率降低、各業務增長放緩後,2020年末至2021年初,張勇強調要把中台做薄,推動多元化治理,在自己和事業群總裁之間,新設分管大總裁,由他們負責阿里最重要的四個業務板塊。

今年3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啟動「1+6+N」的「史上最大組織變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以致力於讓組織變敏捷、決策鏈路變短、響應變快。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未來都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這一放權舉措有利於巨型網際網路企業減少疲態,垂直創新業務加速發展,員工激勵更加靈活。在阿里集團5月正式宣布各部門獨立計劃時,「換帥」已有預兆。

在張勇「成績斐然」的任職期間,阿里也經歷了諸多考驗和衝擊:拼多多未被壓制而崛起,馬雲金融峰會講話引發的連環風暴,蔣凡出軌事件,女員工疑似性侵事件,阿里雲伺服器史上最大規模宕機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在功成身退之前,張勇交出了亮眼的最後一張成績單。8 月 10 日晚間美股開盤前,阿里巴巴發布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4 財年首季度財報。本季度阿里收入達 2341.6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4%,凈利潤增長 51%,達 343 億元,全面超出分析師預期。

核心業務電商穩住了。阿里中國商業零售業務收入為人民幣 1098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3%,淘天集團在本季度重回二位數的增長,在618帶動下,淘寶 App 6 月日均 DAU 達 4.02 億,MAU 達 8.87 億,在電商類 APP 中均穩居第一。淘天變革加速中,今年二季度天貓新入駐商家同比增長75%。

更令人意外的是,長期燒錢虧損的阿里大文娛也首次季度盈利了。一季度,阿里數字媒體及娛樂集團的收入為 54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36%。利潤達 6300 萬元人民幣,去年同季度虧損 9 億元。其原因在於娛樂業務復甦,一季度優酷的總訂閱收入同比增長 5%,聯合出品《消失的她》等爆款的阿里影業收入同比強勢增長,妙鴨相機也成為AIGC技術落地2C領域的亮點。

這驗證了拆分戰略激發業務活力的正確性。支付寶分拆後成長為螞蟻集團,未來阿里生態中或可能孵化出更多上市公司。

消費降級時代的新戰事

從更宏觀的環境變化來看,天貓的爆發,指向當時的新中產消費升級趨勢,拼多多的加速爆發,則指向中美貿易摩擦、三年疫情後的消費降級趨勢。而這也將是未來電商領域的主要戰場。

今年 5 月下旬,馬雲召集了淘天集團各業務負責人開會。會上馬雲指出 「阿里已經十年沒創新」,他認為接下來是淘寶的機會,而非天貓的機會,阿里電商應該 「回歸淘寶」。——這似乎預示了主導天貓崛起的張勇的離去。

劉強東則在去年調整了京東管理層,在內部會議中,他強調低價才是武器,以後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低價是「1」,品質和服務是兩個「0」,失去了低價優勢,其他一切所謂的競爭優勢都會歸零。

近年來的淘寶和京東,都將低價、下沉市場、中小商家作為未來的重中之重,同時,兩大巨頭也對管理層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阿里創業班底、「十八羅漢」回歸一線權力中心接班,或從側面反映出馬雲需要更「如臂使指」的落地執行,重回「創業時代」。

擔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的蔡崇信是馬雲之外唯一的「永久合伙人」, 同時被稱為「財神爺」,1999 年在阿里剛成立一年時加入。曾推動多次里程碑事件的融資,包括爭取到軟銀的投資,2005 年收購中國雅虎、拉來雅虎的大額投資,並帶隊阿里在港交所和紐交所上市。馬雲曾經說過:「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感謝四個人,孫正義、楊志遠、金庸、蔡崇信。如果非得選一個最感謝的,那就是蔡崇信。」2023年5月,蔡崇信重回一線擔任菜鳥集團董事長,目前同時擔任淘天集團董事、阿里巴巴集團關聯公司螞蟻集團的董事。

出生於 1975 年的吳泳銘,是阿里巴巴的第 4 號員工,也是阿里的第一位程式設計師、「十八羅漢」之一。吳泳銘在2003年淘寶網創立時擔任技術總監,並在2004年成為了支付寶的第一任首席技術官,被阿里人暱稱「吳媽」,曾帶領創建阿里媽媽平台,創新孵化了手機淘寶,推動了集團的無線化。技術背景之外,他也有著投資背景,2015年,吳泳銘作為創始合伙人創建元璟資本,專注硬核科技、工業智造、產業數智化、醫療科技、跨境出海等領域,迄今總管理規模超100億元人民幣,投資企業包括理想汽車、塗鴉智能、佑駕創新等。目前,吳泳銘同時擔任本地生活集團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董事,並且出任淘天集團董事長。

兩人在核心業務領域的話語權,指向創始團隊在集團的「權力回歸」。對於阿里這樣的超大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山頭林立、派系複雜,「外部空降」幾無可能,需要有足夠威望、對行業產品技術深刻理解的「自己人」才能鎮住場子,領導繼續前進,因此,蔡崇信、吳泳銘是綜合來看最適合的人選。

AI成為網際網路行業未來最大的機會,在全員信中,吳泳銘反覆強調了「技術」,提到了多個「必須」:我們必須更加堅定轉向用戶視角,多維度滿足用戶需求,用戶需求的優先級高於一切。「我們必須更加開放」,要求各業務主動以用戶為先的視角,尋求最廣泛的開放與合作,「包括傳統意義上競爭關係的公司」。

從2020年的市值最高點8000億美元,縮水至2200億美元,新任掌門人蔡崇信和新任CEO吳泳銘面臨的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環境。

截至2022年,淘寶天貓有七成收入來自品牌商家。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見頂,電商平台增長趨緩,消費升級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為占領下沉市場帶來了阻礙,與此同時,拼抖快作為外部威脅已經一步步成長起來。高盛一份報告曾指出,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66%下降到2022年的44%左右。數據顯示,2022年,拼多多GMV超過3萬億元、抖音電商GMV超過1.6萬億元,兩家公司的GMV已經相當於半個多阿里。

改革之後,控股集團模式下的阿里,需要為六大子集團提供更堅實的支撐,也需要創造和尋找新的機會。

張勇在全員信結尾寫道「創造一個新的江湖,再相會,任逍遙」,吳泳銘則在全員信結尾寫道「以創業心態,不沉溺過去,不墨守成規」。阿里會迎來怎樣的「下一個十年」?時間會驗證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6f469f107bbb2e45e041c572eb7e6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