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女孩兒,選擇為死人服務,卻成了被嫌棄的衰鬼

2023-07-17     安茜聊生活

原標題:95後女孩兒,選擇為死人服務,卻成了被嫌棄的衰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物慾縱橫的時代,每個人都在為了未來打拚,身處在不同的行業中,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

那麼,如果每天讓你和死人打交道,能接受嗎?

恐怕多數人都會拒絕,甚至認為這個行業非常的晦氣。

但生老病死乃是常態,一種職業就是在跟死人打交道,那就是殯葬師(入殮師)。

任何職業都應該被尊重,《三悅有了新工作》中,講述了一個95後女孩,用心學習給遺體化妝的故事。

通過入殮師的角度,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向死而生的「治癒」。

三悅是一個大學生,準確來講更像是一個家庭的蛀蟲。

在她的身上,很多人都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又剛又硬一身的反骨。

知識的浸泡下,三悅本應該在職場中拼搏,但懶的讓人無法直視,床邊上的泡麵桶堆積如山。

從這個微妙的細節,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散漫」,母親恨鐵不成鋼,直接將其趕了出去。

觀眾們不理解青春最好的年華,三悅為何是擺爛的姿態?

其實,她就像是一個迷途的羔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應該邁哪條腿。

三悅曾經也成績優秀,但接連遭受了打擊,被舞團拒絕後,整個人放空了,找不到生活的定位。

她的心態和多數年輕人一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自己雖然沒有給社會帶來價值,但也沒有給周圍的人造成傷害,至於日子過成什麼樣「隨緣」。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行為。

但反觀當下的生活,這種心態是多數年輕人認可的行為。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就連閱歷資深的老者,也經常嘆息:「人活著為了什麼」?

這是一個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混吃等死和創造價值,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曾經的我也非常的迷茫,和三悅一樣常常從內心深處反問自己,這麼兢兢業業的努力,人到晚年操勞了一輩子,會不會覺得「可笑」。

相比較樹木,人是最勞累的存在。樹木葉落之後可以休息,人則是需要連軸轉。步入社會之前的日子,無憂無慮是最快樂的時光。

一旦踏入這個現實的圈子,各種問題如約而至,成為什麼樣的人?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以什麼樣的理由堅持下去?基本上沒有人可以免俗。

有人在父母的安排下,走上一條籌謀多年的路。也有人遵從本心,踏上了一條追夢之路。但像三悅這樣的人,迷茫之際應該怎麼選擇?

整個人漂浮不定,漫無目的的找尋,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個過程。

似乎這就是成長蛻變的「外衣」,只有經歷過坎坷和震撼,大家才會重視人生。

在三悅徘徊與追求快樂和尋找價值,這個重要的階段她的大姨出現了,帶來了一份工作。

一聽說是殯儀館,三悅頓時來了興趣。這要是讓她開婚紗店的母親知道,一定會勸她辭去工作,想到這裡,她硬著頭皮答應了。

上班的第一天,三悅就被安排值夜班,對於她來講是一種挑戰。

當時半夜去藏屍間存放屍體,結果遇到了一個活人,她直接暈了過去。

這種陰森森的地方,一個女孩子遭受這樣的打擊,多數人都會選擇離開,但是三悅並沒有而是堅持了下來。

因為弄錯遺體標籤,她被領導罵的狗血淋頭。

但是在死亡面前,她直面內心的恐懼,展開了對人生的「救贖」。

中國人對死亡很避諱,甚至覺得殯儀館非常的「不吉利」,是一個路過都會倒霉的地方。

白髮人送黑髮人,那一幕讓每個人動容,也許面對「死」,才可以明白「生」的意義。

事實上,並沒有人可以平靜的面對這件事,三悅也不例外。

從參加入殮的過程開始,她就表現出了各種的不適應。從某種角度來講,三悅的行為,更像是習慣了避諱死亡的我們。

有些事情沒有辦法感同身受,只有真正去面對的時候,才明白殯葬行業的孤獨。

作為一個服務行業,殯儀館的工作,在特殊時間很忙碌。

可能上一秒還在吃飯,下一秒就觸碰到了冰冷的屍體,這種心靈上的震撼,讓每個人對這個職業發自內心的敬畏。

除此之外,殯儀師工作的性質,還會遭到周圍人的鄙夷。

打車的時候,三悅只要說是殯儀館,基本上沒有人願意承載她。

就連開婚紗店的母親,聽到這份工作後也是各種責備和抱怨,似乎女兒做了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

