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提到馬術,不少人首先想到的關鍵詞便是「燒錢」「貴族運動」。想讓孩子學習馬術,必須具有「鈔」能力嗎?其實,重點在於家長和孩子如何對待馬術,不同的需求,對教練、場地、馬匹都會有不同的選擇。而孩子從中收穫的,也不只是幾個標籤。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ELLEMEN睿士(ID: ellemen_china)
採訪丨egnoroo 撰文丨Echo&tt 編丨May
在普通孩子還在為奧數和英語焦頭爛額時,很多中產家庭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更小眾也更昂貴的興趣班,擊劍、冰球、高爾夫以及馬術正成為他們的熱門選項。
而比起另外幾種運動項目,馬術又因為自帶的歷史光環和優雅氣質成了其中最受矚目的選擇。學習馬術到底需要花多少錢?將孩子送去學馬術的家長們都在想什麼?
馬術到底有多燒錢?
在電視劇《三十而已》里,闊太顧佳為了讓孩子上馬術班,不惜賣掉了自己的限量版手鐲——騎馬而已,真的有這麼燒錢嗎?
我們諮詢了國內幾家知名馬場,並採訪了幾位相關人士,發現馬術這項曾經的「貴族運動」,還真不是一般家庭都能hold住的:總而言之,習練越深、騎乘越專業,要花的錢就越多。
01
鞍時費和俱樂部會員費
如果只是上幾節體驗課,那其實花不了多少錢。打開大眾點評,兩百到五百的體驗課豐儉由人,應有盡有。但一旦要想要將馬術當作一個正經的愛好來培養,那接下來的開銷可就止不住了。
首先你需要入會,通常會員的鞍時費比非會員更便宜,如果想要長期騎馬,入會是一個不二選擇。但會員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從幾千到兩三萬不等,部分高端馬術俱樂部入會就需要十幾萬元的入會費,據傳天津一家馬球俱樂部的入會費高達上百萬元。
根據所騎馬匹不同,價格也有不同。進口馬、純種馬的價格要更高一些。比如純會員制的上海松聲馬術俱樂部,小朋友最常騎乘的Pony馬的費用是30分鐘400元,教學馬是前者的兩倍,每鞍時800元,混血馬則再是前者的三倍,每鞍時高達2400元。
02
基礎的置裝費
體驗課還可以套一套俱樂部的服裝,真的要騎馬那必須得擁有自己的服裝。
幾百塊的馬衣馬褲也是有的,但如果想要更好的,兩千塊上下的高端品牌Pikeur、千元級的小眾品牌Red Horse, Kerrits也任君選擇;國際上常用的Harry Hall、Brogini等品牌馬靴在100歐上下,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小一萬塊以上的Veredus、De Niro也有許多款式;
頭盔一定得是通過CE或是美國SEI安全認證的通風盔:既有安全保障,也不會騎到「滿頭生煙」。瑞士品牌GPA頭盔是目前在業內公認的第一品牌,價格最低在1000元左右。
更專業一些的話,幾萬塊的馬鞍、千元的水勒、幾百塊的馬術手套都要裝備齊全。門檻最低的則是一條威風凜凜的馬術鞭,最低幾十元即可擁有。
03
買馬的費用
更有錢的馬術愛好者,為了讓馬匹能為自己專屬服務,則會斥資買下心儀馬匹成為馬主。
如今一些俱樂部也會提供諸如領養馬匹的服務。比如北京的中聯騎士聯盟,僅需100萬即可擁有1匹溫血馬,成為馬主會員後即可無限次數騎乘,當然了教練費和寄養費是要另算的。
04
養馬的費用
買下一匹好馬,但不是每個馬主家裡都有草原。大多數人還是要將馬匹寄養在馬場。這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一匹好馬通常一天要吃七頓,而為了保證馬匹的健康,還需要科學配料,專人飼養;還要給馬洗澡、修蹄,要有騎師每天溜溜馬。一個月馬匹的花費就要大幾千。
馬匹生病則是更糟糕的情況。國內獸醫水平有限,曾有一位馬主的純血小馬駒在換牙時換不下來,直到三個月後,特意請來德國的醫生才將馬駒的牙拔下。
05
