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張賀
資本市場是健忘的,在新能源的重重包圍下,去年爆火的專精特新早已被丟在角落。或許「精細化」的標籤就註定了,「專精特新」企業很難擁有新能源這樣龐大的市場,從而被蜂擁而至的資金持久地追逐。
而就像沒有投資者不期望盈利一樣,也沒有多少企業願意固守在最初的「一畝三分地」。那麼如何跳出最初聚焦的細分領域,擁抱更大的市場,對「專精特新」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課題和挑戰。
跳出細分,走向廣闊
A股不乏擴大能力圈意圖壯大的先例,成功者不少,受挫的更是層出不窮。
已經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中,聖邦股份、恩捷股份受益於所處賽道,順利實現業績和市值的雙增長;星雲股份則並未抓住鋰電池紅利,市值仍僅有60億左右。中科電氣從磁電裝備進軍鋰電負極材料,當前已占有一席之地;同樣進軍新能源的久吾高科,卻並未從鹽湖提鋰中起飛,反而苦苦掙扎。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擴張的企業前仆後繼,2020年登陸科創板的金博股份(688598.SH)也在其中。通過金博股份,我們也可以透視「小巨人」企業成長的機會與艱難。
作為唯一一家入選工信部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的先進碳基復合材料製造企業,金博股份是有光環的。只不過,相比鋰電隔膜、模擬晶片,先進碳基復合材料知名度低了不少。
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就是以碳纖維為增強體,以碳或碳化矽等為基體,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或液相浸漬等工藝製成的復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碳復合材料產品、碳/陶復合材料產品等。先進碳基復合材料的下游應用足夠廣,包括光伏、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都有需求。
來源:金博股份招股書
2006年,金博股份取得了碳纖維預製體製備的關鍵性技術突破,次年量產後便開始以此為基礎向下游拓展。IPO時金博股份的產品主要圍繞碳/碳復合材料進行,晶矽製造熱場系統系列產品是核心。並且已經實現進口替代,和隆基、中環、晶科、晶澳等光伏巨頭達成合作。
晶矽製造的一個特點,是光伏和半導體的工藝有相通之處,這也是金博股份業務擴張的一個基礎。不過,光伏在其收入中仍占主導地位,2017-2019年收入占比均在95%以上。
金博股份在招股書中提到,半導體領域的高附加值、認證門檻較高等特點,是短期制約公司在半導體晶矽製造熱場領域拓展的主因。不過,其產品已在有研半導體、神工股份應用。金博股份稱,未來隨著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其產品將會得到規模應用。
從光伏、半導體到氫能、汽車制動
在雙碳目標的引導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金博股份的業績也大跨步邁進。在2020年歸母凈利潤實現翻倍增長之後,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幅更是達到約200%。此時金博股份的擴張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不過瞄準的已不僅僅是半導體。
2021年9月,金博股份成立全資子公司金博氫能,主營高純氫氣的製備、碳纖維樹脂基儲氫瓶和氫燃料電池用碳紙等產品。10月,成立全資子公司金博碳陶,專注於碳/陶復合材料領域。11月,又設立金博碳基材料研究院,進一步整合研發資源,以提高研發效率。
一連串的動作在2022年進一步延伸。4月至今,金博股份分別與天科合達、宇澤半導體、神力科技戰略合作,涉及第三代半導體高純熱場、粉體和保溫材料領域,光伏高純熱場碳/碳材料、高純保溫材料在單晶N型熱場領域,以及氫燃料電池領域應用的碳紙、柔性石墨極板的研發與商用。