這是很多人的誤區,其實殯葬師(入殮師)的本職:就是讓死者更為體面一些。

我們都知道,壽終正寢必然好過。但誰也不知道意外會在什麼時候到來,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死者的容貌就會發生改變。

而這份職業古代的時候就有了,但是並沒有人正視過這個崗位的心酸。

網際網路中,經常有人調侃:「只要給的夠多,死者就是跑了也能抗回來」。

事實上,真正去面對「死亡」,正常人都是三悅一樣的反應。我很喜歡這部劇,因為它是釋放了消失已久的悲鳴。

面對重重的壓力三悅沒有退縮,堅定了這份選擇。

從一開始的「叛逆」,再到後來的「敬畏」,這個女孩過程中的成長,全面鋪開了這份職業的艱辛。

三悅的同事,情況也非常的不理想。

周婭南常年找不到對象,梁格格兼職期間遭到其他行業的嫌棄。

似乎殯葬行業,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三悅在尋找人生的價值,圍觀者的我們,同樣也在隔著螢幕,去打消心中的偏見,尋找人生的意義。

這裡面有很多死亡時刻,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每一個單元都讓人動情。

三悅的上司在殯儀館操勞了半輩子,按理來講心態很平穩。

但是確診為癌症的時候,內心依然恐慌不已,說到底人人不願意面對終點。

反觀生活中的我們,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組合在一起,很多年輕人感覺到了「喪」。

面對這樣的處境,應該怎麼樣活下去?《三悅有了新工作》中的三悅給出的答案是:「向死而生」。

再經過諸多死者後,三悅明白了這份工作的意義,精神上受到了洗禮,她決定認真的生活。

但人人都沒有這樣的工作經歷,活在當下的我們,應該怎麼樣鼓起勇氣生活?

有心的人會發現,這部劇有一個全新的「三觀」氛圍。

就是不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生活,「喪」不是一種錯誤,是生活諸多的壓力,無處釋放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但並不代表「喪」沒有活下去的權利,意識到這個問題,都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

開心也好,傷心也罷,我們要通過自身來調整自己。

坦白來講,有句話聽起來非常的殘忍,但卻非常的有道理。

考駕駛證的時候,人人都在擔憂,如果沒有過去,應該怎麼辦?還未出師就已經擁有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實際上很多不快的原因,都是源自於自身的糾結和壓力。

沒有通過也好,通過了也好,心態尤為重要。如果抱著另外一種心態,就不會存在這樣的感覺。最壞的結果就是沒有通過,既然我可以接受,為什麼不去爭取一下?

同樣的事情,放在我們的生活中,最終我們都要體面的離開。

為什麼不去溫柔的對待生活,去對待給予我們體面的人,真的很難?

遇到想不開的事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可以的給予自身壓力,這才是最理性的行為。

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大家應該積極的面對。

養一條狗,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只要可以和生活緊密相連,那麼希望之火就不會熄滅。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禁忌的話題。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類似的素材,湧現在了影視劇領域中。

理性的去看待「死」,就明白「生」的意義。

犯事都在一念之間,結果到底如何,我們暫且不談。那麼過程中,留下遺憾,是否有點心酸?

三悅的迷茫也是我們的迷茫,幸運的是她救贖了自己。

最後我想說一句:活著很幸福,心態決定了格局和眼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6c861db2ec938afb7e178a82e8d0c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