衍生花費
一些富豪們為了自己的馬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大筆一揮買下馬場。比如喬布斯,就為了練馬的小女兒Eve買下了價值1500萬美元的豪華馬場。當然許多心血來潮的富豪們,最後還是發現自己不適合經營馬場,以轉手他人收場。
和其他「貴族運動」不同,馬術在燒錢這個方面似乎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些更有錢的富豪在馬術的基礎之上,還發展了馬球等更高階的運動。比如玩馬球。馬球圈中有句流傳甚廣的俗話:「如果年薪2萬美元,可以去玩高爾夫;如果年薪2000萬美元,可以去玩馬球。」
宛如無底洞般燒錢的馬術世界,阻止不了富豪們爭相進入。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馬術在2017、2018年連續兩年位列高凈值人群最想嘗試的活動首位。
騎馬席捲全球富裕階層,甚至在朝鮮,騎馬也是富人階層里最流行的運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馬術俱樂部的發展仍然還未規範,除了高昂的入會費和鞍時費,一些俱樂部還會煽動騎士們購買不需要的裝備,比如一位知乎網友,在騎馬幾個月後就被教練「推銷」15萬的馬鞍。
沒有行業規範前,這混亂的局面暫時難以改變。
據一位馬場經營者南枝介紹,雖然馬術的裝備看起來燒錢,但對於俱樂部來說,賺錢的大頭仍然是課時費和買馬的費用。「其實除非追求將這個愛好發揮到極致,否則沒有必要去買馬以及一些馬的裝備。」
送孩子學馬術,
成了中產雞娃標配?
比起歐美名流自己裝備齊全地去馬場馳騁,對於大多數中國中產階級來說,送小孩去學馬術顯然更為普遍。
現在在經營一家商業兒童馬場且有著五年練習、教學經驗的南枝提到,大多數有能力將孩子送來學習馬術的家庭都是有錢又有閒的,七成以上的家庭都有二孩。
她介紹道,馬術的學習費用僅僅是成本的一小部分,家長還需要接送孩子、陪著小孩上課。和普通興趣班不同,大多數馬場都在郊區,一來一回大半天就沒有了,「而且馬術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了的,大多數都是父母帶;如果父母實在沒有時間,就是全職保姆帶來,這種一般家裡都是有兩到三個全職保姆的。」
不過由於現實生活中的馬場大多不如照片里那麼光鮮亮麗,一般還會有濃濃的異味,很多家長第一次來參觀之後會覺得很失望,「如果家長表現出覺得這項運動太髒了,嫌棄照顧馬很跌份,那我們就會直接勸他不要(帶孩子)來學,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馬術的。」
一位中國馬術協會的裁判Carmen提到,自己面對的客戶群體大多都是在國際學校念書的學生或者港籍學生,因為馬術對於出國留學的背景提升頗有幫助。「一般來上馬術課(的孩子),也都是有兩地牌照的私家保姆車和專屬司機及保姆(陪著)。」
一位將孩子送去學馬術的媽媽Daisy表示,自己身邊送孩子學馬術的基本都是中產家庭。她當初選擇送孩子去學習馬術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宏觀角度來說,中國的教育越來越內卷,但學習馬術的孩子還是占少數,這會讓家長覺得孩子通過學習馬術,能有一項與眾不同的技能。微觀來看,學習馬術對個人的好處有很多,同理心、換位思考、勇氣、抗挫力都能慢慢培養起來。」
不過她同時也提到,「跟風」現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的,「如果一個孩子的家長在朋友圈曬自己孩子學習的過程,多少也會影響同一圈層的父母想帶自己家的孩子來試試的。」
Daisy選擇的馬場屬於二線城市中較為便宜的一類,如果每周上兩節課,一年的花費在8-10萬之間;但如果在一線城市的高端馬場,再選擇進口馬的話,一年的價格甚至能達到30萬上下。再加上裝備、買馬等等開銷,保守估計,如果長期穩定地送孩子去學習馬術(3年以上),花費會在40-100萬之間。