先看第三代半導體,這裡主要是碳化矽。據了解,金博股份所布局的碳化矽熱場與碳化矽襯底需求密切相關,而高純碳化矽粉體又是製備碳化矽襯底的關鍵原材料。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碳化矽襯底占全產業價值鏈 47%,目前進口熱場&保溫占襯底成本的40%。碳化矽熱場和保溫材料技術壁壘高,優先國產化的廠商有望占得先機。天科合達在我國碳化矽晶片的生產上走在前列,通過與天科合達的戰略合作,金博股份在第三代半導體的布局也有望加快。
2022 年被稱為 N 型矽片批量應用元年,熱場需求將圍繞大尺寸+高純度進行。金博股份定增項目規劃年產1500噸大尺寸高純先進碳基復合材料,面向N型矽片熱場和半導體熱場。宇澤半導體作為光伏矽片新貴,2022年已公布的大矽片項目產能已達到50GW。與宇澤所簽訂的約7.2億元的採購協議,將對金博股份的業績形成支撐。
如果說光伏和半導體是金博股份的「老熟人」,那麼氫能和汽車制動就相對陌生了。
碳紙又稱碳纖維紙,是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氣體擴散層的支撐材料,擔負著傳質和導電的雙重作用。碳紙的製備技術壁壘較高,目前市場基本被日本東麗和德國西格里壟斷。
金博股份本身具有碳纖維編織技術、化學氣相沉積、碳化、石墨化等全套碳基復合材料製備技術和關鍵裝備的能力,欠缺的抄紙和樹脂浸漬也逐漸補上。東吳證券稱,金博股份正在建設每年 30 萬平方米的產能,片狀碳紙將於 2022 年投產、2022 年底形成銷售,卷狀碳紙將於 2023 年上半年投產。
神力科技是億華通子公司,主營燃料電池電堆及燃料電池測試設備,其客戶覆蓋了上汽集團、上海大眾、鄭州宇通、北汽福田、中通客車、中國中車、蘇州金龍、長城汽車等。二者的合作將幫助金博股份在燃料電池的布局。
汽車制動方面,碳陶材料因為優良的性能,被公認為新一代理想剎車材料,因為特斯拉的採用而廣受關注。不過因為生產成本較高,目前汽車碳陶制動盤主要應用於高性能跑車以及後市場改裝車等領域。
簡單來說,碳陶剎車的製備過程就是在碳碳熱場製備基礎上增加了陶瓷化和機加工環節,這對於金博股份來說並不難。在今年4月的調研中,金博股份也表示,目前已具備50萬盤產能儲備,正與主機車廠深入接觸,進行裝車試驗。目前廣汽埃安和比亞迪已確定金博股份為碳陶制動盤的定點供應商。
技術是基礎而不是全部
金博股份的擴張與邁為股份類似,同樣掌握了基層的核心技術,在初期聚焦於光伏單一環節,此後不斷基於核心技術向下游拓展,最終目的是成為平台型企業。正因為業務的拓展有技術依託,因此金博股份並不算「瞎折騰」。
但相比邁為股份過去兩年股價的凌厲走勢,金博股份要緩和不少,這是為何?歸根到底,技術是基礎而不是全部,企業的布局永遠脫不開產業的限制。
邁為股份是設備製造商,產品價值量大,其拓展仍以光伏為主,輔以半導體、雷射、面板,所涉及行業均處於高速成長期或成熟期。未來前景更多取決於邁為股份自身的技術突破。
而金博股份作為材料商,不僅在光伏領域市場空間小,而且可拓展機會也不大。在其布局的方向中,第三代半導體、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制動不僅跨度較大,而且基本都處於產業發展早期。未來盈利如何,並不只取決於金博股份的進展,還有產業狀況。
以氫能源車來說,目前並沒有特斯拉這樣引領行業的企業出現,產業鏈也沒有電動車完整。因此燃料電池的發展前景暫不具體。這大概就是市場資金對金博股份略顯猶豫的原因之一。
而且金博股份也並非沒有競爭對手。高鐵閘片起家的天宜上佳,近幾年在碳基復合材料領域侵略性十足。其2000噸熱場新建產能已從2021年9月開始逐步釋放產能,當年即形成233噸產出,毛利率、凈利率分別達到60.18%、37.97%。而且已與多家主機廠簽訂關於碳陶材料業務的合作協議。
此外,在光伏熱場這個主戰場,西安超碼、美蘭德也在加緊布局。楚江新材、石金科技也將有產能於2023年釋放。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各公司環評書,各公司公告,賀利氏光伏公眾號,天風證券研究所
可以預見的是,當第三代半導體、氫能、燃料電池獲得大規模商用,金博股份的產業布局將迎來發展紅利,抗風險能力也將大大提升。只是產業的發展不由單一企業所決定,金博股份能否給股東帶來豐厚回報,能否真正跳出「專精特新」的局限,起決定作用的也不是金博股份自身。
從某種程度上說,金博股份是幸運的,可以通過技術的延伸進入更多有潛力的行業,從而打開天花板。進入廣汽埃安和比亞迪產業鏈就是關鍵突破。而這是不少專精特新企業所沒有的,它們要實現拓展,面臨的挑戰要多得多。