馬術這樣花費高昂的運動總讓人聯想到無盡的攀比,但Daisy在送孩子去學馬術三年多的時間裡卻很少購買昂貴的裝備,最開始在興趣培養階段,她也一直採用租借俱樂部裝備的模式,「如果經濟條件寬裕,當然可以購置齊全,想買多貴的裝備都可以。」
Carmen也表示,雖然外界總是認為馬術很昂貴,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規矩。以穿衣規範為例,除了參加正式專業比賽和相關酒會活動,在日常練習中只需要穿戴好馬術頭盔、護甲、馬衣馬褲、手套、馬靴即可。
他曾經受邀參加一場和馬術相關的商務活動,現場的大家都穿著時尚,但其實為了拿下Best Dressed Winner獎項,「騎馬的Dress Code是非常多元化的,日常馬術訓練和專業正式比賽的著裝是完全不一樣的。」而對於大多數學習馬術的孩子來說,參加比賽的機會並不多,家長一般會選擇讓孩子先去考等級證書。
在國內,帽子同樣是馬術比賽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馬匹的選擇是馬術這一領域的另一攀比項目,南枝提到,很多家長為了追求高大上會給自己的孩子選擇昂貴的進口馬,但其實進口馬大多性子很烈,連成年人都很難駕馭。「我覺得這種家長就是瘋了,可能只買貴的,不買對的,但小朋友學馬術一般要從pony(小馬)開始學習,pony經過調馴,會很安全。」
花上百萬送孩子學馬術,
家長都圖啥?
高昂的花費讓馬術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可望而不可即,這也讓這項運動自帶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馬場除了是駿馬馳騁的場所,更是社會名流們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之地。國外的種種八卦也證明,馬場確實成為了不少浪漫愛情故事開始的地方。
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前些時候和自己的男友納耶爾·納薩爾宣布訂婚,兩人當初正是因為同樣熱愛馬術而結緣。詹妮弗從六歲開始學習馬術,比爾·蓋茨也十分支持女兒的馬術事業,花費3700萬美元在佛羅里達州惠靈頓市購買了一處豪華房產,那裡是一處馬(超)術(級)愛(大)好(富)者(豪)聚居區,周圍有馬場可供詹妮弗訓練。
巧合的是,喬布斯的小女兒Eve恰好和詹妮弗住在同一街區,同樣熱愛馬術的Eve也是通過這項運動認識了自己的男友Eugenio Garza Pérez。
Carmen提到,國內確實會有家境一般般的家庭將孩子送來學馬術,希望「以馬會友」讓孩子進入另一個圈層,結交一些朋友。不過現實中的馬場社交可能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浪漫。
一位有著多年國內、國外馬術練習經驗的馬術愛好者Anna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如果不是真心熱愛馬術,這些人可能很難堅持下來。
「第一,再好的俱樂部,馬糞臭味和動物氣味都是揮之不去的,第一次進入俱樂部出現乾嘔很正常,有的人甚至下不了車。第二,騎馬是一件需要專注力的事情,任何時候要時刻牢記有些危險區域和動作不能做,所以實在不適合談戀愛。」
南枝也表示,雖然馬術在照片中看起來總是光鮮亮麗,但真正在學習、訓練過程中卻沒有那麼優雅漂亮。對於女孩子來說,上完一節課45分鐘,留下的可能並不是英姿颯爽的照片,而是渾身汗臭。
「大多數過來騎馬的人是不能化妝的,你穿的那套衣服可能並不是像你穿著白衣飄飄的裙子一樣那麼好看。有人說我學馬術是為了追我男神,因為我男神會騎馬,我想跟他有共同話題,這種是有的。但是你說我想在馬場裡撩個小哥哥,這就太少啦。」
另一方面,Anna提到現在國內馬場裡的主流學員大多為15歲以下的小孩和30歲以上的男性,年齡區間的限制也讓浪漫故事的發生變得稀有,「因為15到30歲年齡段的青年人首先沒有時間,其次缺乏金錢。」
一位中國馬術協會的裁判Carmen也表示,現在國內馬術俱樂部市場的客戶群體主要還是青少年,成人客戶不是主力軍。不過他也提到,馬場裡現在有了不少網紅會特地來打卡拍照。
「前段時間的假名媛拼單下午茶拍照網上就很火,其實馬場拍照也是重災區,有些俱樂部會推出價格比較便宜的單次馬術體驗課,吸引很多網紅前來打卡探店。其實這對於我們商家來說也是一個宣傳的噱頭,大家各取所需吧。」
因此,大部分送孩子來學習馬術的家庭仍然是抱著提升孩子背景、塑造獨立優雅氣質的目的。
在Daisy看來,馬術和其他運動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學習、訓練過程中你能夠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人與動物的聯結。
「我們都覺得,喂馬、看馬吃東西是一件很治癒的事情。每次看見馬帶著孩子跨越障礙的時候,你會覺得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有愛、這麼充滿力量的生靈,願意這樣信任你的孩子,願意帶著你的孩子一起去跨越障礙、克服恐懼。」
南枝也表示,現在很多人在提到馬術學習時只關注到表面光鮮的那部分,沒有注意到其實學習馬術對於孩子來說能鍛鍊多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一些日常生活中較為養尊處優的孩子,馬術能讓他們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更好地塑造他們的性格。
「我見過太多的小朋友,從完全不講話到跟小馬能很好的溝通,老師教練也很喜歡他。像那種小朋友,他覺得家裡人照顧我很正常,他不會去體諒家裡人,甚至對爺爺奶奶也有點頤指氣使。但他在俱樂部裡面,需要給小馬刷毛,因為這是他的基礎課程,打理完之後你發現你的衣服髒了,你要回去扔到洗衣機里,幫著爸爸媽媽把它晾起來,這也是我們跟他的要求。孩子可能會在學了一兩年,真正喜歡上這個運動之後,他就不覺得髒和累了。他慢慢地就會有一個改觀,不再覺得我是世界的中心,會去感激父母做的這些事情。他至少會知道爸爸媽媽照顧我很不容易,爺爺奶奶照顧我很不容易,這就是一個性格養成的一個模塊,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騎馬時的安全性則是教練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Daisy的女兒在學習過程中曾有一次因為馬拒跳障礙摔了下來,所幸當時孩子只是嚇到了,身體沒有受傷。
「後來每次上課我都會心驚膽戰,但還是會說服自己:馬術摔馬和騎車摔倒、游泳嗆水其實是一個概念,沒有摔過馬就想學會騎馬,有點不太現實。」
英國安妮公主在比賽時摔下馬背
南枝提到,馬場安全問題的核心在於場地的基礎建設,如果馬場的建設符合馬術的規範和要求,就能避免95%以上的危險。
「剩下的5%,一是教練員的安全意識,另外一個是學員的安全意識。我們做兒童(馬場)的話,大多數的危險並不是發生在孩子騎馬跑步期間,大多數危險都是因為在孩子自己本身可能安全意識不足,所以我們給小孩子上課的第一節課就是安全地接近馬匹。」
不過她在採訪也表示,有些國內家長送孩子來學習馬術只是為了考取等級證書,所以會選擇速成式的培訓班:上馬、兩腿一跨、立馬就走。
但其實這種缺乏體系的馬術俱樂部並不有利於長期的學習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慢慢發展的過程,要逐漸把這種野路子的俱樂部給淘汰掉,才能去追求更加規範的馬術俱樂部的建立。當它全部規範起來的時候,安全問題、教學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